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以大学职能演化为视角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以大学职能演化为视角

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大学自产生之时起,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地扩展与变化。西方近代大学在几百年中逐渐形成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也在中国近代大学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彰显。大学职能在较短时期中的变化,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会提出新的要求,使得他们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近代大学在创立之初,是以培养人才职能为主要职能。当时大学教育活动主要是围绕教学而开展。在清末民初,学术研究活动零散地出现在大学中,之后不断扩大。1917年后,由于北京大学等校的大力倡导,学术研究成为大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发展科学职能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开始在中国近代大学中彰显。几乎也就是在那时,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也在中国大学中出现并很快地为各大学所接受。随后,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也基本在大学中明朗起来。随着中国近代大学职能变化、拓展,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大学以培养人才为主要职能的时期,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学素质方面,尤其是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发展科学职能在中国近代大学中彰显后,对大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一旦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因素,它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产生影响作用。社会服务职能在中国近代大学彰显后,大学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同时还要力所能及地直接为社会服务。因此,大学职能对教师专业素质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笼统地说就是,教师要具有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然而,这种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之中的,其实质也就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提出新要求,并导致他们教学行为、研究行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近代大学职能的不断变化,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促使大学教师专业素质及其专业行为发生改变。大学职能的演变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的影响,是通过高等教育制度、大学管理实务、大学教师群体内部关系、大学教师个体教育实践反思等机制实现的。因此,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专业素质发展是受大学职能演变的影响,也是中国近代大学职能实现的依据。在中国近代大学职能演变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机制中,大学教师的个体教育实践反思是最为主要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的问题及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综述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大学职能演化的轨迹
  • 一、培养人才职能的彰显
  • 二、发展科学职能的彰显
  • 三、社会服务职能的彰显
  • 第二章 培养人才职能阶段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
  • 一、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
  • 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的形成
  • 第三章 发展科学职能彰显后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变化
  • 一、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 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的发展
  • 三、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形成
  • 第四章 社会服务职能彰显后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新发展
  • 一、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继续发展
  • 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的发展
  • 三、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
  • 四、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形成
  • 第五章 大学职能影响大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机制
  • 一、通过高等教育制度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影响
  • 二、通过大学的管理实务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影响
  • 三、通过教师群体内部关系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影响
  • 四、通过教师个体教育实践、教育反思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中国近代大学职能演化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产生影响
  • 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是中国近代大学职能实现的依据
  • 三、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是一有机整体
  • 四、教师个体教育实践、教育反思是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变化的根本原因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国近代大学的文化性格及其现代意义[J]. 江苏高教 2020(02)
    • [2].中国近代大学与社会主持人语[J]. 近代史学刊 2017(02)
    • [3].近代大学校长的精神风骨[J]. 教育 2010(32)
    • [4].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重庆高教研究 2015(01)
    • [5].中国近代大学“考试荣誉制”研究[J]. 考试研究 2014(01)
    • [6].论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研究的地位与特点[J]. 前沿 2013(01)
    • [7].《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简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1)
    • [8].近代大学校长的精神风骨[J]. 国学 2012(09)
    • [9].一部教育家成长路径的力作——评专著《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J]. 当代教师教育 2011(03)
    • [10].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教育功能研究[J]. 教育与考试 2015(01)
    • [11].中国近代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考试制度研究[J]. 考试研究 2015(02)
    • [12].德国近代大学思想对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与启示[J]. 考试周刊 2015(49)
    • [13].移植与融合:我国近代大学制度变迁的模式选择[J]. 高教探索 2012(06)
    • [14].创造理性:近代大学教学的规定[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06)
    • [15].从三个“壬年学制”看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的演进[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8)
    • [16].历史的回望:努力探寻大学校长向教育家转变的路径——《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评析[J]. 大学教育科学 2011(06)
    • [17].日本近代大学校园再开发方法及类型简析[J]. 城市建筑 2008(03)
    • [18].坚守与突围:民国学者关于大学训育的论争及其影响[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4)
    • [19].我国近代大学章程的历史存在及其价值目标[J]. 江苏高教 2017(11)
    • [20].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内涵解析[J]. 山东高等教育 2014(02)
    • [21].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演进及其评价[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03)
    • [22].当下教育家办学的历史观照——读程斯辉《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25)
    • [23].简评《中国近代大学创立和发展的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01)
    • [24].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群体特征管窥[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22)
    • [25].“大学”之名与中国近代大学起源考辨[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 [26].精神——大学的灵魂——读《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J]. 大学(学术版) 2014(06)
    • [27].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的历史经验——基于大学校长的视角[J]. 江苏高教 2010(01)
    • [28].中国近代大学学术研究的缘起——以焦作路矿学堂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
    • [29].大学校长与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J]. 阅江学刊 2009(02)
    • [30].中国近代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贡献——以复旦大学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9)

    标签:;  ;  ;  ;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以大学职能演化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