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针对性强、疗效好、毒副作用较小的生物疗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肿瘤界认同为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方法,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彻底治愈肿瘤的方法。因此,对抗肿瘤蛋白的研究将对肿瘤和癌症的治疗将产生深远意义并将重燃肿瘤和癌症患者的生命之光。旋毛虫属于嘴刺目(Order Encplida),毛形科(Family Trichinellidae),毛形属(Genus Trichinella)。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感染人或动物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性疾病,但罕见感染旋毛虫后致死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在对旋毛虫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旋毛虫能够提高宿主对肿瘤的抵抗力,试验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对肿瘤细胞在体内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或对移植进体内的肿瘤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的肿瘤的作用效果不同。有的肿瘤移植进体内或肿瘤细胞进入体内后根本不生长,而有的则是生长变慢。目前的资料表明对旋毛虫抗肿瘤活性成份的研究虽未有报道,但是随着展示文库技术日趋成熟,使旋毛虫抗肿瘤活性成份分离、鉴定乃至走向临床的研究必将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宠。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事先口服感染400条旋毛虫的ICR鼠,7天后接种MFC、H22、S180实体瘤,11天后,抑瘤率分别是72.35±18.82%、54.22±23.52%、5 5.62±28.05%;IC R小鼠尾静脉注射旋毛虫总蛋白70mg/kg后对MFC、H22、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68.99±7.46%, 74.49±13.38% , 86.88±11.09%; P<0.05;旋毛虫的虫体蛋白0.140mg/ml对MFC、H22、S180、K562、H7402的体外抑制率为45.65±6.23%, 40.39±7.28%, 38.21±9.06%, 50.63±4.03%, 48.03±8.72%;且统计学处理后P〈0.05。划痕和侵袭实验表明旋毛虫的虫体蛋白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具有对抗肿瘤细胞侵袭的作用。我们对旋毛虫虫体蛋白作用后的K562、H7402进行TUNEL检测,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凋亡,DNA凝胶电泳观察到肿瘤细胞DNA片段化。通过免疫组化、流氏细胞仪检测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的p53、Bcl-2表达发现旋毛虫虫体蛋白可上调p5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RT-PCR检测表明旋毛虫虫体蛋白也可影响IL-2、IL-10、DR4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在旋毛虫虫体蛋白中存在抗肿瘤活性成份,且该活性成份参与调控K562、H7402的凋亡。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由美国Missouri大学Smith G P等于1985年首先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是一种用于筛选功能性多肽的生物技术。编码多肽的DNA片段与噬菌体表面蛋白的编码基因重组后,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出多肽序列,实现了表型和基因型的统一。将化学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插入噬菌体基因组,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出各种氨基酸组合的短肽,通过与特定的靶标反应,使展示特定蛋白的噬菌体从表达有各种外源性蛋白的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出来,通过感染大肠杆菌使选择出的噬菌体扩增,然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相应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实现了高通量筛选,成为一种有效的分子筛选方法。在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寻找酶和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疫苗以及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都有重要价值。Novagen公司开发的T7噬菌体展示系统构建旋毛虫噬菌体cDNA展示文库,由于T7噬菌体展示系统能构建和筛选更大的文库,能使研究者更有可能发现“沧海一粟”的目标分子。T7噬菌体为裂解性噬菌体,其展示的蛋白无需分泌,这一优点使更多的序列可能被展示。插入序列被克隆到T7载体基因的C-端,可以使带有终止密码子的插入子得以表达和展示。因此我们以获得旋毛虫抗肿瘤蛋白为研究目标,通过构建旋毛虫T7噬菌体cDNA展示文库,利用该文库采用有机相多细胞亲和淘选,筛选出和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人肝癌细胞系H7402特异结合的含一致序列的氨基酸短肽,通过探针杂交法,进而从λZAP噬菌体cDNA文库中钓取到cDNA全长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量为16736.3,分子式为C765H1163N205O205S7,疏水性指数是84.04,位于细胞质的可能性较大,α螺旋占17.12%无规则卷曲占58.22%,肽链延伸占17.12%.检索显示其为tRNA-内含子核酸内切酶,与ProtParam tool推测结构域一致。预测该蛋白的cAMP和cGMP依赖性磷酸化位点[RK](2)-x-[ST]位于138到141 RKVS,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ST]-x-[RK]位于75到77 TWR和133到135 SDK。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ST]-x(2)-[DE]位于2到5 TSNE、13到16 SAAD、75到78 TWRD、109到112 TLAD、143到146 TLSD。该蛋白为一稳定蛋白。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特性,以及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