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枕大池注血法致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及对比观察

两种枕大池注血法致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及对比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利用B超定位下经皮枕大池单次和两次注血技术,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模型;在出血后不同时间点对比观察单次注血、两次注血模型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和基底静脉管径以及组织学变化,为建立理想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提供依据。方法①选取新西兰兔10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6只)、单次注血组(39只)和两次注血组(40只),B超定位下经皮穿刺枕大池,对照组将生理盐水注入枕大池,单次和两次注血组将自体动脉血注入枕大池,造模后1天行CT扫描观察血凝块存在情况。②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基底静脉管径的变化情况。③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取脑,收集基底动脉、基底静脉标本,应用HE染色、免疫荧光化学单标法,观察基底动脉、基底静脉管壁内皮层和平滑肌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 B超定位下SAH模型的建立:对照组无动物死亡,单次注血组动物死亡率为5.13%,两次注血组为7.50%,三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天CT检查显示血液均到达蛛网膜下腔。2.行为学观察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单次注血组于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为明显,评分为6.05±0.89分;两次注血组于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为明显,评分为7.05±0.82分,其中造模后5天、7天神经功能损伤较单次注血组严重(P﹤0.05)。3.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影像对比:显微解剖显示基底动脉走行于脑干腹侧面正中,TOF-MRA图像与显微解剖一致;大脑大静脉与直窦之间未见明显界限, SWI图像与显微解剖一致。4.基底动脉、基底静脉的MRA观察:①基底动脉MRA显示单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管径最为狭窄,为造模前管径的68.18%;两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管径最为狭窄,为造模前管径的56.72%。与单次注血组相比较,两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7天基底动脉狭窄更加明显(P﹤0.05)。②基底静脉MRA显示单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管径最为狭窄,为造模前管径的68.42%;两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管径最为狭窄,为造模前管径的55.00%。与单次注血组相比较,两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5天、7天狭窄更加明显(P﹤0.05)。5.一般组织学观察:①基底动脉HE染色显示单次注血组在造模后3天、5天管腔狭窄,管壁可见较为明显的内皮层皱折和平滑肌层增厚,3天尤为明显;两次注血组在造模后3天、5天、7天皆出现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明显的内皮层皱折和平滑肌层增厚,5天尤为明显。②基底静脉HE染色显示单次注血组、两次注血组在造模后5天管腔均最为狭窄,管壁未见内膜皱折和中膜增厚。6.免疫荧光化学观察:①基底动脉vWF标记显示单次注血组基底动脉在造模后3、5天有较为明显的内皮皱折,3天尤为明显;两次注血组在造模后3、5、7天皆出现明显的内皮皱折,5天尤为明显。基底动脉a-SMA标记显示单次注血组基底动脉管壁a-SMA平均光密度在造模后3、5、7天较造模前增高;两次注血组在造模后3、5、7天出现更为明显的增高。②基底静脉vWF标记显示单次注血组、两次注血组的基底静脉造模前后管壁vWF表达均为阴性结果;基底静脉a-SMA标记显示单次注血组、两次注血组的基底静脉造模前后管壁a-SMA表达均为阴性结果。结论①B超定位下枕大池穿刺注血法死亡率低、成功率高,是建立SAH模型的理想手段。②与一次注血法相比较,两次注血法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程度更强烈,时间更持久,是一种建立SAH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③MRA和组织学均可见SAH后基底静脉管径变细,提示SAH后基底静脉可能出现痉挛。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兔SAH动物模型的制作
  • 2.3 兔SAH动物模型的CT观察
  • 2.4 动物行为学观察与神经功能评分
  • 2.5 兔脑血管MRA的采集与观测
  • 2.6 兔脑血管显微解剖学观察
  • 2.7 兔脑血管一般组织学观察
  • 2.8 兔脑血管免疫荧光化学单标观察
  • 2.9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B超定位下SAH模型的建立
  • 3.2 动物行为学观察及神经功能评分
  • 3.3 兔脑血管的显微解剖学与MRA对照观察
  • 3.4 基底动脉和基底静脉的MRA观测结果
  • 3.5 基底动脉和基底静脉的一般组织学结果
  • 3.6 基底动脉和基底静脉免疫荧光化学单标vWF和a-SMA结果
  • 4 讨论
  • 4.1 B超定位下枕大池穿刺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
  • 4.2 兔脑血管显微解剖与磁共振影像对照观察的意义
  • 4.3 枕大池单次注血法与两次注血法建立的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 5 结论
  • 6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枕大池表皮样囊肿2例[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11)
    • [2].锦绣湖[J]. 泉州文学 2012(12)
    • [3].枕大池穿刺的最初报告[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12)
    • [4].绿荫下的故事——记郭沫若与无锡东大池[J]. 太湖 2011(01)
    • [5].再见,曾经爱过的城[J]. 分忧 2012(01)
    • [6].“大池小鱼”系列(六) 你的企业真有文化吗?[J]. 企业管理 2018(09)
    • [7].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03)
    • [8].全自动大池发酵干燥设备[J]. 农业知识 2008(09)
    • [9].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 2012(10)
    • [10].小脑出血破入脑室行枕大池引流的临床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8)
    • [11].当大池山村遇到新航集团[J]. 中国老区建设 2015(11)
    • [12].福建闽侯大池—湖头金矿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J]. 福建地质 2015(01)
    • [13].术中枕大池置管引流防治Chiari畸形术后并发症[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7(08)
    • [14].小儿外伤性枕大池血肿1例[J]. 人民军医 2012(01)
    • [15].枕大池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08)
    • [16].“大池小鱼”系列(一) 创业者悖论[J]. 企业管理 2018(04)
    • [17].超声引导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脑血管痉挛模型[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12)
    • [18].超声在Chiari1畸形枕大池重建减压术中的应用[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09)
    • [19].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SAH大鼠模型失败原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2(05)
    • [20].脑脊液中分离出腔隙莫拉菌1例[J]. 实用医药杂志 2010(12)
    • [21].巧帮扶[J]. 剧作家 2019(03)
    • [22].爷爷捕鱼[J].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01)
    • [23].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沙漠化——基于北大池湖泊周边沉积剖面粒度的研究[J]. 中国沙漠 2013(02)
    • [24].基于最大池的谱特征匹配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8(03)
    • [25].胎儿孤立型枕大池扩张的妊娠结局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19)
    • [26].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40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10)
    • [27].微创枕大池重建术辅助术中B超评价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2(04)
    • [28].锰硅合金大池浇注工艺优化[J]. 铁合金 2018(01)
    • [29].后颅窝减压枕大池成形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0)
    • [30].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分流术后颅低压1例[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两种枕大池注血法致兔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及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