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87年“解严”(解除戒严)至今,台湾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思想和理论领域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事件,产生了一系列或充满差异或迥然不同乃至对抗性的话语。本文试图返回到错综复杂的台湾当代理论场域,对后现代主义、后殖民话语、本土主义以及台湾社会独特的左翼论述的历史演变、复杂纠葛和种种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脉络化的和结构性的分析,指出“解严”后的理论思潮深刻地嵌入台湾当代的社会和政治思潮之中,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张力和诸种分歧乃至冲突。当代台湾知识界引入各种理论资源对“何谓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两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歧义的观点和看法,这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理论格局,也带来了理论的紧张和焦虑。解严以来,以国民党“威权统治”为抗争对象的“反对运动”已经进入终结的历史时期,这导致了思想的转折和人文思想界的分化。一方面以“本土论”和“台湾民族论”以及“国族”话语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浮出历史地表,并且形成强大的话语力量,逐步获得文化霸权的位置,一种大叙事被另一种大叙事所取代;另一方面反抗“新意识形态”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本文尝试把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包括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转换、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分歧、殖民现代性的幽灵、本土论的兴起与演变、传统左翼的困境与复苏、后现代与新左翼思潮的关系——都放置在这个结构和脉络中予以理解和考察。我们认为:“解严”后台湾理论界的种种分歧隐含着一种“阐释台湾”的紧张与焦虑,台湾知识界如果不能回返到历史、文化和政治以及人文价值的基本面,如果不能真正重构出一种有关秩序和正义的思想,这种理论的紧张和焦虑还将持续存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导言一二三第2章 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转换2.1 “翻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2 “后现代”论争2.3 从“后现代”到“后殖民”的话语转换第3章 台湾后殖民理论思潮3.1 从“依附理论”到“后殖民论述”3.2 后殖民理论在台湾的兴起3.3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诸种分歧第4章“殖民现代性”的幽灵4.1 “殖民现代性”概念的缘起4.2 从“近代化论争”到“殖民现代性”分析4.3 “殖民现代性”分析与台湾文学研究4.4 “殖民现代性”的幽灵第5章 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5.1 “本土”的歧义5.2 当代台湾文学本土论的兴起5.3 “本土论”的意识形态化5.4 “本土论”的反思与批判第6章 传统左翼的声音6.1 传统左翼的困境与复苏6.2 “内战·冷战意识形态”与“台湾社会性质论”6.3 “第三世界文学”论的提出与重构6.4 “杨逵精神”:现代台湾左翼传统的重认与锻接第7章 后现代与新左翼思潮7.1 从马克思主义到新马克思主义7.2 《南方》的“民间社会理论”7.3 《岛屿边缘》:后现代与左翼的结合7.4 《台社》与民主左翼思潮的形成第8章 宽容论述如何可能?8.1 “悦纳异己”概念的“冒现”8.2 “悲情意识”与怨恨政治学8.3 容忍、理解与“大和解”8.4 从“宽容”到“悦纳异己”8.5 “身份无解”与“世界一家”8.6 “对他者的欢迎”8.7 迈向“友爱的政治学”如何可能?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后殖民理论论文; 后现代主义论文; 殖民现代性论文; 本土论论文; 左翼论文; 新左翼论文;
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 ——当代台湾理论思潮研究(1987-2007)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