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进步角度对二元经济理论新的阐释

从技术进步角度对二元经济理论新的阐释

论文摘要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早期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却主张通过吸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其核心是解决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资本积累问题。事实也证明,单纯靠二元经济理论为指引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反而问题丛生、困难重重。虽然,后来一些对二元经济理论的改进中也曾提到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但始终没有冲破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框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对技术进步的实质性理解——技术进步就是知识对资本以及劳动的替代,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对与经济系统产出能力直接相关的状态函数——经济系统熵,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技术进步还通过对经济系统中要素结构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经济系统的熵值。要素结构的改变、以及要素生产力的差距导致知识整个经济系统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知识经济成为独立一元逐渐成为现实。由此,本文得出发展中国家正在面临三元经济的格局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三元经济框架内,发展中国家新的要素结构,以及新要素结构条件下各部门的要素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在理论上,对二元经济理论有所突破,对三元经济理论的构建添砖加瓦;在实践上,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框架,旨在提出问题以及说明思路;第二章从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经济元的划分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做出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研究技术进步对要素结构,以及技术进步和要素结构对经济系统熵的影响;第四章主要是从技术进步角度阐述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对知识经济成为独立一元证明,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在三元经济框架内的要素结构特征;第五章在三元经济框架的新要素结构的基础上,从无技术创新以及包含技术创新两个层面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流动以及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第六章给出本文的一些重要结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 2.2 关于元的划分
  • 3 技术进步、要素结构与经济系统熵
  • 3.1 技术进步与要素结构
  • 3.1.1 技术进步的实质与步骤
  • 3.1.2 技术进步与要素结构
  • 3.2 熵与经济系统熵
  • 3.2.1 熵
  • 3.2.2 经济系统熵
  • 3.3 要素结构与经济系统熵
  • 4 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
  • 4.1 技术进步与元的划分
  • 4.2 知识经济与知识以及知识产品
  • 4.3 知识经济成为独立一元
  • 4.4 发展中国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要素结构特征
  • 4.4.1 资本短缺与相对过剩的双重特性
  • 4.4.2 劳动长期过剩
  • 4.4.3 知识、人力资本严重短缺
  • 4.5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系统熵
  • 5 新要素结构下的经济增长
  • 5.1 无技术创新条件下的经济增长
  • 5.2 包含技术创新条件下的经济增长
  • 5.2.1 知识资本积累与知识部门扩张
  • 5.2.2 工业部门中的要素流动
  • 5.2.3 农业部门中的要素流动
  • 6 结论与不足
  • 6.1 本文的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资本论》对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的启示[J]. 现代商业 2011(20)
    • [2].从二元经济理论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2)
    • [3].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动态[J]. 经济学动态 2008(01)
    • [4].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理论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 2008(09)
    • [5].超二元经济理论国内研究述评[J]. 商业时代 2010(32)
    • [6].二元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及其现实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8(01)
    • [7].论二元经济与区域共同富裕[J]. 特区经济 2011(04)
    • [8].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缺陷——停滞的工资[J]. 北方经济 2012(06)
    • [9].基于二元经济理论的中国刘易斯转折点分析[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01)
    • [10].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验证——开放条件下“刘易斯转折点”的检验与变异[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5)
    • [11].二元经济理论与人口流动问题分析[J]. 经济问题 2008(10)
    • [12].广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历程分析[J]. 知识经济 2011(03)
    • [13].二元结构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路径与模式[J]. 农业经济 2008(03)
    • [14].延边劳动力市场分析[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5].京沪两地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分析[J]. 时代金融 2013(03)
    • [16].沿海城市“用工荒”的成因及演变趋势[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0(08)
    • [17].刘易斯模型与舒尔茨模式比较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8].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劳动力转移:一个文献综述[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10)
    • [19].发展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J]. 广西城镇建设 2010(04)
    • [20].金融发展促进二元转型理论探析——一个文献综述[J]. 经营与管理 2014(04)
    • [21].中国与墨西哥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之比较[J]. 商业时代 2014(09)
    • [22].“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分析——以泉州为例[J]. 中国产业 2011(01)
    • [23].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演变[J]. 求是学刊 2020(04)
    • [24].论古典二元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基于正规—非正规部门的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 2014(06)
    • [25].以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2)
    • [26].序列生产、贸易开放与劳动剩余经济结构转换[J]. 南开经济研究 2017(03)
    • [27].城市化进程下环境治理困境何在?[J]. 环境保护 2016(Z1)
    • [28].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 智富时代 2015(08)
    • [29].结构变迁与地区生产率收敛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1(06)
    • [30].城市广化与城市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9)

    标签:;  ;  ;  ;  ;  

    从技术进步角度对二元经济理论新的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