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赵金章,刘玲,张莉,曾军安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赵金章,刘玲,张莉,曾军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儿,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经鼻无创辅助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章,刘玲,张莉,曾军安[1](2019)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初始治疗中的通气效果。方法:88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常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44例观察组采用nHFOV,44例对照组采用nCPAP,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通气方式对初始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血氧分压(PaO_2)、pH值上显着比对照组高(t=11.603、5.616,P<0.05),在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上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11.92、10.017,P<0.05);观察组在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持续时间、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上显着比对照组低(χ~2=4.166,t=29.71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6%)与对照组(18.1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812,P>0.05)。结论:将nHFOV应用于治疗NRDS患儿,能显着改善临床OI指数、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pH值,减少呼吸暂停次数及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程进立[2](2019)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对照组,n=40)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观察组,n=40)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7.5%(3/40)、0.0%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2.5%(13/40)、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呼吸频率,提升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林国栋,李春华[3](2019)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儿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行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68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按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儿予以一般面罩吸氧治疗,研究组34例患儿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来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心率及呼吸频率,还可以使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临床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英贤,谢燕丕,游楚明[4](2019)在《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将218例ALI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9例。两组均给予NCPAP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 d及2 d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PaCO_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IL-10、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NCPAP治疗相比,免疫球蛋白联合NCPAP治疗,可更好地减轻ALI新生儿机体炎性损伤,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恢复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19期)

宋文奇,余金蓉,陈莉[5](2019)在《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分别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分别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NRDS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儿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n 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氨溴索+n CPA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 11%,高于对照组的73. 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 11%,低于对照组的28. 89%(P<0. 05);治疗后24 h,研究组患儿p H、PaO2、OI水平分别为7. 36±0. 05、(76. 48±11. 06) mm Hg、(278. 51±18. 32) mm Hg,高于治疗前的7. 15±0. 06、(41. 03±8. 32) mm Hg、(74. 61±10. 23) mm Hg,且高于对照组的7. 27±0. 07、(67. 35±10. 29) mm Hg、(231. 25±17. 43) mm Hg(P<0. 05);治疗后24 h,PaCO2、MAP水平分别为(45. 15±7. 59) mm Hg、(6. 43±1. 64) cm H2O,低于治疗前的(61. 72±10. 23) mm Hg、(8. 67±2. 03) cm H2O,且低于对照组的(53. 14±8. 76) mm Hg、(7. 32±1. 85) cm H2O(P<0. 05);治疗后24 h,研究组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为(78. 41±11. 36) ng/L,较治疗前的(57. 26±10. 32) ng/L升高,低于对照组的(90. 52±12. 89) ng/L(P<0. 05);治疗后24 h,IL-10水平为(34. 78±6. 59) ng/L,较治疗前的(40. 13±7. 21) ng/L降低,高于对照组的(21. 56±5. 47) ng/L(P<0. 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 CPAP治疗NRDS的疗效优于氨溴索联合n CPAP,能更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氧合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并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冶枫,郝娟,胡静,沈娜[6](2019)在《新型固定方式用于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分析一种新型固定方式应用于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临床效果。将78例NCPAP婴幼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固定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新型固定方式,评估两组通气效果、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通气效果满意率更高,血氧饱和度异常例数更少,面部皮肤受压、鼻腔粘膜损伤以及24h鼻塞脱出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新型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NCPAP患儿通气并发症,保证通气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姜晓林[7](2019)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儿肺炎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接诊并治疗的1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新生儿在接诊后均及时进行常规抢救治疗,对照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罩与鼻导管吸氧,观察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aO_2、PaCO_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_2、PaCO_2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1%)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中,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更加显着,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速度更快,住院治疗时间也更短,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崔爱叶,张明霞[8](2019)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症肺炎具有多发性和反复性,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本研究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酚妥拉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06-12-2018-04-27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的30例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性别、年龄、氧合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观察组相匹配单纯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的3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酸碱度(potential of hydrogen,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收缩压、舒张压、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4.022,P=0.045。治疗后,观察组PaO2水平为(80.76±7.96)mm Hg,高于对照组的(71.59±9.74)mm Hg,t=3.993,P<0.001;观察组SPO2水平为(81.63±4.98)%,高于对照组的(60.84±5.62)%,t=15.165,P<0.001;观察组PCO2水平为(42.62±7.11)mm Hg,低于对照组的(49.24±7.20)mm Hg,t=3.583,P=0.001;观察组CRP水平为(13.11±3.16)mg/L,低于对照组的(23.65±2.12)mg/L,t=15.171,P<0.001;观察组IL-6水平为(23.12±5.30)pg/mL,低于对照组的(46.16±6.31)pg/mL,t=15.314,P<0.001。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提高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雷喜梅[9](2019)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通气换气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通气及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给氧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与对照组(25例,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2、PaO2、SaO2及pH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及NC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效果显着,可缩短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及NCIS评分,值得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曹士青,张淑玲[10](2019)在《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模式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鼻部皮肤的保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模式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鼻部皮肤的保护效应。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新生儿按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正压通气护理,干预组采用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新生儿鼻唇沟皮肤损伤情况、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采用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减少新生儿正压通气意外事件。(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对照组,n=40)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观察组,n=40)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7.5%(3/40)、0.0%均显着低于对照组32.5%(13/40)、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呼吸频率,提升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参考文献

[1].赵金章,刘玲,张莉,曾军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9

[2].程进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林国栋,李春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J].吉林医学.2019

[4].刘英贤,谢燕丕,游楚明.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疗效[J].广西医学.2019

[5].宋文奇,余金蓉,陈莉.猪肺磷脂注射液与氨溴索分别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9

[6].冶枫,郝娟,胡静,沈娜.新型固定方式用于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观察[J].甘肃科技.2019

[7].姜晓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

[8].崔爱叶,张明霞.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9

[9].雷喜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通气换气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10].曹士青,张淑玲.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模式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鼻部皮肤的保护效应[J].齐鲁护理杂志.2019

标签:;  ;  ;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论文-赵金章,刘玲,张莉,曾军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