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1特异脱氧核酶下调cyclin D1、TGF-β1和MMPs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Egr-1特异脱氧核酶下调cyclin D1、TGF-β1和MMPs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论文摘要

前言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冠心病手段之一,但PCI术后半年内血管重建部位再狭窄(restenosis,RS)影响了它的远期疗效。RS的机制很复杂,包括早期的血管弹性回缩和后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生、迁移、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以及血管重塑等。寻找抑制PCI术后RS的方法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Rz)是一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DNA分子,作为一种基因抑制剂有着实际的治疗作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efactor-1,Egr-1)是一种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在动脉损伤等外界刺激下被激活,诱导VSMC的分裂、增殖和内膜增生。本研究应用合成的Egr-1特异脱氧核酶(DNAenzyme/10-23DRz,ED5)及杂码ED5(scrambled ED5,ED5SCR),转染至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观察其对大鼠VSMC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抑制VSMC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ED5、ED5SCR的合成ED5、ED5SCR由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ED5碱基序列为:5′-CCGCTGCCAGGCTAGCTACAACGACCCGGACGT-3′,ED5SCR碱基序列为:5′-GCCAGCCGCGGCTAGCTACAACGATGGCTCCAC-3′,两侧下划线所示部分为寡核苷酸识别序列,中间为保守的催化活性区,在3′和5′端各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进行硫代磷酸修饰,以增加其稳定性。部分5′端用FITC标记,以便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基因的分布。2、大鼠VSMC培养及实验分组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体重120~150g Wistar大鼠(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无菌条件下取出胸主动脉,中膜切块贴壁,滴加含2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pH7.4的Dulbecco’s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培养。0.25%胰酶消化传代,传代以后使用含10%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pH7.4的DMEM维持细胞生长。经形态学观察和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为VSMC。选取3~8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组为:对照组、ED5组、ED5SCR组。实验时各组细胞均使用含10%FBS的不含抗生素DMEM培养;ED5组转染0.1μmol/L ED5;ED5SCR组转染0.1μmol/LED5SCR。3、VSMC ODN的转染VSMC使用含10%FBS不含抗生素的DMEM培养,生长至70%后更换无血清无抗生素DMEM培养30h,进行第一次基因转染,18h后更换含10%FBS无抗生素的DMEM进行二次转染。FuGENE6/ODN转染复合物制备:在1.5ml无菌Eppendorf管中加入无血清无抗生素DMEM,再取适量的FuGENE6加入Eppendorf管中混匀并孵育5min,按FuGENE6与ODN 3:1(体积与质量之比)的比例分别加入ED5、ED5SCR并混匀,室温孵育15min。以0.1μmol/L浓度将转染复合物逐滴加入相应分组细胞中,转染结果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4、实验检测方法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yuridine,BrdU)掺入法测定ODN转染对VSMC增殖的影响;FCM分析ODN转染对VSMC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FCM和荧光显微镜检测ODN转染对VSMC凋亡的影响;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Transwell)、划痕损伤模型测定ODN转染对VSMC迁移的影响;用RT-PCR检测Egr-1、PCNA、TGF-β1、p53、p21、Bax、MMP-14、MMP-2、TIMP-2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Egr-1、PCNA、TGF-β1、p53、p21、MMP-14、MMP-2、TIMP-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r-1、cyclin D1蛋白表达。实验结果1、组织块贴壁法培养5~6天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处长出,3周后长成单层,呈典型“峰-谷”样生长。VSMC特异性标志蛋白α-SM-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贴壁法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VSMC,可传代培养至24代,10代以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降低。2、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ED5、ED5SCR转染VSMC阳性率分别为70.6±1.52%、72±2.73%,可以看到大多数为细胞浆染色,少数为细胞核染色,其机理为细胞内吞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D5、ED5SCR转染VSMC的摄取率分别为13.5%、15.2%。3、ED5组VSMC的MTT吸光度值较ED5SCR、对照组显著降低,转染后24、48、72h,ED5对VSMC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0%、18%,ED5SCR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ED5可明显抑制10%FB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4、BrdU掺入实验显示:对照组、ED5组与ED5SCR组BrdU标记率分别为30.46±4.38%、15.37±2.32%、29.17±4.15%。与其它两组相比,ED5组BrdU标记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D5SCR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说明ED5转染显著抑制S期DNA的合成,抑制VSMC增殖。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ED5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ED5SCR组,而S期比例低于对照组、ED5SCR组,细胞增殖指数降低,表明ED5可阻止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从而抑制VSMC增殖。6、FCM AnnexinⅤ/FITC、PI双染及Hoechst33342/PI荧光双染测定ED5、ED5SCR对VSMC凋亡无影响。7、划痕损伤模型测定转染72h后,对照组、ED5组与ED5SCR组VSMC迁移距离分别为159.62±9.57、65.35±5.04、162.84±8.43μm,结果发现同其它两组相比,ED5明显抑制VSMC迁移(P<0.01),而ED5SCR对VSMC迁移无影响。8、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测定ED5转染后6h,VSMC迁移抑制率为32.18%(P<0.01)。ED5SCR对VSMC迁移无影响。9、RT-PCR检测到:与ED5SCR、对照组相比,ED5转染抑制VSMC Egr-1、PCNA、TGF-β1、MMP-14、MMP-2mRNA表达,对p53、p21、Bax、TIMP-2mRNA表达无影响。10、Western blot检测到:与ED5SCR、对照组相比,ED5转染抑制VSMC Egr-1、PCNA、TGF-β1、MMP-14、MMP-2蛋白表达,对p53、p21、TIMP-2蛋白表达无影响。未检测到Bax蛋白表达。1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ED5转染抑制VSMC Egr-1、cyclin D1蛋白表达,ED5SCR对VSMC Egr-1、cyclin D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1、ED5可特异地抑制Egr-1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10%FBS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此作用与其阻止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推进,抑制S期细胞合成,抑制cyclin D1、TGF-β1表达有关。ED5SCR无上述作用。2、ED5可特异地抑制Egr-1,抑制MMP-14表达,减少MMP-2的激活,抑制VSMC的迁移。ED5SCR无上述作用。3、ED5、ED5SCR对VSMC凋亡无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论著摘要
  • 英文论著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论文一 Egr-1特异脱氧核酶下调cyclin D1和TGF-β1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二 Egr-1特异脱氧核酶下调MMP-14和MMP-2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人群中Egr-1基因多态性与胶质瘤的相关性研究[J]. 癌症进展 2017(04)
    • [2].组胺对星形胶质细胞Egr-1表达的调节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4)
    • [3].人血清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对Egr-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34)
    • [4].扁平苔藓皮损中EGR-1和IL-6的表达[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09)
    • [5].EGR-1蛋白在人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3(04)
    • [6].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Egr-1蛋白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中的作用[J]. 体育科研 2012(04)
    • [7].Egr-1在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02)
    • [8].EGR-1在肝损伤中的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8)
    • [9].Egr-1对机械力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05)
    • [10].宫颈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与Egr-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02)
    • [11].Egr-1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水飞蓟素对其干预作用[J]. 安徽医药 2013(01)
    • [12].Egr-1特异脱氧核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J]. 山东医药 2008(01)
    • [13].EGR-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J]. 海南医学 2017(07)
    • [14].口腔鳞状细胞癌、扁平苔藓中Egr-1的表达及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 2013(03)
    • [15].Egr-1基因与肿瘤腺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8)
    • [16].Egr-1介导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07)
    • [17].siRNA干扰即刻早期基因Egr-1对汉防己甲素诱导的胰腺癌细胞自噬、凋亡的作用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8].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肿瘤抑制因子EGR-1、PTEN的表达[J]. 广东医学 2015(12)
    • [19].大鼠Egr-1探针的制备及应用[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01)
    • [20].上调EGR-1表达对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9(10)
    • [21].水杨酸盐诱发大鼠听皮层中Egr-1基因表达的改变[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06)
    • [22].姜黄素对大鼠急性肺栓塞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2)
    • [23].氟脲嘧啶促进Egr-1启动子上调人骨髓基质细胞GM-CSF的表达[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8(05)
    • [24].大黄灵仙颗粒对兔肝损伤胆石症的干预及调控EGR-1表达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11)
    • [25].人Egr-1启动子调控的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的放射诱导表达[J]. 肿瘤学杂志 2009(03)
    • [26].电离辐射诱导启动子Egr-1调控的基因放射治疗[J]. 肿瘤学杂志 2010(03)
    • [27].Egr-1及TGF-β1与放射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J]. 四川医学 2017(04)
    • [28].Egr-1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6)
    • [29].姜黄素通过诱导Egr-1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5(06)
    • [30].Egr-1诱骗寡核苷酸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3)

    标签:;  ;  ;  ;  ;  

    Egr-1特异脱氧核酶下调cyclin D1、TGF-β1和MMPs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