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之我见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之我见

哈尔滨市呼兰区建国小学校车金霞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没有味道,甚至语感很差,从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有了一些对低年级学生指导朗读方面的心得体会。

对于刚接触课文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并能准确辨认字音,这是朗读课文必须通过的第一道关口,可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我们往往允许学生用手指点读,而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好方法。其实不然,对于读正确,不仅要不加字、不漏字,还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标点、停顿、节奏及感情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切不可一字一字地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自己读书时也一字一顿点着读。如果那样,学生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所以要求学生不能点读,可以在初读时放慢速度,逐渐熟练以后速度自然就会上来,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课文的内容。

其次,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优良品质,使辨认文字和标点符号达到快速化、自动化,这才有进行正确朗读的可能。因此我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朗读的效果最为明显,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都应该组织学生们讨论、比较、评价,这样大家就会听得很认真,也会特别用心评论,这样不仅可以将他们平时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上,而且在自己朗读时“加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再者,要多引导学生美读课文,它实际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评价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韵文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儿歌、古体诗词、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比如《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等充满音乐美的作品,因为上口易记,会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对朗读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语文课上,教师还要注意示范读和领读,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教师在范读时通过眼神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声音节奏的变化来传递内心的感情,一定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比起边示范边讲去分析重读、轻读、快读还是慢读的效果要好得多。低年级学生缺乏知识经验,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是教师范读到学生自读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在领读之后,学生在语感上会有很大的进步。

另外,抓住课文特点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的一个好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可以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时,我让学生戴头饰扮演角色朗读,他们随小青蛙进行了一次寻找答案的旅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表现出浓厚的朗读兴趣。我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即兴排演了课本剧《做什么事最快乐》,表演后的兴奋和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此让学生喜闻乐见而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学生读不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要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也愿意一直探索和实践下去,争取让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标签:;  ;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