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

论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

论文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苏雪林是一个既熟知又陌生的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苏雪林以小说《棘心》和散文集《绿天》成名文坛。此后,苏雪林不仅以斐然的文采驰名文坛,更因激烈乃至偏激的“反鲁”言辞为文坛瞩目。正是因为她所掀起的“反鲁”风波及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反鲁”事业,一度让苏雪林在大陆的文学史中销声匿迹。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苏雪林是为数不多的集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三种角色于一身的人。目前批评界对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基本共识,这说明苏雪林研究开始走向学理化的路途。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苏雪林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很多研究成果缺乏把苏雪林放置在时代浪潮的复杂情境下参照,更缺乏对批评主体多维度,多视角的纵深剖析,致使很多批评结论浮于表面,尤其是很多批评本身就带有批评者的主观偏见。另外,学界对苏雪林论鲁迅这一论题也褒贬不一。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以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和还原历史的综合研究方法,力图从时代复杂交织的情境下,深入批评个体的批评世界,充分挖掘苏雪林批评景观的形成与特色,并对一直困扰学术界的苏雪林论鲁迅这一学术难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力求客观真实地还原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贡献与不足。具体说来,论文包括三个部分。本论文分三部分。一、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这部分主要从批评视角与批评标准两方面对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进行阐述。尤其对批评界褒贬不一的批评标准方面,笔者认为,她的批评标准以唯美主义的艺术至上为主,“人性”标准次之,政治标准为下,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十分重视批评视角与批评尺度的和谐。对某些批评者所认为的以“一己爱憎评判作家”为首要批评标准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论述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特色。笔者认为苏雪林新文学批评有三个显著的文体特色,即理性判断与感性领悟相结合的批评特征;共时与历时,互为比照的批评方法;文笔活泼,锋芒犀利的批评语言。这三个方面不仅体现了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个性,也是苏雪林艺术至上观念的具体表现。三、隔膜与隔阂——苏雪林的鲁迅论。这部分包括了苏雪林对鲁迅艺术成就的推崇和苏雪林与鲁迅之间的恩怨两部分。笔者认为,必须把苏雪林对鲁迅艺术的赞赏与对鲁迅的思想和人格的不认同区分开来,必须对苏雪林的“反鲁”原因做多角度的探讨,才可能对苏雪林的鲁迅论还原历史,给予辨证认识。在笔者看来,苏雪林的“反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她对鲁迅思想和人格的不理解、不认同,二是她对鲁迅名义和鲁迅文化被政治利用的一种不满和愤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
  • (一)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
  • 1、批评视角
  • (二)批评标准
  • 1、唯美主义的艺术至上论
  • 2、标举文学的“人性”立场
  • 3、政治环境幽囚下文学的功利与非功利矛盾
  • (三)批评视角与评价尺度的和谐
  • 二、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特色
  • (一)理性判断与感性领悟相结合的批评特征
  • 1、理性判断的二个维度
  • 2、微观的实用批评是苏雪林的胜场
  • (二)共时与历时,互为比照的批评方法
  • (三)文笔活泼,锋芒犀利的批评语言
  • 三、隔阂与隔膜——苏雪林的鲁迅论
  • (一)对鲁迅艺术成就的推崇
  • (二)苏雪林与鲁迅的恩怨
  • 1、如何展开“反鲁”事业?
  • 2、为什么展开“反鲁”事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硬问题”、“软对话”与修补的自我——项静文学批评侧记[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1)
    • [2].新媒体文学批评是什么样子[J]. 创作评谭 2020(02)
    • [3].网络文学批评研究评述[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4].当代视域中的文学批评功能问题[J]. 文艺论坛 2019(05)
    • [5].“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J]. 中州学刊 2020(04)
    • [6].数十年文学批评的随想[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4)
    • [7].文学批评的立场、方法和价值[J]. 理论月刊 2018(12)
    • [8].我的批评观[J]. 当代作家评论 2019(03)
    • [9].新环境下文学批评的变化与对策探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0].对文学批评的反思[J]. 文学自由谈 2018(02)
    • [11].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中的古代文学批评特征回归[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
    • [12].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论的史料内隙——从两件往事说起[J]. 文艺争鸣 2018(07)
    • [13].重新解释“文学批评”[J]. 南方文坛 2018(05)
    • [14].关于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J]. 上海戏剧 2016(12)
    • [15].文学批评与时代的精神状况[J]. 创作与评论 2016(20)
    • [16].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境与选择[J]. 中州学刊 2016(12)
    • [17].文学批评如何发声[J]. 长江文艺评论 2016(01)
    • [18].正义与及物——关于文学批评何为及当前困境的思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文学批评的“我”和“我们”[J]. 文学自由谈 2016(06)
    • [20].文学批评:品格的坚守[J]. 学术评论 2016(06)
    • [21].辽宁女性文学批评的生成与发展[J]. 职大学报 2017(02)
    • [22].“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的建构与批判[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3)
    • [23].正义与及物——关于文学批评何为及当前困境的思考[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4)
    • [24].成功的文学批评必须具备四要素[J]. 中国文艺评论 2017(05)
    • [25].文学批评视域下原型的内涵与层次探究[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3)
    • [26].炼金,追鱼,或捕风 关于文学批评[J]. 上海文化 2017(01)
    • [27].简论撰写文学批评的原则[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8].网络文学批评的学术梳理[J]. 求是学刊 2016(03)
    • [29].文学批评的本色——论汪政、晓华的文学批评[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5)
    • [30].网络文学批评的民间性和民间意识[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11)

    标签:;  ;  ;  ;  ;  ;  

    论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