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宇谢小花李瑛(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九江332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11-02
【摘要】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输液过程中尽量避免导致外渗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的外渗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防治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而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1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
1.1外力因素
(1)多数患者由于大意,触碰针头,或解手取物,使针头滑脱,造成外渗。(2)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血管细小不够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容易造成针头滑脱和静脉破损。同时,由于婴幼儿表达能力不强,外渗更易加重。(3)老年人由于行为控制能力减弱,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此外,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4)意识障碍的患者,由于昏迷、躁狂、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2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温度、速度及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时对血管壁的损害。
1.3药物因素
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
1.4血管因素
包括微循环障碍、静脉炎、血管硬化、敷贴过大等,此外,在关节及关节附近的血管,由于这些部位活动度大,血管不固定容易外渗,而且一旦外渗损伤程度较严重。
1.5技术因素
包括穿刺过浅或过深;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没有保护好静脉,造成血管痉挛以至于药液外渗;同一部位穿刺过多,造成静脉的损伤;静脉穿刺技术差;缺乏责任心,没有及时巡视静脉通道及穿刺部位,固定敷贴脱落没有及时发现等。
2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2.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2.3液体静压增加。
2.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
3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局部肿胀、胀痛,回抽无回血,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外渗易产生烧灼、刺痛、红肿。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化疗药物外渗,后果较为严重,常表现为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甚至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4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4.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
4.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
4.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4.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4.5做好患者的宣教。
4.6正确拔针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5输液外渗治疗措施
5.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治疗。但高渗液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5.2冷敷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
5.3硫酸镁湿敷高渗硫酸镁是通过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5.4云香精外搽云香精以皂角活血消肿,辅以白芨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加之莪术行血止痛、破血消瘀,虎杖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使局部红、肿、疼痛消除。
5.5碘伏外涂药物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泡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泡里的渗出液,再用无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5.6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6小结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安全有效地静脉输液,可以减轻病痛,挽救生命,使患者早日康复。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确保质量,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穿刺血管选择、输液速度调整、输液过程巡视及宣教指导等都是预防输液外渗的关键。外渗后立即进行有效处理,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等.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