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温度论文-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

冷水温度论文-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水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调,空调温湿分控系统,单一冷源,两个蒸发温度

冷水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1](2019)在《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户式化热湿分控冷水机组调节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夏季空调一般不仅要做制冷更需要做除湿。现在生活中常用的温湿分控系统空调,一般具有两套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尝试将其做成一套冷源,通过两块板式换热器来实现两种蒸发温度。本实验主要通过改变膨胀阀的开度来研究本系统稳定性及可行性论证。(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余鹏飞,张小松[2](2019)在《不同滑移温度混合工质在双温冷水机组中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混合工质滑移温度对双温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了R32/R236fa(质量比0.6∶0.4)、R1270/R600(质量比0.7∶0.3)、R32/R600(质量比0.5∶0.5)3种混合工质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2、37℃,低温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7、12℃和高温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8、23℃时机组的性能参数.并基于混合工质换热时的非线性温焓关系分析了混合工质泡、露点温度及滑移温度对制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R32/R600低温制冷量最大,压缩机功耗最大;R1270/R600低温制冷量最小,高温制冷量最大,压缩机功耗最小.R32/R236fa低温COP值最大,高温制冷量最小,高温COP值最小.R32/R236fa的低温冷量与高温冷量的比值α值最大,R1270/R600的α值最小.混合工质的泡、露点温度参数对低温换热器制冷量影响较大,滑移温度对高温换热器制冷量影响较大.实验结果可为不同冷负荷、湿负荷条件下的双温冷水机组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毛前军,梁致远,刘冬华,胡云鹏,李冠男[3](2019)在《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的冷水机组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水机组系统中,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机组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针对冷水机组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one-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OC-SVM)的故障检测方法,采用冷水机组正常数据建立OCSVM模型,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法获得模型优化参数。分别采用工程实测数据和实验数据(共4组)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OC-SVM的方法能有效检测出4组冷水机组的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其中对于螺杆式冷水机组(数据集Ⅰ)的故障检测效果明显,当冷冻水侧温度传感器偏差故障幅值绝对值大于1℃时,检测效率达到100%。(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宝刚,马金平,谢鸿玺,于晓琳,陈璞[4](2018)在《GB/T 25127.2—201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标准修订建议及说明》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本文结合在实验室测试及现场测试中的数据及经验,分别从户用与商用的划分范围、根据机组匹配的末端增加机组型式、制热工况下机组测试的温湿度允差、低温状态下机组的性能和-25℃条件下机组的启动、能效评价体系比较、APF建立方法、制热性能测试要求、不确定度的评定这8个方面对现行标准GB/T25127.2—2010提出修订建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8年11期)

马广玉,马金平,张缓缓,王顶东[5](2018)在《当前我国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质量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是一类新兴的制冷空调产品,因其能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无污染地制取热水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获得广泛应用,其生产企业数量和产量均出现了迅猛增长。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该产品的质量发展水平和行业现状,并通过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质量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8年07期)

戴世龙,白陌音,柴增辉[6](2017)在《低温名义工况湿球温度偏差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制热量测试结果一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NAS-GL02:2014标准中En值方法,分析低环境温度名义工况湿球温度偏差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制热量测试结果一致性的影响程度,以此探讨标准试验工况偏差范围制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7年10期)

王立荣,胡建琴,袁维红[7](2016)在《冷水循环法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之中。但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这是导致各种混凝土发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严重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原因和使用功能。目前,控制工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大多是经验,有效控制温差仍然是一个技术问题。在本文中,通过工程实例,利用冷却水循环冷却法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计算出3d,15d值与温度应力值的差值,结果充分的表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应力小于混凝土的相应抗拉强度,混凝土才不会产生早期有害的温度裂缝。(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6年21期)

阮仕喜,周端山,谈仁仕[8](2016)在《白河冷水派出所“叁个做好”提升爱民“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水镇位于陕西省白河县城以西40公里,辖18个行政村,治安形势复杂。近年来,白河县公安局冷水派出所大力实施民生警务举措,提升“冷水”民警的爱民“温度”。安康市委政法委授予该所“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白河县委县政府授予该所“县级文明单位”、安康市公安局授予(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期刊2016-06-15)

赵洪瑞[9](2016)在《矿井降温冷水机组出口温度调节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矿井降温冷水机组出口温度调节控制技术;在矿用防爆制冷装置中,通过隔爆型电磁阀代替传统的手动叁位四通阀,通过程序控制隔爆型电磁阀的开关,实现矿用冷水机组出口温度自动调节,不仅提高了矿用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更加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6年04期)

刘剑,张小松[10](2016)在《基于大滑移温度非共沸工质的双温冷水机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滑移温度非共沸工质(R32/R236fa)的特性,搭建了可应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新型双温冷水机组及其实验系统,该机组可获得两种不同温度的冷冻水(例如低温7℃,高温16℃)。以机组的COP、制冷量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实验研究非共沸工质中R32的质量组分比例分别为30%、40%、50%、60%时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高、低温冷冻水的出水温度分别为16和7℃时,机组COP在R32质量组分比例为60%时达到3.92;而当R32的质量组分比例为50%时,机组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此时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COP均大于3.55。通过本研究可为非共沸工质在双温冷水机组中的应用以及优化提供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冷水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混合工质滑移温度对双温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了R32/R236fa(质量比0.6∶0.4)、R1270/R600(质量比0.7∶0.3)、R32/R600(质量比0.5∶0.5)3种混合工质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2、37℃,低温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7、12℃和高温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8、23℃时机组的性能参数.并基于混合工质换热时的非线性温焓关系分析了混合工质泡、露点温度及滑移温度对制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R32/R600低温制冷量最大,压缩机功耗最大;R1270/R600低温制冷量最小,高温制冷量最大,压缩机功耗最小.R32/R236fa低温COP值最大,高温制冷量最小,高温COP值最小.R32/R236fa的低温冷量与高温冷量的比值α值最大,R1270/R600的α值最小.混合工质的泡、露点温度参数对低温换热器制冷量影响较大,滑移温度对高温换热器制冷量影响较大.实验结果可为不同冷负荷、湿负荷条件下的双温冷水机组的设计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水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户式化热湿分控冷水机组调节特性实验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9

[2].余鹏飞,张小松.不同滑移温度混合工质在双温冷水机组中的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毛前军,梁致远,刘冬华,胡云鹏,李冠男.基于单类支持向量机的冷水机组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测[J].制冷学报.2019

[4].谢宝刚,马金平,谢鸿玺,于晓琳,陈璞.GB/T25127.2—2010《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标准修订建议及说明[J].制冷与空调.2018

[5].马广玉,马金平,张缓缓,王顶东.当前我国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质量状况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8

[6].戴世龙,白陌音,柴增辉.低温名义工况湿球温度偏差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制热量测试结果一致性的影响[J].制冷与空调.2017

[7].王立荣,胡建琴,袁维红.冷水循环法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8].阮仕喜,周端山,谈仁仕.白河冷水派出所“叁个做好”提升爱民“温度”[N].人民公安报.2016

[9].赵洪瑞.矿井降温冷水机组出口温度调节控制技术[J].煤矿安全.2016

[10].刘剑,张小松.基于大滑移温度非共沸工质的双温冷水机组[J].化工学报.2016

标签:;  ;  ;  ;  

冷水温度论文-屈桐,李钊,陈华峰,焦林威,王书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