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 ——当代台湾理论思潮研究(1987-2007)

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 ——当代台湾理论思潮研究(1987-2007)

论文摘要

1987年“解严”(解除戒严)至今,台湾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思想和理论领域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事件,产生了一系列或充满差异或迥然不同乃至对抗性的话语。本文试图返回到错综复杂的台湾当代理论场域,对后现代主义、后殖民话语、本土主义以及台湾社会独特的左翼论述的历史演变、复杂纠葛和种种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脉络化的和结构性的分析,指出“解严”后的理论思潮深刻地嵌入台湾当代的社会和政治思潮之中,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张力和诸种分歧乃至冲突。当代台湾知识界引入各种理论资源对“何谓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歧义的观点和看法,这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理论格局,也带来了理论的紧张和焦虑。解严以来,以国民党“威权统治”为抗争对象的“反对运动”已经进入终结的历史时期,这导致了思想的转折和人文思想界的分化。一方面以“本土论”和“台湾民族论”以及“国族”话语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浮出历史地表,并且形成强大的话语力量,逐步获得文化霸权的位置,一种大叙事被另一种大叙事所取代;另一方面反抗“新意识形态”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本文尝试把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包括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转换、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分歧、殖民现代性的幽灵、本土论的兴起与演变、传统左翼的困境与复苏、后现代与新左翼思潮的关系——都放置在这个结构和脉络中予以理解和考察。我们认为:“解严”后台湾理论界的种种分歧隐含着一种“阐释台湾”的紧张与焦虑,台湾知识界如果不能回返到历史、文化和政治以及人文价值的基本面,如果不能真正重构出一种有关秩序和正义的思想,这种理论的紧张和焦虑还将持续存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导言
  • 第2章 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转换
  • 2.1 “翻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 2.2 “后现代”论争
  • 2.3 从“后现代”到“后殖民”的话语转换
  • 第3章 台湾后殖民理论思潮
  • 3.1 从“依附理论”到“后殖民论述”
  • 3.2 后殖民理论在台湾的兴起
  • 3.3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诸种分歧
  • 第4章“殖民现代性”的幽灵
  • 4.1 “殖民现代性”概念的缘起
  • 4.2 从“近代化论争”到“殖民现代性”分析
  • 4.3 “殖民现代性”分析与台湾文学研究
  • 4.4 “殖民现代性”的幽灵
  • 第5章 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
  • 5.1 “本土”的歧义
  • 5.2 当代台湾文学本土论的兴起
  • 5.3 “本土论”的意识形态化
  • 5.4 “本土论”的反思与批判
  • 第6章 传统左翼的声音
  • 6.1 传统左翼的困境与复苏
  • 6.2 “内战·冷战意识形态”与“台湾社会性质论”
  • 6.3 “第三世界文学”论的提出与重构
  • 6.4 “杨逵精神”:现代台湾左翼传统的重认与锻接
  • 第7章 后现代与新左翼思潮
  • 7.1 从马克思主义到新马克思主义
  • 7.2 《南方》的“民间社会理论”
  • 7.3 《岛屿边缘》:后现代与左翼的结合
  • 7.4 《台社》与民主左翼思潮的形成
  • 第8章 宽容论述如何可能?
  • 8.1 “悦纳异己”概念的“冒现”
  • 8.2 “悲情意识”与怨恨政治学
  • 8.3 容忍、理解与“大和解”
  • 8.4 从“宽容”到“悦纳异己”
  • 8.5 “身份无解”与“世界一家”
  • 8.6 “对他者的欢迎”
  • 8.7 迈向“友爱的政治学”如何可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 ——当代台湾理论思潮研究(1987-2007)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