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用药失误的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用药失误的研究进展

庞群(柳钢医院心内科广西柳州54500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314-02

药物治疗是已知最具成本效益的医疗干预之一。理想的药物治疗是使患者在最低的用药风险下,治愈或缓解疾病,达到维持或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治疗预期效果。但是在药物治疗中实际潜在着目前已知及未知的风险,如药物选择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用药对象错误及给药时间错误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造成患者伤害的可避免的单个差错。2004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将“安全用药”定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探讨患者用药安全策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就国内外临床用药失误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用药失误的概念

1.1用药失误的定义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适当地使用药物或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专业医疗行为、健康医疗产品(药品、给药装置等)、工作流程等有关,包括处方的开具、医嘱的建立和沟通,产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调剂、分送与给药,患者安全教育与药疗监测等。根据上述定义,医疗专业人员(包括药师、医生、护士)、药物生产厂家、患者及家属等,都可能导致用药失误。英国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

1.2用药失误的分类(1)处方差错。(2)遗漏给药。(3)时间错误。(4)非授权给药。(5)剂量不当。(6)剂型差错。(7)药品配置错误。(8)给药技术错误。(9)使用变质药或过期药。(10)监测错误。(11)依从性失误。(12)其他。

1.3用药错误给患者造成的后果(1)A类: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差错(差错未发生);(2)B类:发生差错但未将药物发给病人;(3)C类:错误发生,但未对病人造成伤害;(4)D类:差错发生,需要监测差错对病人造成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5)E类:差错造成对病人暂时性的伤害,需要采取处理措施;(6)F类:差错对病人的伤害可导致病人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7)G类:差错导致病人永久性伤害;(8)H类:差错导致病人生命垂危;(9)I类:差错导致病人死亡。

2用药失误常见类型及原因

2.1用药失误常见类型医院环境中的用药失误国外已有大量相关研究报道。美国一项跨11个内外科病区持续6个月的研究发现:常见的用药失误类型是剂量过大,药物选择错误,给药错误,使用过敏药物,剂量不足,时间错误。而来自澳大利亚药物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发生在医院常见的用药失误为剂量过大,遗漏给药,药物选择错误,错误的药物标签。护理工作中用药失误也有大量相关研究报道。据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的128起给药错误事件的研究发现:常见的用药错误类型是药物错误,剂量错误,途径错误,时间错误,速度错误,病人错误,频率错误,漏给药物,未授权用药,未停止医嘱。

2.2用药失误的原因美国的研究发现,导致用药失误最常见的原因为医务人员药物知识不足,致用药失误的第2位原因为医疗专业人员缺乏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充足信息。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接近2%的处方有造成药物不良事件的可能,其最重要的原因为错误或模糊的剂量说明、没有标识剂量及药物使用说明模糊或缺乏;药师报告最多的用药失误为配方失误,最常见原因是外观类似或药品名称发音相似,其他导致配方失误的原因还有处方量的增加、医疗专业人员的超负荷工作、疲劳及工作干扰等。据国内的研究发现: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组织系统因素占17.7%,其中排序前3位的是工作被频繁打断、注意力分散,安排没有经验的员工,环境嘈杂。个人因素占67.9%,其中违反操作占24.5%,疏忽、粗心占21.2%。沟通问题占19.4%,药物问题占6.9%。

3用药失误的防范

尽管用药失误存在许多风险,但用药失误是可以预防的。美国医学研究所得出结论,大部分的用药失误并非由个人的疏忽或缺乏训练造成,而是由于现行的医疗系统存在缺陷,使得医务人员容易犯错误或难以避免犯错误。因此,用药失误的预防须以完善的用药系统为前提。但是,当前并没有一个已经建成的完善的系统可供参考。用药系统残缺不全,决定了用药失误难以避免。针对以上药物失误的主要原因,国外也进行了大量关于用药失误防范对策的研究,并认为用药失误的防范对策须建立在2个基础性原则之上:制定以系统为导向的用药失误的防范对策和创建公开讨论用药失误原因及防范对策的安全环境。

3.1开展用药知识教育针对医疗专业人员的药物知识不足是导致用药失误的最主要原因,医疗机构须加强医疗专业人员的用药知识教育。此外,如果患者用药知识充足,可降低其对药物治疗的不确定性并能够预防用药失误的发生。因此,在患者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专业人员须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教育并鼓励其在安全用药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开展用药知识教育方面,应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药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参与治疗疾病,还应参与用药知识教育。药师应为医生、护士提供准确更新的药物信息和相关教育,并与医生、护士及时交流用药信息;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需要者给予正确、及时的信息帮助等。

3.2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计算机医嘱和处方输入与合理用药软件系统(CPOE&PASS)的推广,对防止已知过敏药物的误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剂量、疗程错误,以及促进治疗指南和诊疗规范的落实有决定性意义。美国最大的医疗中介组织——利福国际财团(LeapfrogConsortium)为2000多万美国人购买医疗服务就是以医院有无CPOE&PASS为取舍标准,反映了信息工程在防止用药失误、保证医疗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此外,美国在减少用药失误方面所采取的医院药学信息系统联网与处方监测自动化也值得学习和借鉴。

3.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国外关于人力资源配置和患者用药安全关系的研究大多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用药安全影响的研究,认为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1988年,Blegen等研究了护士配置对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影响,认为注册护士的技能搭配越好,给药错误发生率就越低。另一项关于护士专业水平和患者安全的研究发现,1个护理小组中注册护士的比例越高,给药错误发生率越低。因此,合理的护士专业水平结构对降低用药失误发生率非常重要。1999年,Tiossor在某医院的ICU单元发现用药失误的发生率为6.6%,并找出10种可能致药物失误的因素,其中之一为护士过高的工作量和疲劳过度。而护士数量配置不足是导致其工作量大和疲劳过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充足的护士数量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3.4建立用药失误报告系统从用药失误的不断被报道来看,用药失误实际上是在重复发生。防止用药失误重复发生的惟一途径是收集用药失误事件,找出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而难以发现错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效找出错误发生原因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需建立用药失误报告系统。目前,美英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全国性的用药失误报告系统。报告系统主要有2种类型:(1)强制性报告系统,主要定位在严重的、可以预防的医疗差错和可以确定的不良事件上,规定必须报告死亡和加重病情的最严重医疗差错,通过分析事件原因、公开信息,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大问题。(2)自愿性报告系统是强制性报告系统的补充,鼓励机构或个人自愿报告异常事件,故而报告的事件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未造成伤害的事件和近似失误,由于不经意或及时的介入行动,而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与强制性报告系统不同的是,自愿性报告系统是自发、鼓励、非惩罚性的,以学习为出发点。因此,报告内容比较广泛,使可能酿成严重后果的小错误提前揭露,在造成大错之前提早改善。因此,医疗机构应积极建立匿名自愿报告系统。

4小结

用药失误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并影响和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已引起世界高度重视。WHO药品不良反应检查和报告指南(2000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中增加了用药失误,尤其是剂量过大的用药失误的报告内容。用药失误的发生是由人才、资源、环境、工作量、质量管理等诸多环节构成的用药系统失误所致,涉及因素多而复杂。本文主要叙述了国内外关于用药失误发生的最常见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的研究。医院应借鉴国外用药失误的研究成果,实施适应本医疗机构的合理的用药规划,建立相关数据收集平台和定量分析研究系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陆秀文,徐红,楼建华.128起药物错误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9.

[2]蒋银芬,杨如美,佟伟军,谭丽萍,丁力.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64.

标签:;  ;  ;  

临床护理用药失误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