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作为一种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亢进“模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浆血脂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系统病症。根据目前世界各国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高脂血症将极大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由此增加与之关系密切的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周围血管硬化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所以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各国都非常重视,各种药物的开发和临床研究方兴未艾。血脂康胶囊是近十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且被证明具有肯定疗效的纯中药降脂制剂,但临床实践中发现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性。因此,从中西医两种角度地对血脂康临床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充分探明其疗效的差异性,以求更加科学地指导其临床应用将至关重要,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临床研究对300名服用血脂康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探明血脂康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1.文献研究本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对于高脂血症、调脂治疗和血脂康的中西医文献,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和六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研究概况、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血脂康的药理和基础研究概况、血脂康的临床研究进展。纵观这些相关文献,主要有以下一些重要的认识。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术语,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一词,尽管目前从事这一方向研究的学者专家非常之多,但是整个中医学界尚未对高脂血症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辩证分型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辨病的角度,医家较多地将其归入“眩晕”、“胸痹”、“中风”、“血瘀”、“痰湿”等病证的范畴中;从辨证的角度,又较多归入痰浊和瘀血证;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更多归于肝、脾、肾三脏。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自拟方、经典方和中成药。自拟方中常见的中药是:泽泻、山楂、何首乌和丹参;经典方较为常见的是: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黄连温胆汤和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常用的是:血脂康、脂必妥等等。从西医的角度看,高脂血症的发生关键在于脂质代谢的紊乱,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调脂药物主要有六类,分别是胆酸螯合树脂类、烟酸类、氯贝丁脂类、他汀类、贝特类和新作用机制药物。血脂康主要就含有他汀类的成分-洛伐他汀。相关研究证实其除了良好的调脂作用外,还有全面的调脂外作用,包括: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对脂质在肝脏沉积的抑制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并且通过文献研究确定了本研究的药物试验剂量和疗程。2.临床研究2.1病例选择门诊及住院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满足以下标准者入选:①沉淀法测定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120mg/dl);②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5.20(200mg/dl);③沉淀法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35mg/dl)。入选病例共300例,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对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分为五组,每组各60例。痰浊阻遏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9±11岁;脾肾阳虚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2±9岁;肝肾阴虚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10岁;阴虚阳亢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11岁;气滞血瘀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3±9岁。5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血脂水平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2方法入选病例口服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每次0.6 g,早晚各1次,连续服用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脂药物。2.3观察指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清晨静脉血检验。①血脂指标:测定治疗前、后的LDL-C、TC和HDL-C含量,计算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②中医辩证指标:根据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其症状的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③用药安全性指标:测定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2.4统计学处理各检测指标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所有统计过程均用SPSS13.0软件处理,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2.5结果(1)治疗前、后五组LDL-C水平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和气滞血瘀组治疗后指标下降最为显著(P均<0.01),此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明显优于其它三组(P均<0.05);脾肾阳虚组、肝肾阴虚组和阴虚阳亢组治疗前后指标间亦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均<0.05),但此三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前、后五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该比值下降最为明显(P<0.01),并且明显优于其余四组(P均<0.05);气滞血瘀组、阴虚阳亢组、肝肾阴虚组该比值的下降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但此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治疗前后该比值无差异(P>0.05)。(3)治疗前、后五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与治疗前比痰浊阻遏组证候积分下降最为显著(P<0.01),并且明显优于其余四组(P均<0.05);阴虚阳亢组和气滞血瘀组证候积分也均显著下降(P均<0.05),这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两组的证候积分下降均不明显(P均>0.05)。(4)安全性指标:所有入选病例,在8周的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和CK等生化指标异常的情况。3.讨论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作为一种人体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它极大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由此增加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周围血管闭塞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在血脂指标中,目前研究认为LDL含量和TC/HDL比值是考察高脂血症重大危害性最科学合理的两个项目。因此,将它们作为衡量降脂疗效的考察指标就使本课题更加合理。血脂康是经高产Monacolins的红曲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发酵而得到的特制红曲提取物,其富含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甾醇和少量黄酮等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已经明确,具有h1等位基因的高脂血症患者对血脂康的反应较差,而具有h2等位基因的患者对其的反应较好,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血脂康具有疗效差异性。同时,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就必然存在中药的性味归经特性,由此,从高脂血症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角度对其作用差异性进行研究也就更具有其合理性。目前中医界对高脂血症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肝脾肾不足是其发生最本质的病理基础,而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则是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的基本病理环节。而血脂康的主要成分是中药红曲,它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之功效,和该药物中的其他辅助成分相配合,就能做到攻中有补、标本兼顾,从而达到加强健脾消食而使痰瘀不生的目的。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血脂康对痰浊阻遏组的各项治疗效果均是非常显著的,其次对于气滞血瘀组的综合疗效也是显著的;而相对于脾肾阳虚组疗效是最差的。存在这种证型疗效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从中医理论上未能达到证法方药的高度统一的结果。联系上述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属于中医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的患者是否更多具有h2等位基因,而属于脾肾阳虚证的患者则更多具有h1等位基因。4.结论血脂康是一种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制清楚,疗效稳定,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纯天然中药。运用血脂康进行降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但存在证型疗效差异,其中痰浊阻遏组综合疗效最好,而脾肾阳虚组疗效则最不明显。在其临床运用中将它的作用差异性加以考虑,就能够真正做到用药科学合理,临床疗效亦会更加理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高脂血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高脂血症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 1.2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 2.1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 3. 血脂康的临床研究进展
  • 3.1 血脂康的药理和基础研究概况
  • 3.1.1 药理和临床应用
  • 3.1.2 基础研究
  • 3.2 血脂康的治疗研究进展
  • 3.2.1 调整血脂的疗效观察
  • 3.2.2 不同剂量和疗程的疗效对比
  • 3.2.3 与其它调脂药物的疗效比较
  • 3.2.4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
  • 3.2.5 对糖尿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3.2.6 对其他疾病的疗效观察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药物
  • 2.1.1 治疗药物
  • 2.1.2 给药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2.1 血脂指标
  • 2.2.2 中医辨证指标
  • 2.2.3 用药安全性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中医辨证分型基线比较
  • 3.1.1 各证型间人数构成比
  • 3.1.2 各证型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月)构成比较
  • 3.2 治疗前后五组LDL-C水平的比较
  • 3.3 治疗前后五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比值比较
  • 3.4 治疗前后五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附:治疗前后五组TC和HDL-C水平
  • 3.6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血脂康降脂治疗的研究
  • 2.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 2.1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影响脂浊成化的关
  • 2.2 痰凝血中、气血淤滞是高脂血症的病理特点
  • 3.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原则
  • 4. 血脂康的中药理论分析
  • 5. 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脂血症的防治[J]. 中国水电医学 2009(01)
    • [2].医护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20(01)
    • [3].浅析中药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3)
    •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与高血糖对高脂血症的交互作用[J]. 山东医药 2020(05)
    • [5].高脂血症患者饮食和运动情况调查[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04)
    • [6].健康指导在体检人群高脂血症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9)
    • [7].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3)
    • [8].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0(03)
    • [9].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6)
    • [10].健康体检高脂血症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血脂影响的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8)
    • [11].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12)
    • [12].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影响高脂血症的核心菌群[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5)
    • [13].北京市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12)
    • [14].健康体检中高脂血症发病情况与风险管理模式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21)
    • [15].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高脂血症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对比[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4)
    • [16].调脂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23)
    • [17].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8)
    • [18].血栓弹力图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医药 2020(09)
    • [19].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4)
    • [20].调脂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6)
    • [21].高压氧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3)
    • [22].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0)
    • [23].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高脂血症用药规律研究[J]. 中医研究 2016(12)
    • [24].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调查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12)
    • [25].高脂血症与胰腺炎关系及治疗[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01)
    • [26].针刺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16(24)
    • [27].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 2016(12)
    • [28].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2)
    • [29].泽泻汤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1)
    • [30].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0)

    标签:;  ;  ;  ;  

    血脂康治疗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