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通过对玉的五德和用途的阐释揭示了贾宝玉的品德和在贾府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作者安排玉伴宝玉一生的用意:通灵宝玉意在“通灵”,即《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警醒世人。

关键词:玉;贾宝玉;玉性;玉的用途;象征;地位;灵性;石性;

爱此一泉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神仙。

摘自富竹泉著《考室礼记》手稿

曹雪芹一生对石头情有独钟,此诗是他在写《红楼梦》前作的《题自画石》。从诗中不难看出曹雪芹试图以石头为契机,构思《红楼梦》的消息。反过来,从已经读过《红楼梦》的角度看,就更容易发现:曹雪芹的这首诗是对《红楼梦》中“石头”命运的完整概括,而《红楼梦》中的石头神化不仅具有归结全书的结构性意义,而且直接规范了贾宝玉的生命模式。既有玉性又有石性。通灵宝玉意在“通灵”。

石的幻化——“玉”

《红楼梦》第一回顽石补天的故事,女娲炼石补天,唯有一块石头未得入选,日夜悲号,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从此,这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通灵宝玉就一直神秘地伴随着宝玉的人生,是宝玉的生命之源。无论他怎样用力的摔、砸,它都毫无损伤;而当它主动离开时,宝玉就失去了心智灵性,“真是一个傻子似的”,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生命本体,是其精神、灵气之所居,而肉体形态的贾宝玉不过是一个物质外壳而已。承载宝玉灵气的通灵宝玉又是整个故事的旁观者、记录者,是信息接收器和传输器。“待劫终之日”“石归山下”“复还本质”。当空空道人由此经过时,“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这就是刻写在石头上的文字,即全部《石头记》,是全书故事的全息集合。空空道人把它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世间方有此书,取名《石头记》,又缘于书中盛载石头城信息。

“玉”的品德

这里的“玉”指的是两类,一为通灵宝玉,一为贾宝玉。作者把通灵宝玉设为贾宝玉落草即衔的命根子,必对贾宝玉的品德与性格有深远影响。且看许慎对“玉”字的解释。《说文解字》一卷上:“玉,石之美,有五德:泽润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象三玉之连,其贯也。”[2]大意是说,玉有五种品德:它的样子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这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的纹理,从外往里边看,看的一清二楚,这好比人的“义”;玉的声音舒缓悠扬,传至远方,这好比人的智慧;百折不挠,好比人的勇敢;玉虽然有棱有角,但它不会使人受伤,这好比人的洁行。玉字的整个形体就像由三片玉组成,中间的一竖把三片玉连贯起来。经由许慎这番解说,人们不免对玉肃然起敬,因为玉集中了这么多的人类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有玉的灵性,故这些品质在他身上皆有所体现。

宝玉之义。宝玉的义主要体现在对女孩的情谊上。宝玉对女儿的情谊是众所周知的。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对宝钗的尊敬,对袭人、晴雯等丫环的怜爱,甚至对平儿,香菱等女孩的同情都出于他对情义的执着与痴迷。宝玉从小就宣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除了自家姐妹外,他对在外见到的那些美丽女子也是有情义的。《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凤姐在一农庄休息,宝玉见到农家女二丫头,“一时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可见他对所见的美丽女孩都是爱的,而他的爱却有一个全新的性质。鲁迅指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鲁迅指出了宝玉对女儿的“多情”上要加一个“敬”字。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也体现出了最初的男女平等的思想。

宝玉之智。在读《红楼梦》时也不难发现,他平时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但吟诗作对却很出色。“七八岁时,虽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他在为女儿解愁,逗黛玉开心时又有其高于常人之处。后在“百十九回”中,宝玉又高中第七名举人。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大加赞赏。这也应了“第二回”中贾雨村对宝玉的评价“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

“玉”的作用

《红楼梦》第八回详细描述了通灵宝玉的形状及上面所文字: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崇、二冤疾、三知祸福。玉上所写的几种用途也在文中一一体现。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通过宝玉经神仙所化的赖头和尚与跛脚道人去污持颂后治好了王熙凤与宝玉中邪,体现了它的除邪崇的作用。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这正预示着贾府的败亡及诸艳的离散,体现了它知祸福的功能。在百十五回中和尚送玉,对宝玉说道:“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宝玉便起死回生了,正是疗冤疾的体现。在《红楼梦》中,通灵玉是宝玉的命,是他的灵性,因而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文。下面再从玉的现实用途来论析宝玉在贾府的地位和作用。

玉用于政事及人际。用于政事象征着宝玉在贾府的地位,未来贾府的继承人。之所以贾家当权者都视他为“宝贝”,对他百般疼爱,那是因为自从贾府宁荣二公去世后,贾府就一步步走向衰败,面临着“大厦将倾”的危险。而后是子孙大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每日里只知饮酒作乐,除了宝玉无人能承担起振兴贾家门楣的重任。用于人际象征着宝玉在贾府的作用。

玉是吉祥的象征。古人皆以玉为祥物,互赠玉如意为礼。象征吉祥的“瑞”字也是以玉为偏旁。贾宝玉生来“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使得贾府当权者推玉及人,视宝玉为珍宝,是贾府祥瑞的象征。

“玉”的幻化——石

通灵宝玉的前身——青埂峰下的顽石,从它“未得补天的命运就暗示了他‘于国于家无望’的悲剧”。顽石幻形为通灵宝玉,是以“失去幽灵真境界”为代价的,它“幻来亲就臭皮囊”后,已失去神性,不知道自己的所来所归,前因后果。这就在生命的内相与外相之间形成了隔膜,使贾宝玉无法向真我的本相认同。自我变成了自我的陌生人。打破这一隔膜的过程,也就是彻悟自己过去未来的过程,而对宝玉来说最艰难,最深刻的彻悟也就是对情的彻悟。宝玉对情的参悟最主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是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第二次是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第三次是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特别是幻境悟仙缘是宝玉对自己与众女儿命运的再次审视与最后觉醒。其实宝玉实体已死,唯存精魄,也即神瑛侍者,玉是石,瑛也是石,宝玉已逐渐接近自己的本相。宝玉的三次“悟”分别对应着生命的不同层面。悟禅机,悟的是人生孤独感与至亲者不能相通的悲哀。在爱情的狭隘面上,宝黛是知己,而在爱情的宽泛意义上,则黛玉无法无法领会宝玉的心意,因为她所感受的是自己爱情的痛苦,宝玉所感受的则是众女儿的生命悲哀。识分定,宝玉悟的是情缘的各有归属,不可强求与生命的不完美,最后悟的是仙缘,领悟的是人生沉重的宿命感。

作者十年圆一梦,创作了玉的品德,石的性格的贾家之宝玉,引得深思。而在现今社会贾宝玉又有了现实形象,即“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中十分罕见而又真实可信的“这一个”,又是超脱世俗,童心未泯的某些人类天性的一种象征。你发现了吗?那块大荒山青埂峰下的顽石又幻化成“玉”样的人,来人间历练了。通灵宝玉也最终“通灵”。

参考文献

[1]乐黛云.作为《红楼梦》叙述契机的石头[J].中国文化研究,1997冬之卷(总第18期).

[2]许慎.说文解字.一卷上[M].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谭艳超(1981~),女,绥化学院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理论。

标签:;  ;  ;  

石幻“玉”,“玉”归石——试论《红楼梦》中贾宝玉与玉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