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行为与激励研究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行为与激励研究

论文摘要

全文以促进农村小型水利的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农村小型水利供给的体制演进为背景,以公共品供给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为框架,基于农户的行为的视角,分析农户参与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的效用,分析影响农户投入行为的因素,剖析农户需求表达的不同模式,探讨如何对农户投入意愿进行激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1.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本文需要借鉴的一般理论进行梳理,包括公共物品供给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理论;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评价,主要侧重于国家——乡村社会视角的水利供给,小型水利建设的制度变迁以及水利设施需求的实证因素。(2)根据小型水利的公共品属性、以农户的行为为视角,从农户投入特征,投入主体的博弈等方面对小型水利的供给进行经济学分析。(3)对重庆小型水利工程的供给体制演进梳理与分析,划分体制演进的四个阶段,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投入情况以及主要成就进行概括,总结经验与教训,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探寻现行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4)以近五年参与过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的农户为样本,运用排序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户投入效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体现农户对水利投入所获回报的主观评价。(5)基于静态博弈理论建立模型,根据农户投入的两种不同形式区分投资行为与投工行为,采取二元选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实证的结果进行讨论(6)分析当前农户在小型水利建设中投入需求显示的三种主要模式:主动接触型需求显示、强人替代型需求显示以及投票型需求显示。(7)研究农户行为的激励问题,基于“效价—手段—期望”的框架,从资金支持、工具性完善与社会偏好培育三个途径,全面分析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手段。2.研究的主要结论(1)政府与农户的责权重建是农村准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小型水利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公共资源与俱乐部物品双重性质的准公共物品,并且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与垄断性。合作供给小型水利所需要的激励机制、成本分摊、组织动员以及关系协调等实现集体行动的条件在大集体生产方式下能够实现自然满足,但在家庭经营取代大集体生产之后,上述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制度安排,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小型水利建设的下滑,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城乡统筹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等。兴建小型水利设施既是农户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责所在。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尊重与引导农户的投入意愿,实现政府与农户在小农水建设上合理的权责重建是实现小农水有效供给的关键。(2)农户对现有水利建设投入的回报普遍感到满意,但相比最初投入的积极性,仍然有所不足。农业收入比例、用水量、是否参与管理、意见是否起作用、文化程度影响农户投入的效用。农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的满意度越高;用水量越大,农户的满意程度越高;参与管理的农户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参与管理的;农户对水利建设方案的意见越起作用,农户的满意度越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满意度较高。(3)劳动力价格,组织者能力、社区非农收入水平、政府出资力度、水利建设的效用、文化程度影响农户的出资意愿;水田面积、现有设施是否够用、社区非农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影响农户的出工意愿。实证结果表明,在农民收入逐渐提高,以及政府对小农水投资与奖补比例不断上升,农民实际投入相对下降的背景下,收入已不再成为影响农户投入的一个主要因素。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农户更倾向于出资的投入方式,且家庭中主要劳动力价格越高,就越愿意出资。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政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博弈行为。在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中,对于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因而投入意愿较低。当前影响农户出工与出资意愿的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农户在进行出资决策时较多地考虑价格因素以及效用,并且表现出对政府投资的明显依赖,其行为模式更符合“理性小农”;只有当水利对农户比较重要时,农户才考虑出工,且水田面积越大,现有设施越不能满足需求,农户就越愿意出工,而几乎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出工决策上表现得更象“生存小农”。(4)政府可以通过对小农水建设进行资金支持、制度支持实现对农户投入意愿的显性激励,也可以通过引导或培育公平感、道德情感和社会资本等社会偏好以增强农户投入行为的隐性激励。目前,政府的资金支持比例已经与大部分农户主观期望相匹配,应该在现有的成本分摊比例下扩大受益范围,惠及更多水利投资项目。全面改进项目决策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以及水权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激励农户的投入行为。大多数农户对公平的态度是“相机抉择对等者”,搭便车的现象对农民公平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农户存在为社会福利进行支付的潜在动机,但水利并不是农户自愿捐赠的优先选择。社会网络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的行为,为农户的合作带来正向的激励。(5)农户需求存在多元化的显示方式。主动接触型需求显示的动机来自于对现状的强烈不满,需求显示的真实性、一致性很强。提供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有助于消除主动接触的动机:强人替代型需求显示有着较高的效率,但大多数村庄不具备实现这种需求显示方式的条件,此外,还存在强人“寻租”以及将自愿的需求显示让渡转化为强制的需求显示让渡的隐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资源的相对充足是投票型需求显示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但由于乡村干部在规则提供与空间控制中占主导地位,村民的需求无法真实显示,成为精英控制的表达;在村民需求与精英阶层分歧不大的条件下,表现出高效率的特征:但如果存在较大的分歧,精英的控制则会损害村民的权益,甚至导致事实上的不合作。3.可能的创新点建立了一个效用——行为——需求显示——集体行动的框架来描述个人行为与集体行动的关系,选择农户行为的视角对小型水利设施的联合供给进行了分析。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中将农户的公共品供给决策视为理性假定下一个效用函数的思路,在考虑农户个体异质性、社会偏好的基础上,引入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社区非农收入水平不平衡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年近来政府投入的增加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较为可靠的实证结论,并探讨显性与隐性的双重激励途径,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说明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2 文献综述
  • 第3章 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的农户行为理论分析
  • 3.1 水利设施的类型与属性
  • 3.2 小型水利设施联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 3.3 小型水利设施投入的农户行为特征
  • 3.4 小型水利设施投入主体的博弈行为
  • 3.5 小型水利设施有效供给的条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型水利设施供给的体制演进
  • 4.1 国家主导下的大集体投入(1949-1978)
  • 4.2 承包制下以村为主体的供给(1979-2001)
  • 4.3 税费改革后乡村合作供给公共品的困境(2002-2011)
  • 4.4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责权重建(2011至今)
  • 第5章 小型水利设施农户投入的效用及影响因素
  • 5.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 5.2 描述性统计
  • 5.3 排序二元选择回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小型水利设施农户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 已有研究及启示
  • 6.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6.3 数据说明及变量选择
  • 6.4 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小型水利设施农户投入需求的显示
  • 7.1 公共品供给的需求显示困难
  • 7.2 背景材料
  • 7.3 主动接触型需求显示
  • 7.4 强人替代型需求显示
  • 7.5 投票表达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小型水利设施农户投入行为的激励
  • 8.1 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
  • 8.2 农户投入行为的显性激励
  • 8.3 农户投入行为的隐性激励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启示
  •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农户投入行为与激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