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

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

论文摘要

美国天主教会是美国多元文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对天主教这一旧大陆宗教意识形态的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从而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天主教文化体系。美国天主教会的独特发展历程得益于天主教徒的美国经历和传统信仰的结合。 本土化是美国天主教会发展过程的主线,是传统信仰针对异质文化环境,为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世俗化在一定意义上是本土化的延续,是天主教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也是宗教生命力的重要源泉。美国天主教会表面的世俗化特征,究其实质而言并非对宗教信仰的排斥,而是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是美国公民宗教理念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土化和世俗化线索的认识和把握也即是本文研究的前提。 本文将研究目标定位于美国当代天主教会。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美国天主教会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研究的范围及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回顾了美国天主教会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过程。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天主教会带有明显的欧洲移民的民族性和国家性;到20世纪上半期,教会的主体部分完成了本土化进程。探讨梵二会议和美国天主教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了解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的必要途径。 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天主教会的宗教机制与教徒状况,内容包括美国高层教区建制与基层教区权力执行、平信徒整体状况分析,以民族教区的瓦解为着眼点来探讨本土化的进程。重点分析了年轻一代教徒和拉美裔教徒这两个对美国教会未来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的群体。 第四部分着眼于教会的世俗功能,从政教关系和社会伦理两个层面展丌论述。美国天主教会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通常集中在某些特定领域。教会高层在社会政治参与中表现出鲜明的保守主义特色和道德宣教功能。教会的社会伦理集中体现于生命权问题之争中。 第五部分对本土化和世俗化线索做出归纳,就美国教会的本土化实践和世俗化困境进行总结评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美国天主教会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与概念
  • 二、美国天主教会研究的范围及研究现状
  • (一) 西方学术界的研究
  • (二)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美国天主教会的历史变迁
  • 一、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天主教会
  • (一) 爱尔兰天主教移民及其影响
  • (二) 19世纪上半期天主教移民和其他宗教移民的矛盾与融洽
  • (三) 美国天主教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其特征
  • 二、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天主教会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天主教会
  • (二) 20年代的美国天主教会改良活动
  • (三) 30年代以后的天主教精神复兴运动和礼仪运动
  • 三.梵二会议与美国天主教会
  • (一) 梵二会议的召开
  • (二) 梵二会议的文献与精神
  • (三) 梵二会议中的“美国因素”
  • 第三部分:教会体制内的美国天主教会
  • 一、教会权力机制综述
  • (一) 高层神职人员与教会核心权力
  • (二) 教区建制与信徒基本情况
  • (三) 独立于教会体制之外的天主教高等教育
  • 二.平信徒群体状况分析
  • (一) 宗教生活与宗教观念的变迁
  • (二) 20世纪后半期天主教移民的同化
  • (三) 处于上升趋势的拉美裔天主教徒群体
  • (四) 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年轻一代天主教徒群体
  • 第四部分:世俗社会中的美国天主教会
  • 一、政教关系
  • (一) 美国天主教政治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 主教集团与美国高层政治
  • 二.社会伦理
  • (一) “生命权”问题与《人类生命》通谕的影响
  • (二) “亲生命”派与“亲选择”派之争
  • 第五部分:走向新世纪的美国天主教会
  • (一) 本土化的成功实践
  • (二) 世俗化的困境与解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比较美国世俗团体和天主教团体在战后对港援助中的政治态度——以美国天主教传教会为一个重心的研究[J]. 北大史学 2008(00)
    • [2].美国天主教神职队伍呈现年轻、多元化[J]. 中国天主教 2010(01)
    • [3].美国天主教新保守主义的兴衰[J]. 美国研究 2009(03)
    • [4].19世纪美国的天主教移民及其本土化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5].多萝西·戴的和平主义——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6].第八期教区管理研讨班在京举办[J]. 中国天主教 2016(05)
    • [7].多元视角的融合与撞击:半个世纪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研究[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02)
    • [8].美国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冲突(1820―1860)[J]. 天中学刊 2014(03)
    • [9].关注劳工“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利奥十三世1891年《劳工通谕》以及美国天主教会的回应[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基督教道德审视下的战争与和平——“9·11”事件发生后的美国天主教会与美国外交政策[J]. 国际论坛 2010(01)
    • [11].父亲最后的脚步 摘自《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J]. 中国人才 2008(06)
    • [12].酷评大碰撞[J]. 东方电影 2015(12)
    • [13].美主教出访古巴呼吁停止制裁措施[J]. 中国天主教 2009(05)
    • [14].新教徒歧视与打击下的生存:美国天主教教徒处境探研(1820-1860)[J]. 黑河学刊 2011(10)
    • [15].美国天主教修女首任基督神学院院长[J]. 中国天主教 2009(06)
    • [16].媒体的责任[J]. 经济 2016(25)
    • [17].勉为其难 善始无终——美国天主教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对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办始末[J]. 世界宗教研究 2015(02)
    • [18].基督教道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以《公益》杂志的战争与和平观为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9].第七期教区管理研讨班在京举办[J]. 中国天主教 2015(05)
    • [20].市场经济的先天局限与宗教伦理的补足[J]. 宗教学研究 2009(03)
    • [21].山东省泰山中学[J]. 新高考(高二版) 2009(05)
    • [22].文化的转变与适应——以天主教玛利诺会为例[J]. 中国宗教 2011(11)
    • [23].山东省泰山中学[J]. 新高考(高一版) 2009(05)
    • [24].编后[J]. 美国研究 2009(03)

    标签:;  ;  ;  ;  

    当代美国天主教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