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徐素萍河北省永年县辛庄堡总校河西学校057150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主体作用教师引导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了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语文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课堂教学要明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二、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三、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

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拨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结构层次基本相同,就可运用“教法的渗透转化”的方法,精讲第二部分,让学生弄清“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童第周怎样争气”、“结果怎样”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总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标签:;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