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亲和纯化固定化技术可以使目的蛋白的纯化与固定化一步完成,具有固定条件温和、固定化率高等优点,利用该技术开发固定化酶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几丁质结合域(ChBD)因其分子量小、对目的蛋白结构影响小、与载体亲和力高且其载体几丁质廉价无毒而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获得了来自于嗜热解糖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 DSM 571)的几丁质结合域Tt-ChBD,它与嗜温菌Bacillus circulans WL 12几丁质结合域(Bc-ChBD)有72%的氨基酸同源性。将Tt-ChBD与双活性酶XAR融合获得融合酶)CAR-L-Tt-ChBD(XC),按照相同方法获得融合酶XAR-L-Bc-ChBD (XBC).实验结果显示Tt-ChBD对胶状、溶胀几丁质具有很强的吸附专一性。当给酶量在1-6 nmol范围时,Tt-ChBD与胶状几丁质的结合率在70%以上,与Bc-ChBD相似,当给酶量为12 nmol时,Tt-ChBD结合量、结合率分别为6.6 nmol和55%,略高于Bc-ChBD。在较高温度下(75℃) Tt-ChBD比Bc-ChBD具有较好的几丁质结合能力,结合率分别为74%、53.8%。Tt-ChBD和Bc-ChBD的最适结合pH均为4.0,在pH 3.0、9.0和10.0时,Tt-ChBD比Bc-ChBD的结合率较高。在0~3 mol/L NaCl浓度范围内,Tt-ChBD与胶状几丁质的结合率高于Bc-ChBD,高离子浓度有利于ChBD与几丁质的结合。用固定化融合酶XAR-L-Tt-ChBD分批水解低聚木糖,前5次的木糖产率达80%以上,连续催化30批次时产率为60%。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Tt-ChBD分别与Tm-BglA、Te-BglA融合,获得融合酶Tm-BglA-Tt-ChBD和Te-BglA-Tt-ChBD。使用固定化Tm-BglA-Tt-ChBD水解5%乳糖溶液,连续操作20次后乳糖转化率均大于90%。使用固定化Te-BglA-Tt-ChBD作用于30%乳糖制备乳寡糖(GOS),乳寡糖的产量约占总糖的30%,成分包括大量的三糖和少量的四糖,连续操作10次后乳寡糖的产量几乎不变。经SDS-PAGE检测,以上三种固定化融合酶的纯度都较高。上述结果表明Tt-ChBD与几丁质载体结合牢固,稳定性好,有利于在生产中应用。通过改变Tt-ChBD的融合位置构建并表达两种融合酶Tt-ChBD-L-XAR-L-XynA(CXX)和XAR-L-XynA-L-Tt-ChBD (XXC)。在相同表达条件下,XXC的蛋白表达量高于CXX。在给酶量0.3~1.8 U范围内CXX与胶状几丁质的结合率高于XXC。游离、固定化融合酶CXX和XXC与XAR-L-XynA有着相似的最适温度和pH。其中固定化CXX和XXC在85℃时热稳定性比游离酶高,在pH 4.2-8.2范围内稳定性也高于游离酶。用固定化XXC连续水解木聚糖,第1批次木糖产量为2.23 mg/mL,连续催化19批次后木糖产率仍有50%。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写表
  • 第1章 前言
  • 1.1 几丁质与几丁质酶
  • 1.1.1 几丁质的结构与性质
  • 1.1.2 几丁质酶的分类
  • 1.1.3 几丁质酶的结构
  • 1.2 固定化酶
  • 1.2.1 固定化酶概述
  • 1.2.2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 1.3 几种糖苷酶的介绍
  • 1.3.1 木聚糖酶
  • 1.3.2 木糖苷酶和阿拉伯糖苷酶
  • 1.3.3 葡萄糖苷酶
  • 1.4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 1.4.1 几丁质结合域的研究背景
  • 1.4.2 几丁质结合域在固定化酶上的应用
  • 1.4.3 本实验组研究背景
  • 1.4.4 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种与质粒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 2.1.4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来源
  • 2.2 方法
  • 2.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2 电转化
  • 2.2.3 基因操作
  • 2.2.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2.2.5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2.2.6 Ni-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
  • 2.2.7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
  • 2.2.8 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测定
  • 2.2.9 薄层层析(TLC)
  • 2.2.10 DNS法检测还原糖
  • 2.2.11 胶状几丁质的制备
  • 2.2.12 Tt-ChBD性质的初步研究
  • 2.2.13 Tt-ChBD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2.2.14 带Tt-ChBD的融合酶降解木聚糖实验
  • 第3章 结果
  • 3.1 Tt-ChBD性质的初步研究
  • 3.1.1 重组质粒pHsh-Tt(Bc)-ChBD的构建与验证
  • 3.1.2 重组质粒pHsh-xar-L-Tt(Bc)-ChBD的构建
  • 3.1.3 重组酶XC/XBC的纯化
  • 3.1.4 不同载体介质的吸附率比较
  • 3.1.5 游离酶与固定化酶XC热稳定性
  • 3.1.6 XC与XBC结合性质比较
  • 3.2 Tt-ChBD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3.2.1 固定化酶XC制备木糖的研究
  • 3.2.2 固定化酶Tm-BglA-Tt-ChBD水解乳糖的研究
  • 3.2.3 固定化酶Te-BglA-Tt-ChBD连续制备乳寡糖的研究
  • 3.3 带Tt-ChBD的融合酶降解木聚糖实验
  • 3.3.1 带Tt-ChBD融合酶重组质粒的构建
  • 3.3.2 融合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3.3.3 固定化融合酶连续水解木聚糖实验
  • 第4章 讨论
  • 4.1 Tt-ChBD性质的初步研究
  • 4.2 Tt-ChBD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 4.3 带Tt-ChBD的融合酶降解木聚糖实验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甲壳动物表皮几丁质结合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17(04)
    • [2].褐飞虱海藻糖酶基因在表皮几丁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 [3].飞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3)
    • [4].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6(05)
    • [5].飞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的真核表达、亲和纯化及酶活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6)
    • [6].几丁质结合蛋白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J]. 中国酿造 2015(11)
    • [7].几丁质诱导球孢白僵菌产酶及杀虫作用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1)
    • [8].黄连醇提物对真菌几丁质合酶的抑制作用[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4(01)
    • [9].昆虫几丁质合成及其调控研究前沿[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3)
    • [10].黄曲霉菌和水杨酸对花生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1].Chitinibacter sp.GC72的筛选鉴定及其几丁质降解产物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5(01)
    • [12].氟康唑片联合改性几丁质喷雾剂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6)
    • [13].低温处理对小麦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 [14].网斑病菌侵染对花生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J]. 花生学报 2010(01)
    • [15].黄翅大白蚁后肠几丁质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7)
    • [16].改性几丁质改善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07)
    • [17].稻瘟病菌几丁质结合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1)
    • [18].改性几丁质生物胶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8例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12)
    • [19].发酵蛹虫草菌丝体胞外几丁质酶活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01)
    • [20].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研究新进展[J]. 化学试剂 2009(09)
    • [21].令皮欣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1)
    • [22].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 2015(02)
    • [23].昆虫几丁质代谢与植物保护[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7)
    • [24].高产几丁质降解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3)
    • [25].离子对萝卜中具有溶菌酶活性的几丁质结合蛋白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2)
    • [26].一株可降解几丁质的Bacillus sp D23的分离和筛选[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7].海洋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6)
    • [28].几丁质酯寡糖对禾谷类作物发芽的作用效果[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05)
    • [29].热液区管状蠕虫几丁质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J]. 台湾海峡 2012(01)
    • [30].微生物来源的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筛选与分离纯化[J]. 食品科学 2010(23)

    标签:;  ;  ;  ;  ;  ;  

    嗜热菌几丁质结合域及其在酶固定化中应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