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抑菌成分及其分离分析

杨梅抑菌成分及其分离分析

论文摘要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是我国传统特产水果,营养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其中以其抑菌止泻的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光。由于杨梅中含有大量多酚、黄酮类有潜力的抑菌物质,因此开发杨梅抑菌剂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满足现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采用水、乙醇(纯)、丙酮、乙酸乙酯4种溶剂对杨梅果实中的有效抑菌物质进行粗提,并对比了4种粗提物对14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14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p<0.05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水提取物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同时测定了水提取物对14株受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MCC 50093和李斯特菌ATCC 35897、ATCC 35152、ATCC 33090最敏感,其MIC均为2.07 mg浸膏/mL;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MCC 32210、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志贺氏痢疾杆菌CMCC 51334、CMCC 51573-10、副溶血性弧菌ATCC 17803的MIC为4.14 mg浸膏/mL,而对其他2种沙门氏菌CMCC 50013、ATCC 13076以及埃希氏大肠杆菌ATCC 8099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其MIC为8.28 mg浸膏/mL。测定了4种提取物中总黄酮、鞣质和可滴定酸度,发现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而鞣质和可滴定酸度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对比杨梅提取物的体内外抑菌效果时,分别以模拟人工肠液和肉汤培养基为营养介质,同时采用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方法测定致病菌在杨梅水提物存在下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杨梅果实水提取物在模拟人工肠液介质中对受试菌种的抑菌效果并不如在肉汤培养基介质,这与酒浸杨梅可治疗腹泻的现象相悖。根据上述体内外抑菌和成分分析结果,推测杨梅提取物中的鞣质和有机酸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可能是模拟人工肠液中的糖苷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影响了鞣质的抑菌活性。为研究杨梅果实水提取物的有效抑菌成分,采用溶剂分级法对鞣质进行分离纯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菌,测定各分级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乙醇、氯仿、石油醚只除去了粗提物中的糖类、蛋白质、蜡质以及脂类等非活性物质;乙醚的分级物未显现抑菌活性,说明粗提物中不含弱极性的多酚类物质,而乙酸乙酯分级物和水的分级物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说明杨梅果实中的多酚类抑菌物质为中等极性和强极性多酚类。另外还发现,乙酸乙酯分级所得杨梅多酚的抑菌活性随乙醇溶液除杂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增强。进一步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优化乙醇纯化过程。结果表明,乙醇处理时间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影响最为显著,最佳条件为:处理时间24h;乙醇溶液浓度90%;温度25℃。采用紫外扫描、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DAD-ESI-MS)等技术分析鉴定水和乙酸乙酯分级物中主要成分。发现水分级物中主要成分为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乙酸乙酯分级物的主要成份为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杨梅黄酮脱氧六碳糖苷、栎精3-O-葡萄糖苷和栎精脱氧六碳糖苷,其中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远低于水分级物中的含量。因此推测,杨梅果实中的主要抑菌成分为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杨梅黄酮脱氧六碳糖苷、栎精3-O-葡萄糖苷和栎精脱氧六碳糖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杨梅简介
  • 1.1.1 概述
  • 1.1.2 杨梅的食药用价值
  • 1.2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
  • 1.2.1 概述
  • 1.2.2 植物多酚的性质
  • 1.2.3 植物多酚的抑菌、抗病毒作用
  • 1.3 液质联用技术在分析多酚类物质方面的应用
  • 1.4 立题目的和依据
  • 第二章 杨梅果实不同溶剂粗提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供试菌种
  • 2.2.2 试剂
  • 2.2.3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杨梅果实不同溶剂粗提物的制备
  • 2.3.2 杨梅果实不同溶剂粗提物抑菌特性的测定
  • 2.3.3 杨梅果实水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2.3.4 杨梅果实不同溶剂粗提物中活性成分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杨梅果实不同溶剂粗提物的抑菌作用
  • 2.4.2 杨梅果实水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
  • 2.4.3 四种溶剂杨梅果实粗提物活性成分的含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杨梅果实粗提物体内外抑菌特性的比较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3.2.1 供试菌种
  • 3.2.2 试剂
  • 3.2.3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比浊法结果
  • 3.4.2 活菌计数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杨梅果实粗提物有效抑菌成分的分离、分析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4.2.1 供试菌种
  • 4.2.2 主要材料与试剂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杨梅果实水粗提物的纯化和分级
  • 4.3.2 乙醇溶液纯化试验的优化
  • 4.3.3 杨梅果实水粗提物中有效抑菌成分结构的初步鉴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杨梅果实水粗提物的纯化和分级产物的抑菌特性研究
  • 4.4.2 乙醇溶液纯化实验的优化
  • 4.4.3 杨梅果实水粗提物中有效抑菌成分的结构鉴定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J]. 包装工程 2018(13)
    • [2].中药抑菌成分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J]. 动物营养学报 2012(12)
    • [3].丁香抑菌成分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12)
    • [4].灰灰菜抑菌成分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11)
    • [5].江永香柚皮水溶性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在6类食品中的应用[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20(05)
    • [6].宣木瓜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09)
    • [7].补骨脂有效抑菌成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J].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8(02)
    • [8].微波法提取黑曲霉抑菌成分的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 2008(08)
    • [9].丁香抑菌成分超声波提取条件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02)
    • [10].微波辅助水提梓树根皮中抑菌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08)
    • [11].香菜中天然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2(01)
    • [12].提取方法和溶剂对石榴皮中抑菌成分提取的影响[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12)
    • [13].黄柏抑菌成分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J]. 上海蔬菜 2015(03)
    • [14].小桐子抑菌成分粗提工艺及其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8)
    • [15].野艾蒿抑菌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23)
    • [16].7种具有抑菌成分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06)
    • [17].丁香抑菌成分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5)
    • [18].红曲霉抑菌成分糖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稳定性[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9(04)
    • [19].南烛叶抑菌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4(06)
    • [20].金银花叶抑菌成分的提取及效果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06)
    • [21].柑桔内源性抑菌成分及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06)
    • [22].从皮肤微生态角度分析化妆品中的防腐、抑菌成分对皮肤健康的影响[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5(06)
    • [23].含抑菌成分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14)
    • [24].植物中抑菌物质种类和应用的研究进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25].红曲霉抑菌作用和抑菌成分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2(02)
    • [26].黄花蒿叶中抑菌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3)
    • [27].三种具有抑菌成分的外用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J]. 安徽医药 2015(12)
    • [28].抗菌皂“杀菌力”究竟几何?[J]. 科学新闻 2015(20)
    • [29].夏日体香拯救指南[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15(08)
    • [30].本期试用主角 贝亲儿童免洗喷雾-抑菌型[J]. 时尚育儿 2009(10)

    标签:;  ;  ;  ;  

    杨梅抑菌成分及其分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