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 ——基于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故事的叙事探究

论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 ——基于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故事的叙事探究

论文摘要

教育观念作为独立的概念被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中,已经确立了它的核心地位。随着世纪变迁、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日益高涨的呼声,教育观念的更新自然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回顾对教育观念几十年的研究历程,通常是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在研究者和管理者之间展开,得出具有一般性、普适性的研究结论。几乎是感受不到来自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教师、家长、学生)那些非系统化、不定型、自发形成、浅层次的社会意识,听不到他们心里的真实声音。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真实现场的观察,揭示影响个案教育观念形成、发展的因素,为应然的理论研究提供案例性的事实依据。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展开。走进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真实世界,通过对其深入、细致地了解、体察,描述其实然状态。该种研究方式,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研究者的主观色彩,故不追求得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结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情境性的案例,尝试让读者从描述中得到一定启发。本文通过对李强纵向生活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故事的真实再现,展开对其教育观念形成的个人横向解读——归纳其日常行为惯例,发现其隐含在行为背后的规律:童年生活,启蒙了李强独立思维、判断的意识;小学便与“书”结缘,奠定了他日后深入文学堂奥的基础;初中的独立办报经历,高中时期意识明确地走向“文学”,真正确立了他的理想追求;大学入读中文系,创办《幸运草》文学社,成为他实现理想的起点;工作选择语文教师职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拷问、追寻文学生命的意义。溯源行为惯例发现:李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并受多方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李强的教育观念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发展性、情感性和完美性等特点。教育是亘古发展的,教师教育观念也是不断更新的,真诚关注教师本真的生存、发展面貌,是教育理论继续发展、教育实践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发展、社会前进的长久需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式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教师教育观念研究的理论阐释
  • 2.1 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现状
  • 2.1.1 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
  • 2.1.2 教师教育观念的来源与形成
  • 2.1.3 以教师的学生观为主的教育观念
  • 2.1.4 以个人自我认同为主的个体教育观念
  • 2.2 教师教育观念研究的发展趋势
  • 2.2.1 教师教育观念的概念具有发展性
  • 2.2.2 教师教育观念研究的构成因素具有复杂性
  • 2.2.3 教师教育观念研究方式具有自下而上性
  • 2.2.4 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 2.3 基本观点
  • 3 叙事研究的准备
  • 3.1 三个限定
  • 3.1.1 真实存在的研究背景
  • 3.1.2 自我践行经历的整合
  • 3.1.3 自我践行认识的内化
  • 3.2 合作教师的选择
  • 3.2.1 合作教师的选择条件
  • 3.2.2 认识李强
  • 3.2.3 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 3.2.4 与合作教师的关系建立
  • 3.3 资料的收集
  • 3.3.1 资料收集进程
  • 3.3.2 资料收集范围
  • 3.4 资料的整理
  • 3.4.1 资料整理的横向维度
  • 3.4.2 资料整理的纵向维度
  • 4 李强的生活、学习及从业故事
  • 4.1 童年生活拾遗
  • 4.2 童年与“书”结缘
  • 4.3 初中邂逅图书馆
  • 4.4 走向“文学”的高中时代
  • 4.5 心境沉浮的师范生活
  • 4.6 语文教师生涯
  • 4.7 李强谈人生经历对思想的影响
  • 4.7.1 环境意识
  • 4.7.2 文学意识
  • 5 李强教学行为惯例的复原、抽取与推测
  • 5.1 走进李强的课堂
  • 5.1.1 与学生的“见面会”
  • 5.1.2 预想课堂——李强的备课习惯
  • 5.1.3 课堂精读《听听那冷雨》
  • 5.1.4 个性化的课堂——倾听不同的声音
  • 5.2 作文课堂
  • 5.2.1 “作文讲评”课——独特的评价方式
  • 5.2.2 作文课例——人物刻画
  • 5.3 实践中的探索——李强谈“创新”思维
  • 5.3.1 写作教学——戴着镣铐舞蹈
  • 5.3.2 “创新”写作思维纪实
  • 6 李强对教育观念的感悟
  • 6.1 李强谈教育及教育观念的改革
  • 6.1.1 推崇“人性关爱”的教育观念
  • 6.1.2 李强谈教育观念的改革
  • 6.2 秉承“三真”的教育目标观
  • 6.3 知识与知识观
  • 6.3.1 传统文化知识——彰显民族特征的生命意识
  • 6.3.2 知识观——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 6.4 教育的实施——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
  • 7 溯源李强的教育观念
  • 7.1 影响李强教育观念的形成因素
  • 7.1.1 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倾向性影响
  • 7.1.2 生活、读书、工作经验智慧的启迪
  • 7.1.3 社会发展、教育革命催发观念意识的觉醒
  • 7.2 李强教育观念的特征分析
  • 7.2.1 稳定性
  • 7.2.2 发展性
  • 7.2.3 情感性
  • 7.2.4 完美性
  • 7.3 教师教育观念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8(04)
    • [2].从“心”出发的教育新观念——评《教师教育观念深度转型:由认识走向行动》[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24)
    • [3].教师教育观念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01)
    • [4].素质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及其培养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 2015(12)
    • [5].论教师教育观念的本质与结构[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3)
    • [6].树立正确的教师教育观念[J]. 科学教育 2008(02)
    • [7].文化视域下的教师教育观念改革[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02)
    • [8].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再解读[J]. 体育师友 2014(03)
    • [9].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中华少年 2016(35)
    • [10].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8)
    • [11].南京市普通高校武术教师教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 成才之路 2010(08)
    • [12].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教育观察(上旬刊) 2014(07)
    • [13].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黑河学刊 2019(02)
    • [14].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J]. 山西教育(教学) 2014(03)
    • [15].论素质教育下教师更新学生观[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05)
    • [16].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17].浅谈新课改实践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4)
    • [18].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新课程(教研版) 2008(12)
    • [19].从文化视角分析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兼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应然路径[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19)
    • [20].在教师培训中应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21].基于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教学的教师教育观念研究[J]. 数学通讯 2020(07)
    • [2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途径[J]. 教书育人 2012(05)
    • [23].论大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建构途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12)
    • [24].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观念及其培养[J].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3)
    • [25].让倾听在课堂中闪亮[J]. 新课程(上) 2012(08)
    • [26].浅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24)
    • [27].论教师教育观念的复杂性[J]. 教学与管理 2014(09)
    • [28].高校钢琴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 音乐时空 2013(07)
    • [29].“做中学”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积极影响[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2(11)
    • [30].浅谈新课程中美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标签:;  ;  ;  

    论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 ——基于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故事的叙事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