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李世军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李世军

李世军

(邯郸市荀子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1.分类教学,降低难度

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让他们听同样的课,做同样的作业,那些后进生肯定“吃不了”,而且“没胃口”。尤其是到了复习阶段,他们更是表现得极不耐烦,不必说“炒冷饭”式的枯燥乏味的复习,就算你复习课上得再生动、活泼,如果不降低难度,也难以使后进生与其他同学同步巩固知识。他们往往“一听就懂,一考就错”。但那些后进生也并非生来就不爱学习,自甘落后的,之所以成为后进生,除了少数由于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如有的学生因为成绩考差了,跟不上班级,觉得自己“头脑愚笨”、“不是读书的料”,从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对学习也就感到索然无味。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我们的教书,并非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为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因材施教,每学期的复习阶段,我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类教学,按学习成绩高低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类,其中A类是后进生。这类学生是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20%,我让他们独为一组,对他们放低要求。确立他们的复习重点为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训练(因为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写作的练习也尽可能地降低难度,放宽要求。如做试题,只做容易题,而且可以分几次完成,每次可以只做一小题,一题做对就记一个满分;如写作文,只要不离题,书写较清楚,就给90分以上;如默写名言,听写词语,只要订正正确就记满分。同时,还规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一周内完成规定任务的可以不做家庭作业,成绩进步的可以当组长等。这样,后进生之间展开了竞争,他们对复习课也就不再厌倦不堪了,成绩也普遍提高了。上期毕业会考中,我任教的班级的语文合格率获镇第一。分类教学使后进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2.愉快教学,寓教于乐

古人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恶瘘。”后进生大多贪玩、偷懒,视学习为“苦差事”。如果教师强迫他们放弃玩耍,“按犟牛头喝水”,效果势必不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不如顺其自然,为他们创设愉悦的情境,使他们在活泼舒畅的情绪下,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如有一段时间,我班许多同学对取绰号津津乐道,而且我发现几个后进生的绰号不太文雅,有伤他们的自尊。为此,我组织班干部开展一次以“说绰号,取绰号,写绰号”为主题的活动。先说说《水浒》中梁山好汉有些什么绰号,这些绰号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取绰号”比赛,看谁取的绰号最好,既得体又含蓄,既能刻画人物性格又能使人乐于接受。接着请班干部就几个后进生的绰号发表演讲(事先准备好),如班长演讲的题目是《我班的“天才”》,天才是刘南的绰号,因为他是班里成绩最差的一个,有同学讽刺他是“天生的蠢才”,但正是他在校运动会上,长跑得了第一名,班长称赞他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天才。最后,我布置同学以“我班的××”(××处填上绰号)为题进行写作。这次作文教学活动不仅挽回了后进生的自尊,也让全班同学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同时,班干部的演讲也为后进生提供了范文,他们个个兴致很浓,跃跃欲试,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正如孔子所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后进生做自己乐于做的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进生愉悦的心境还来自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好学生自然常受老师的青睐,称赞声不绝于耳。由于后进生往往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如同“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对老师的批评也就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切不可吝啬你的赞美,有时候一句动听的赞美犹如一种特殊的“催化剂”,能使人豁然开朗,信心倍增。如我班的米青同学,本来成绩较差,再加上父母离异,使他产生厌学情绪。我在他的日记上写道:“不幸是一所没人报考的大学,但从那里毕业的都是强者。在老师眼里,你一直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相信你能战胜挫折,成为强者。”没想到这句话使他一下子振作起来。

3.多开“小灶”,情感投资

“开小灶”并非是没完没了地谈话教育,加班加点地辅导、补课,而是给后进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给他们以更多的爱心和温暖,让他们走出“被遗忘的角落”,走出自卑的阴影,跟其他同学一样淋浴在平等、尊重的阳光下,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后进生常常因为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被看成是班级前进的绊脚石,教师教学上的沉重包袱,以至备受冷落、歧视、嫌弃,他们在批评声、斥责声甚至打骂声中成长,使得性格变得或粗野放纵、蛮不讲理;或少言寡语,独来独往;或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但他们内心同样渴望老师的信任、理解,渴望进步、成功。著名作家杨朔曾说过:“每个人心里都埋藏着一团火种,只要你善于点拨,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在后进生身上也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兴趣潜能,只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点燃,也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开小灶”,如常借给他们一些课外书,并让他们在上课前讲个笑话、幽默小故事、童话故事等;指导他们写些造句式的短文(用上规定的词语写一段话),并选择较好的短文进行张贴;放手让他们出黑板报;让他们担任小组长、科代表,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等,总之,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开小灶”不仅使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后进生亲近人,喜欢你,对你任教的学科自然也就会倾注满腔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开发后进生语文智能的钥匙,然而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见效的。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曾用“严师之教,慈母之习,良医之术,绣花之功”这16个字总结转差的经验。我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对后进生多有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相信他们会对语文感兴趣的。

标签:;  ;  ;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李世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