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

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

论文题目: 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现代汉语

作者: 陈楚芬

导师: 陈小荷

关键词: 泰国汉语教学,了格式,语法,语义,语用,习得

文献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是从泰国汉语教学出发来考察现代汉语的词尾“了”。考虑到“了”的使用非常复杂,我们做了一些必要的限制,主要从语料库中选取含有“V+(了+)N”这一格式的句子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语法上看“了”的用与不用,分小类考察不用“了”的语法环境和用“了”语句的篇章因素;其次从语义上看“了”的使用与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再次从语用上看“了”,主要分析“了”可用可不用时的语用修辞价值;最后通过实验统计分析研究泰国学生对“了”的习得规律,并就泰国汉语教材的编写和“了”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章从语法上看“了”。根据语料分析“了”的语法环境,我们将不用“了”的情况分为三种:未然情况、已然情况A(不可以用“了”)、已然情况B(“了”被隐去)。本文的研究指出,描述未然情况时,谓语动词前有表将来、否定、评议或动作进行的词语,动词也可能不做谓语,而是出现在一些表示时间的结构中,或者做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等等。已然情况A指的是经常性的情况。已然情况B主要有三种:谓语动词前有表示完成、实现或过去意义之类的词语:或者是表示非持续结果意义的动词做谓语;或者是文章标题。对于用“了”的情况,我们主要考察复句中“了”的出现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多数情况下是每个分句的谓语动词都用“了”,其次是仅最后一分句用“了”,也有仅前一分句用“了”的,但比例很小。 第二章从语义上看“了”。我们考察的是动词的语义特征跟时体状态的关系,分析非持续和持续两大特征的动词与“了”的关系,得出“了”可用于“实现完成状态”,也可用于“实现持续状态”的结论。非持续动词+“了”,表示“实现完成状态”,持续动词+“了”,表示“实现持续状态”。因此“了”只表示实现,实现完成体或者实现持续体,是由动词的语义特征和“了”共同表现的。 第三章从语用上看“了”。“了”表实现,但并非所有的实现体都要有“了”。用“了”和不用“了”并不是纯粹的时态问题,不是只有语法起作用,“了”还是语用和修辞的重要手段。在考察“了”可用可不用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指出用不用“了”有区别歧义和强调意义之用、有语句调整之用、与语体的选择有关和与个人的语感有关等四种情况。 第四章结合泰国汉语教学看“了”的习得与课堂教学问题。本文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考察泰国学生习得“了”的过程,发现泰国学生经常简单地把泰语的[lε:w35]和汉语的“了”对应起来。他们的潜规则是:如果泰语句子里没有【lε:w35],那么相应的汉语句子里就不用“了”,要用“了”就用在句尾。他们觉得词尾“了”是不重要的成分,以为用不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从语法上看“了”

1.1 不用“了”的情况

1.2 用“了”的情况

第2章 从语义上看“了”

2.1 非持续动词

2.1.1 不用“了”的情况

2.1.2 用“了”的情况

2.2 持续动词

2.2.1 不用“了”的情况

2.2.2 用“了”的情况

2.3 用“了”和不用“了”的对比分析

2.3.1 不用“了”的对比

2.3.2 用“了”的对比

第3章 从语用上看“了”

3.1 消除歧义和强调意义

3.2 语句调整

3.3 语体的选择

3.4 个人的语感

第4章 泰国学生“了”的习得与教学

4.1 习得分析

4.1.1 泰语概况

4.1.2 泰语与“了”的语法项目

4.1.3 泰国汉语词尾“了”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4.1.4 泰国学生习得词尾“了”的实验研究

4.2 教学建议

4.2.1 编写“了”教材的基本原则

4.2.2 泰国学生的“了”教材和教学法分析

4.2.3 课堂教学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1-14

参考文献

  • [1].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 王洋.华东师范大学2009
  • [2].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 夏迪娅·伊布拉音.新疆大学2006
  • [3].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 谢玲玲.华中师范大学2012
  • [4].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 朴宣姝.华东师范大学2011
  • [5].泰国华侨学校汉语教学研究[D]. 何丽英(KATEMATU DUANGMANEE).西南大学2010
  • [6].泰国非正规教育中的汉语教学研究[D]. 好运.中央民族大学2016
  • [7].日语汉字词与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 曹瑞泰.厦门大学2008
  • [8].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D]. 阮光兴(Nguyen Quang Hung).苏州大学2015
  • [9].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 钱兢.上海师范大学2008
  • [10].斯里兰卡高校汉语教学研究[D]. 柯玛丽(JAKP Jayasooriya Menike).南京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研究[D]. 潘素英.中央民族大学2011
  • [2].泰国“汉语能力标准”研究[D]. MISS HATHAIKARN MANGKORNPAIBOON(龙伟华).中央民族大学2012
  • [3].泰国汉语教材研究[D]. 吴峰.中央民族大学2012
  • [4].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丁米.华东师范大学2011
  • [5].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 番秀英.北京语言大学2009
  • [6].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D]. 玛琳娜·吉布拉泽.南京师范大学2005
  • [7].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 林美淑.山东大学2005
  • [8].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 王骏.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  

面向泰国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了”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