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的克隆研究

食用菌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的克隆研究

论文摘要

植酸酶(Phytase)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植酸酶添加在饲料中,会将其中的植酸水解成肌醇和磷酸,从而提高了磷的利用率,降低了粪便中磷的排放量,减少了植酸磷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植酸酶可使植酸盐蛋白质复合物降解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减少植酸盐对微量元素的螯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此外,植酸酶制剂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植酸酶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植酸酶的研究现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 尽管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目前在饲料工业中还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菌株的表达水平较低、植酸酶必须耐受工业生产中制粒过程的高温和动物消化道的低pH值。要想获得能满足符合生产要求的植酸酶,寻求优良基因源,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使多种有利特性集中到一株酶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之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所克隆的植酸酶基因不仅为植酸酶进一步在各种微生物、植物中表达提供了优良的基因源,而且弥补了食用菌中克隆植酸酶基因的空白。 采用透明圈筛选法从21株食用菌菌株中筛选出3株高产植酸酶菌株—金针菇1号、平菇1号和平菇2号。再根据GenBank中其他物种的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7条特异性引物,以金针菇1号、平菇1号和平菇2号菌丝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了长约789bp、919bp和622bp的目的片段。Blastx分析结果表明:Fla1目的基因区域与来源于Agrocybe pediades植酸酶基因(GenBank Accession:CAC4816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50%;Ple1目的基因区域和Ple2目的基因区域与来源于Trametes pubescens植酸酶基因(GenBankAccession:CAC4823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64%和47%。 再根据Ple2目的基因区域的序列设计嵌套引物,采用TAIL-PCR技术克隆平菇2号植酸酶基因区域两端的未知侧翼序列,经序列测定,得到长为1290bp的目的序列。经分析,该序列共编码387个氨基酸,在282~394bp处含有一个典型的真菌内含子序列:供体序列(donor)GTACGT和受体序列(accepter)CAG。G+C含量达54%,而密码子第三位碱基的G+C含量高达52.25%,正电荷氨基酸残基(Arg+Lys)有33个,负电荷氨基

论文目录

  • 1 前言
  • 1.1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 1.1.1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1.1.2 植酸酶的来源
  • 1.1.2.1 植物植酸酶的来源
  • 1.1.2.2 动物植酸酶的来源
  • 1.1.2.3 微生物植酸酶的来源
  • 1.1.3 植酸酶的特性
  • 1.1.4 植酸酶的功能
  • 1.1.4.1 提高磷的吸收,降低磷的排泄
  • 1.1.4.2 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
  • 1.1.4.3 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 1.1.5 植酸酶的应用
  • 1.1.5.1 植酸酶在鱼用饲料中的应用意义
  • 1.1.5.2 植酸酶在蛋鸡和肉鸡生产上的应用
  • 1.1.5.3 植酸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1.1.5.4 植酸酶在化工医药产品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 1.1.6 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 1.1.7 植酸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1.1.7.1 利用微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1.1.7.2 利用动物反应器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1.1.7.3 利用植物反应器高效表达植酸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 1.2 TAIL-PCR研究进展
  • 1.2.1 TAIL-PCR技术的原理
  • 1.2.2 TAIL-PCR技术优点、难点以及对策
  • 1.2.2.1 AD引物的优化设计
  • 1.2.2.2 AD池的建立
  • 1.2.2.3 AD随机简并引物与不同酶组合
  • 1.2.2.4 PCR产物经连接转化、鉴定、测序
  • 1.2.2.5 第三轮PCR中采用改进的13个TAIL-PCR循环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食用菌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
  • 2.2.2 金针菇Fla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 2.2.2.1 菌丝体的培养与收集
  • 2.2.2.2 DNA提取
  • 2.2.2.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2.4 反应体系
  • 2.2.2.5 反应程序
  • 2.2.2.6 PCR产物的回收
  • 2.2.2.7 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
  • 2.2.2.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2.9 PCR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2.10 重组质粒的提取
  • 2.2.2.1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2.2.3 平菇Ple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 2.2.3.1 菌丝体的培养与收集及DNA提取
  • 2.2.3.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3.3 反应体系
  • 2.2.3.4 反应程序
  • 2.2.3.7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2.2.4 平菇2号(Ple2)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 2.2.4.1 菌丝体的培养与收集及DNA提取
  • 2.2.4.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4.3 反应体系
  • 2.2.4.4 反应程序
  • 2.2.4.5 PCR产物的回收及连接
  • 2.2.4.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2.2.5 平菇ple2植酸酶基因区域的未知侧翼序列的克隆
  • 2.2.5.1 引物的设计
  • 2.2.5.1.1 简并引物设计
  • 2.2.5.1.2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2.2.5.2 平菇2号植酸酶基因区域的未知侧翼序列的TAIL-PCR扩增
  • 2.2.5.3 PCR产物的回收及连接
  • 2.2.5.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2.5.5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食用菌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
  • 3.2 金针菇Fla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 3.2.1 Fla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PCR扩增
  • 3.2.2 酶切鉴定
  • 3.2.3 序列测定及分析
  • 3.2.3.1 测序结果
  • 3.2.3.2 序列分析
  • 3.3 平菇Ple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 3.3.1 Ple1植酸酶基因区域的PCR扩增
  • 3.3.2 酶切鉴定
  • 3.3.3 序列与分析
  • 3.3.3.1 测序结果
  • 3.3.3.2 序列分析
  • 3.4 平菇2号(Ple2)植酸酶基因的克隆
  • 3.4.1 Ple2植酸酶基因区域的PCR扩增
  • 3.4.2 酶切鉴定
  • 3.4.3 序列与分析
  • 3.4.3.1 测序结果
  • 3.4.3.2 序列分析
  • 3.5 平菇Ple2phy的未知侧翼序列的克隆
  • 3.5.1 3’端和5’端的TAIL-PCR扩增
  • 3.5.2 质粒pGT ple2phy2和pGT ple2phy3的酶切鉴定
  • 3.5.3 Ple2植酸酶基因3’端和5’端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4 讨论
  • 4.1 植酸酶基因的获得
  • 4.2 序列比较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Abbreviation)
  • 附录:测序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安龙县召开[J]. 食药用菌 2019(06)
    • [2].探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J]. 种子科技 2019(13)
    • [3].数字图书馆在山西省食用菌产业中的作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12)
    • [4].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1)
    • [5].特定区域食用菌产业现存问题的思考[J]. 中国市场 2019(35)
    • [6].《菌物学报》“食用菌遗传学专刊”征稿通知[J]. 菌物学报 2019(12)
    • [7].食用菌生产企业引入HACCP的必要性及关键点[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8].农业流域循环经济模式下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9].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实践[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10].休闲农业旅游与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融合的路径[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食用菌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12].职业教育背景下食用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法律规制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9(12)
    • [13].宣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24)
    • [14].互联网时代创意食用菌销路拓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1)
    • [15].休闲类食用菌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J]. 中国食用菌 2020(01)
    • [16].与产业相结合的高校真菌学教学方法——以食用菌生物学为例[J]. 海峡科学 2019(11)
    • [17].互联网订单模式与食用菌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发展[J]. 中国食用菌 2020(01)
    • [18].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20(01)
    • [19].木腐菌产业国际化发展愿景下我国食用菌人需思考的问题[J]. 食药用菌 2020(01)
    • [20].农百访四方:食用菌生产迈入智能化时代[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21].黔山珍蘑引裂变 “菌”俏产业富农家[J]. 当代贵州 2020(02)
    • [22].食用菌产业亟需转型升级[J]. 农经 2020(Z1)
    • [23].基于电商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链营销对策与发展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01)
    • [24].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01)
    • [25].盆栽食用菌景观在室内空间的设计艺术[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26].基于食用菌文化的景观设计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27].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网络的智能建设和管理[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28].中日菌文化比较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29].食用菌企业生产成本管控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 [30].财税激励政策助推食用菌企业转型升级[J]. 中国食用菌 2020(02)

    标签:;  ;  ;  ;  

    食用菌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的克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