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观察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观察

甘肃省瓜州县人民医院736100

摘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把168例经内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4例。两个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挛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观察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之后观察并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且优于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西咪替丁,能够快速控制消化道出血症状,并逐渐改善黑便症状,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西咪替丁;疗效

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0%,因而该疾病属于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患。若消化性溃疡不及时治疗则其极易并发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1~2]。该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临床病症为胃黏膜炎症反复发作,当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基于患者胃酸分泌平衡维持来保护胃黏膜、消除胃黏膜炎症进而治疗溃疡。近年来,国内民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探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1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中女性患者69例,男性患者99例,患者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6±13.0)岁,其中85例为十二指肠溃疡,55例为胃溃疡,28例为复合性溃疡,经内镜检查患者均有直径为0.5-2.1cm大小不等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方面情况均无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实施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给药方案:西咪替丁0.6g与100ml0.9%氯化钠充分融合,每日静脉滴注2次,与此同时,联合100ml奥硝唑,0.2g左氧氟沙星,每日静脉滴注1次;②观察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给予患者治疗,给药方案:采用40mg泮托拉唑与100ml0.9%氯化钠充分融合,每日静脉滴滴注2次,并联合100ml奥硝唑,0.2g左氧氟沙星,每日静脉滴注1次。

1.3纳入排除及疗效判断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采用内镜对其进行检查,发现患者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②有非常明显的上腹部疼痛,经由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疼痛;③有呕吐、反酸、烧心以及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同时并发出血时,出现黑粪和(或)呕血;④了解本次试验,自愿接受本次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能够严格按照完成规定服用药物。

1.3.2排除标准

①经查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和消化道肿瘤等导致出血;②患者处于特殊时期,如哺乳期或妊娠期;③患者对本次试验使用药物有过敏史,如试验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应者纳入不良反映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

1.3.3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2日内,呕血症状完全消失,黑便症状也有所改善,第3日,黑便逐渐转黄,生命体征非常平稳;②有效:给药后2-3日内,患者的呕血症状完全消失,黑便症状则在第5日内转变为黄色,生命体征非常稳定;③无效:在给予患者治疗后,5日内患者仍然有黑便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经内经检查发现仍然有持续性出血症状。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2天时间内,肠鸣音症状有了显著改善,且在治疗3天内腹痛症状消失;对比两组黑便和呕血次数,可以看到观察组呕血在第1天治疗后得到了控制,而对照组则经过2天治疗得到控制,P<0.05;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天时间内,患者的黑便次数了明显减少,P<0.05;但在治疗4日后,观察组黑便症状消失,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84例患者中,显效6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84例患者中,显效7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100%;P<0.05,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消化性溃疡由于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的黏膜组织被胃酸及酶破坏所致。表现为长期性、周期性和反复性,好发于老年人,由于反复发作,与日常饮食习惯相关所以较为难治。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部分的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都是因患者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所致。幽门螺旋杆菌会使患者的胃黏膜液减少分泌,使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使得胃泌素不断增加,胃蛋白以及胃酸的水平都有所提高,从而使十二指肠粘膜、胃受到损伤,最终导致溃疡的产生。胃蛋白酶主要是由主细胞所分泌,在经过盐酸激活以后变成的。它可以降解蛋白质分子,因此会侵袭黏膜,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是由胃酸的PH值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胃蛋白酶一方面需要有盐酸的激活,另一方面也需要依赖胃酸的PH值。因此,我们在讨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胃酸的作用,如果没有胃酸基本不会有溃疡的发生,因此,要想使得溃疡治愈,最主要的就是采用抑制胃酸的药物。

泮托拉唑是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的减少胃酸分泌来达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西咪替丁也有相应作用,还能抑制由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本实验主要观察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如心肾功能不全、肺水肿及肝功能损害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均未发现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改变。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西咪替丁与泮托拉唑治疗效果,发现泮托拉唑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综上所述,泮托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应用广泛的西咪替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玉根,刘建成,陈士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22(10):620-624.

[2]杨景林.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6(4):556.

[3]乔晋江,杜玉珍.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18(15):2110-2111

[4]叶泽辉,温晓雯.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48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18(14):9-10.

[5]唐琳,黄启阳,杨云生.消化性溃疡的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J].医学与哲学,2014,31(5):16-18.

标签:;  ;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