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稳定性论文-龚榕,罗思琦,叶波,于亚婷,田贵云

长期稳定性论文-龚榕,罗思琦,叶波,于亚婷,田贵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超声测厚,涡流测厚

长期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龚榕,罗思琦,叶波,于亚婷,田贵云[1](2019)在《厚度无损检测仪器的精度长期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损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降低维护成本的重要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原位测量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尤为重要。首先介绍电磁、超声无损检测在厚度检测的应用现状,针对随后讨论厚度无损检测检测仪器精度长期稳定性问题。对厚度无损检测仪器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精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叁种测厚仪器的工作原理、精密度和准确度与仪器的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叁种厚度测量仪器(超声测厚仪、涂覆层测厚仪与楼板测厚仪)测量预标定样本的仪器试验测量方法,得到五年测量数据。再通过分析数据的年平均误差、相对误差和变化速率来讨论电涡流测厚仪、超声测厚仪的长期稳定性,并进行叁类仪器间的比较,分析各类型仪器的特点。结果显示电涡流厚度测量仪器具有相对较好的长期稳定性;超声测厚仪和楼板测厚仪精密度维持能力受时间影响,仪器精密度逐年下降,准确度也趋于不稳定。为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结构健康监测领域,自校准和补偿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黄太文,卢晶,许瑶,王栋,张健[2](2019)在《Re和Ta对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900℃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不同Re和Ta含量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900℃长期时效的实验研究,定量分析了0~7500 h时效过程中γ′形貌、尺寸的演化和拓扑密排(TCP)相析出规律。结果表明,2Ta2Re、5Ta0Re、5Ta2Re、8Ta0Re和8Ta2Re 5种合金中,随Ta和Re含量增加,γ′相尺寸变小,且γ′相粗化速率变慢,粗化速率分别为:1.445×10-5、1.569×10-5、1.390×10-5、1.465×10-5和1.384×10-5μm3/h。提高Ta和Re的含量可以降低合金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增加扩散激活能,从而降低粗化速率,其中Re的作用更显着。时效2000 h后,含Re合金依次析出了TCP相,高Ta含Re合金析出较严重。Ta和Re交互作用影响了γ和γ′两相元素的分配行为,其中8Ta2Re合金Ta进入γ′相使其晶格常数变大的同时,也促进了Re、W、Cr等元素在γ基体中的分配,促进TCP相析出。(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凤霞,侯铁栋[3](2019)在《氡室氡体积活度长期稳定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氡室是为测氡仪校准提供氡体积活度参考值的装置,基于动态稳定技术的氡室可设定不同水平的氡浓度期望值来满足校准需求,长期稳定性是其重要性能指标。利用Alpha Guard P2000型氡测量仪在氡浓度期望值650Bq/m3条件下进行了长期稳定性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对氡室氡体积活度的长期稳定性作出了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9年11期)

邓博文,徐林,李筱叶,徐杰,任敬佩[4](2019)在《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长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腰椎稳定性中长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行腰骶段SP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22例患儿,依据年龄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两组资料,包括影像测量冠状位Cobb角、侧位腰椎Cobb角、骶骨倾斜角、弓顶距、腰椎前凸指数、Posner指数和椎板缺损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7~13年,平均(9.91±2.35)年。学龄前组患儿术前有2例L5S1脊柱裂,10例轻度脊柱侧弯,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数无显着增加。学龄组患儿术前有8例轻度脊柱侧弯,至末次随访10例轻度脊椎侧弯。末次随访时两组未见腰椎滑脱与腰椎峡部裂。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学龄前组除骶骨倾斜角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影像学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学龄组除冠状位Cobb角、骶骨倾斜角有显着增加(P<0.05),而其余指标无显着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Posner腰椎不稳评价指标无显着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L4/5和L5S1椎板缺损率显着减少(P<0.05)。术后半年学龄前组椎板缺损率显着大于学龄组(P<0.05),而末次随访时学龄前组椎板缺损率显着小于学龄组(P<0.05)。[结论]腰骶段SPR术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且行SPR手术的年龄越小,椎板再生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Osama,黄煜绒,巩旭燕,侯玉霞,李彤[5](2019)在《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与非拔牙矫治长期稳定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通过电子文献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Google学术、Medline、Web of knowledge所有已发表有关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长期稳定性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Stata,Version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共获得5210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保持后上颌尖牙间宽度拔牙组复发0.33 mm(P=0.377),在非拔牙组复发0.004 mm(P=0.987);ANB角在拔牙组改变0.208°(P=0.791),非拔牙组改变0.131°(P=0.9)。前牙不齐指数拔牙组变化2.921mm(P<0.001)。非拔牙组变化1.498mm(P=0.004)。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上颌尖牙间宽度和ANB角具有长期稳定性,前牙排列长期稳定性不佳。(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云,郭昱葵,张静波,何斌[6](2019)在《考虑长期强度衰减的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炭质页岩高路堤为例,考虑填料强度衰减特性,分析了不同降雨工况下易风化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结果显示:降雨影响深度小于5 m的软岩常规高路堤,采用有限深度饱水参数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系数比全断面饱水工况的高11.5%~17.4%;边坡稳定性系数随软岩强度衰减系数基本呈等比例线性递减,常规坡高坡率条件下设计的软岩高路堤边坡,考虑填料强度衰减后,安全系数很可能不满足要求,当炭质页岩强度衰减系数低于0.7时,应慎重采用20 m以上高路堤边坡方案,综合坡率不宜陡于1∶1.75。(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夏冬,吴朝松,贾淯斐,李宏[7](2019)在《白砺滩煤矿饱水砂质泥岩弱层长期强度计算与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砺滩露天煤矿二采区边坡7-7勘探线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饱水砂质泥岩的剪切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法向应力为0.05、0.15、0.25、0.30 MPa时,饱水砂质泥岩的长期强度分别为0.05、0.09、0.12、0.14 MPa;在法向应力为0.20、0.40、0.60、0.80 MPa时,饱水砂质泥岩的长期强度分别为0.09、0.12、0.17、0.22 MPa,据此确定饱水砂质泥岩的黏聚力为40 kPa、内摩擦角为12°;在疏干排水工程施工后,可将最终边坡角由最初设计的36°放缓为32°。(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张秀芝,高洪军,彭畅,李强,朱平[8](2019)在《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东北黑土区长期有机培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影响,为优化黑土培肥技术及玉米稳产高效提供指导。【方法】以38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选择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NPK),常量有机肥(有机肥30 t/hm~2,折纯N15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45 kg/hm~2,M_2),常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_2NPK),高量有机肥(有机肥60t/hm~2,M_4),高量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_4NPK)。测定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结果】玉米籽粒产量以M_4NPK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9637 kg/hm~2,其次是M_2NPK处理,平均产量为9422 kg/hm~2,CK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3551 kg/hm~2,且显着低于其他各处理。前10年试验施用有机肥可显着提升土壤基础地力,降低玉米籽粒产量对化肥的依赖,M_2与M_4处理的籽粒产量与NPK处理均无显着差异。之后至2017年,单施有机肥处理玉米产量较NPK处理平均提高3.8%。拟合方程表明,地力产量每增加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9.2%~12.2%。在培肥30年后,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开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玉米产量变异系数较低,平均为19.3%,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为0.58,达到稳定水平。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施肥年限在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逐步变大,且在10年后出现显着差异,增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机碳显着增加,以M_4NPK和M_4处理最高;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着正相关(r=0.826**),土壤有机碳每升高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86 g/kg。施用有机肥,玉米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含量显着正相关,表明长期有机培肥对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贡献。【结论】在供试黑土条件下,单施有机肥在一段时间内主要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达到一定水平后才可以提高产量。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化肥可以快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为0.35~0.47 g/kg,全氮含量增加46.3%~84.2%,玉米产量稳定系数(SYI=0.58)达到较高水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可减少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地力产量每增加1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9.2%~12.2%。因此,有机肥配施化肥是黑土区保证玉米稳产高产、不断提升土壤肥力、保障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习海燕[9](2019)在《医用直线加速器TrueBeam剂量输出的长期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用直线加速器TrueBeam剂量输出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医用直线加速器应用的是瓦里安公司新型直线加速器TrueBeam,并应用QA BeamChecker Plus(QABC+)对加速器TrueBeam的6 MV光子束剂量输出进行采集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集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计12个月,将研究采集的中心轴剂量输出、平坦度、横向对称性以及轴向对称度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采集的中心轴剂量输出、平坦度合格率与基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采集的轴向对称性、横向对称性合格率与基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TrueBeam的6 MV光子束剂量输出趋于基准值,具有较好的输出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7期)

周军,黄胜,刘崇武,胡厚,胡铭阳[10](2019)在《医用加速器输出剂量长期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医用加速器输出剂量长期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IAEA TRS 277技术报告,对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医用加速器进行吸收剂量测量,统计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2月共计240组输出剂量数据,分析医用加速器输出剂量长期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加速器剂量质量保证提供方法与措施。结果:6 MV-X输出剂量3组数据K-S检验双尾渐进概率P值分别为0.101、0.269、0.549,均大于显着性水平0.05,符合标准正态分布,且P值逐渐增大,符合程度越来越好;剂量误差≤1%符合率达到91.94%,剂量误差≤2%符合率达到97.92%。结论: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医用加速器输出剂量具有很好的正态性和长期稳定性,完全能够满足临床放疗需求;影响加速器输出剂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加速器硬件自身稳定性、剂量仪电离室稳定性、剂量测量方法准确性、摆位误差等;物理师应按照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加速器剂量质量保证程序,并按照规定频次校准输出剂量,监测输出剂量的稳定性,为精准放疗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长期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开展了不同Re和Ta含量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900℃长期时效的实验研究,定量分析了0~7500 h时效过程中γ′形貌、尺寸的演化和拓扑密排(TCP)相析出规律。结果表明,2Ta2Re、5Ta0Re、5Ta2Re、8Ta0Re和8Ta2Re 5种合金中,随Ta和Re含量增加,γ′相尺寸变小,且γ′相粗化速率变慢,粗化速率分别为:1.445×10-5、1.569×10-5、1.390×10-5、1.465×10-5和1.384×10-5μm3/h。提高Ta和Re的含量可以降低合金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增加扩散激活能,从而降低粗化速率,其中Re的作用更显着。时效2000 h后,含Re合金依次析出了TCP相,高Ta含Re合金析出较严重。Ta和Re交互作用影响了γ和γ′两相元素的分配行为,其中8Ta2Re合金Ta进入γ′相使其晶格常数变大的同时,也促进了Re、W、Cr等元素在γ基体中的分配,促进TCP相析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龚榕,罗思琦,叶波,于亚婷,田贵云.厚度无损检测仪器的精度长期稳定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黄太文,卢晶,许瑶,王栋,张健.Re和Ta对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900℃长期时效组织稳定性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9

[3].李凤霞,侯铁栋.氡室氡体积活度长期稳定性试验[J].中国计量.2019

[4].邓博文,徐林,李筱叶,徐杰,任敬佩.腰骶段SPR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稳定性影响的长期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Osama,黄煜绒,巩旭燕,侯玉霞,李彤.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与非拔牙矫治长期稳定性的Meta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9

[6].王云,郭昱葵,张静波,何斌.考虑长期强度衰减的软岩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9

[7].夏冬,吴朝松,贾淯斐,李宏.白砺滩煤矿饱水砂质泥岩弱层长期强度计算与边坡稳定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9

[8].张秀芝,高洪军,彭畅,李强,朱平.长期有机培肥黑土有机碳、全氮及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9].习海燕.医用直线加速器TrueBeam剂量输出的长期稳定性[J].医疗装备.2019

[10].周军,黄胜,刘崇武,胡厚,胡铭阳.医用加速器输出剂量长期稳定性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  

长期稳定性论文-龚榕,罗思琦,叶波,于亚婷,田贵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