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粒蛋白质积累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

大豆子粒蛋白质积累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试验于2009年4-10月,在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学实验实习基地进行。种植材料为绥农14、东农42、黑农44、东农47和黑农48五个品种,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公顷保苗24万株,每公顷施用磷酸二氢铵225kg和硫酸钾75kg。考察大豆荚果中氮素、脂肪、蛋白质、蔗糖等物质的积累和碳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物质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子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表现为降低升高,再降低又长时间缓慢升高,到子粒发育末期再小幅降低的过程。荚皮的氮素和脂肪的积累对子粒蛋白质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丰产型和高脂肪型大豆品种,氮素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不利于子粒蛋白的积累,高蛋白型品种对蛋白质积累的影响不确定。大豆荚果叶绿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叶绿素与贮藏蛋白之间存在碳素和氮素的底物竞争。荚皮SS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SS活性高有利于子粒蛋白质积累,SPS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活性高不利于蛋白积累。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子粒中,SS/SPS循环代谢对蛋白质积累的影响不同。丰产型和高蛋白型大豆品种中,蔗糖、SS活性和SPS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蔗糖含量和SS/SPS活性高有利于蛋白质积累。高脂肪型大豆品种,蔗糖含量高不利于蛋白质的积累,SS/SPS活性高有利于蛋白质积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二者活性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积累。子粒蛋白质与脂肪的积累过程,表现为子粒原初代谢平衡被叶片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打破再建的过程,新的物质和能量引发平衡的移动,合成代谢优势导致物质平衡的倾斜。高脂肪型品种中脂肪的合成代谢具有优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高推动碳素代谢流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对碳素的分流作用偏向脂肪酸的合成,导致碳素分配倾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取样方法
  • 2.4 测定方法
  • 2.4.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4.2 脂肪含量测定
  • 2.4.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4.4 蔗糖含量的测定
  • 2.4.5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测定
  • 2.4.6 蔗糖合成酶(SS)活性测定
  • 2.4.7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力的测定
  • 2.4.8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活力的测定
  • 2.4.9 异柠檬酸裂解酶(ILY)活性的测定
  • 2.4.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测定
  • 2.5 数据分析软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2 蛋白质合成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2.1 荚果、荚皮的氮素含量变化
  • 3.2.2 荚果、荚皮和子粒的粗脂肪含量变化
  • 3.2.3 荚皮和子粒的叶绿素含量变化
  • 3.2.4 荚皮和子粒的蔗糖含量变化
  • 3.2.5 荚果氮素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2.6 荚皮蔗糖、氮素、叶绿素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2.7 子粒蔗糖、叶绿素和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3 荚皮和子粒蔗糖代谢酶的活性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3.1 荚皮和子粒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
  • 3.3.2 荚皮和子粒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
  • 3.3.3 荚皮和子粒的SS/SPS 代谢循环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4 子粒碳代谢的酶活性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3.4.1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
  • 3.4.2 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
  • 3.4.3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
  • 3.4.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 3.4.5 子粒碳代谢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大豆密植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15)
    • [2].山西大豆救灾品种筛选与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3].河南省大豆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种业导刊 2019(10)
    • [4].浅析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5].大豆中内生菌的研究及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6)
    • [6].密植是挖掘大豆产量潜力的重要栽培途径[J]. 土壤与作物 2019(04)
    • [7].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 [8].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 2019(05)
    • [9].简析中美大豆生产与贸易问题[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0].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 2019(11)
    • [11].过氧化氢对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01)
    • [12].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0(01)
    • [13].大豆分离蛋白在熏煮香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19(12)
    • [14].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15].大豆7S、11S蛋白的结构与热致凝胶特性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02)
    • [16].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9(06)
    • [17].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19(17)
    • [18].庆东农科有机无机掺混大豆专用肥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20(01)
    • [19].灌云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0].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12)
    • [21].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2].吉林省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3].东北地区大豆振兴的思考: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 价格月刊 2020(01)
    • [24].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25].索氏抽提法测美国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24)
    • [26].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新农业 2020(01)
    • [2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02)
    • [28].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大豆采供形势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9].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30].北方大豆的栽培管理与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12)

    标签:;  ;  ;  ;  ;  ;  ;  

    大豆子粒蛋白质积累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