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在印染中的应用

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在印染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本身具有抗菌、防臭和抗紫外等优良的特性。如果可以将其应用于纺织品上,会赋予织物天然的功能性,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研究茶多酚在不同纤维上的吸附及媒染性能,以及在功能整理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为茶多酚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有助于解释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文中系统探讨了茶多酚在羊毛、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及媒染性能,并对茶多酚处理的织物进行抗紫外和防臭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茶多酚的稳定性:茶多酚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和电离而使溶液的颜色加深;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液被氧化的速率加快。用轧烘焙处理织物,织物的白度在碱性、高温条件下下降较明显。(2)茶多酚在羊毛、蚕丝、锦纶上的吸附性能: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对pH值非常敏感,在酸性条件下茶多酚的吸尽率相对较高,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吸尽率随着pH值的增大明显下降且织物的颜色变化越来越明显。温度对茶多酚吸附性能的影响,根据纤维的不同表现趋势也不同,茶多酚在羊毛上的吸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蚕丝上的吸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于锦纶来说,在温度较低时,锦纶对茶多酚的吸附量很低,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量迅速增大,6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温度的升高,吸尽率有微弱的降低。茶多酚在三种纤维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提升性能。(3)茶多酚在羊毛、蚕丝、锦纶上的吸附机理: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多酚在三种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半吸附时间逐渐减小。在pH4.10的酸性条件下,茶多酚在羊毛、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Nernst双重吸附模型;Langmuir吸附在整个吸附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茶多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Nernst型吸附所占的比例随之增大;茶多酚在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而茶多酚在羊毛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4)茶多酚对羊毛、蚕丝和锦纶的媒染性能:三种织物经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媒染分别呈紫灰色和黄棕色,在TP-98 5%owf、pH4.1、90℃的茶多酚溶液中浸渍60min后进行媒染处理,羊毛和蚕丝的得色较深,锦纶的得色较浅。三种纤维媒染后的耐洗沾色牢度可达到5级、耐摩擦牢度可达4级,耐洗变色和日晒牢度较差;铜离子络合的耐洗变色和耐光牢度均好于亚铁离子。(5)茶多酚的功能性:经茶多酚处理和媒染后的织物紫外防护性能和消臭性能得到很大提高。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织物的紫外防护因子不断增大;蚕丝织物对氨气的消除率可达80%以上,对甲醇的消除率在90%以上;媒染和未媒染的织物相比,前者的紫外防护性能和消臭性能更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茶叶概述
  • 1.2 茶多酚概述
  • 1.2.1 茶多酚的结构组成
  • 1.2.2 茶多酚的理化性能
  • 1.2.3 茶多酚的提取
  • 1.2.4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1.3 茶多酚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
  • 1.3.1 茶多酚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 1.3.2 茶多酚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茶多酚在印染加工条件下的稳定性
  • 2.1 试验部分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溶液稳定性
  • 2.2.2 干热稳定性(轧烘焙)
  • 2.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茶多酚在羊毛、蚕丝、锦纶上的吸附性能
  • 3.1 试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pH 值对茶多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 3.2.2 温度对茶多酚吸附性能的影响
  • 3.2.3 茶多酚在纤维上的提升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茶多酚在纤维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
  • 4.1 试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测试方法
  • 4.2 理论部分
  • 4.2.1 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 4.2.2 吸附的热力学模型
  • 4.2.3 正规偏差(Normalized Deviation)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茶多酚的吸附速率曲线
  • 4.3.2 茶多酚的吸附等温线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茶多酚对羊毛、蚕丝和锦纶的媒染性能
  • 5.1 试验部分
  • 5.1.1 实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测试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pH 值对茶多酚媒染性能的影响
  • 5.2.2 温度对茶多酚媒染性能的影响
  • 5.2.3 时间对茶多酚媒染性能的影响
  • 5.2.4 茶多酚用量对媒染性能的影响
  • 5.2.5 媒染剂浓度对茶多酚媒染性能的影响
  • 5.2.6 染色织物的光谱特性和颜色特征值
  • 5.2.7 染色牢度
  • 5.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茶多酚的抗紫外和防臭功能
  • 前言
  • 6.1 试验部分
  • 6.1.1 实验材料
  • 6.1.2 测试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紫外防护性能
  • 6.2.2 消臭性能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石墨烯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 2015(34)
    • [2].不同阳离子交换分子筛对NO的吸附性能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4)
    • [3].TiO_2/碳复合材料的电吸附性能与应用[J]. 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2019(04)
    • [4].不同粒径土壤对氯丹的吸附性能及其急性毒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6)
    • [5].壳聚糖对油脂物质吸附性能和再生的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 [6].活性炭纤维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J]. 当代化工 2013(10)
    • [7].文献[J]. 气体分离 2012(02)
    • [8].粘土岩对铀(Ⅵ)的吸附性能[J]. 环境化学 2020(08)
    • [9].不同膨润土对含镉废水的吸附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1)
    • [10].核桃壳制备活性炭方法及吸附性能的研究[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 [11].淀粉-钛-硅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吸附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8)
    • [12].不同掺杂聚苯胺膜对乙醇气体的吸附性能[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3].不同物质碳对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J]. 区域治理 2019(37)
    • [14].丙烯腈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铀吸附性能的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15].影响生物质碳材料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J]. 科技智囊 2020(07)
    • [16].改性松木屑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 应用化工 2020(10)
    • [17].改性木屑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2)
    • [18].石墨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物理吸附性能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34)
    • [19].酸反应介质对柚子皮水热炭表面性质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 环境化学 2020(10)
    • [20].壳聚糖-铝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J].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9(03)
    • [21].银负载改性焙烧态水滑石及其碘离子吸附性能[J]. 中国粉体技术 2020(04)
    • [22].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碳纤维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J]. 有色冶金节能 2020(02)
    • [23].氧化锌/纤维素复合材料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的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0(02)
    • [24].芹菜源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 [25].活化锶渣对废水中磷的吸附性能实验[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0(05)
    • [26].碳纳米管氧化对水中微量异狄氏剂的吸附性能影响[J]. 广东化工 2012(14)
    • [27].活性炭纤维对贵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J]. 当代化工 2008(02)
    • [28].复合材料POSS/TX-10/Bent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 精细化工 2020(02)
    • [29].一种双吲哚基微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碘的吸附性能[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20(02)
    • [30].废弃豆渣派生多孔碳对橙黄G的吸附性能与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9)

    标签:;  ;  ;  ;  ;  

    茶多酚的吸附性能及其在印染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