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在混合痔术后预防便秘的疗效观察

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在混合痔术后预防便秘的疗效观察

王沙黄泽林

德阳市人民医院6180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在混合痔术后预防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进行中药灌肠后采用中药敷贴贴于神阙穴及双侧天枢穴;对照组采用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只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第2天到第8天这7天内的排便疼痛程度、困难程度、发生便秘人数和便秘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程度积分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发生便秘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是一种预防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穴位敷贴;中药灌肠;混合痔术后;便秘

便秘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多数表现为手术后出现大变量过少、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等,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1周内自发性排空分辨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1]。长期便秘会导致患者术后焦虑不安,同时对饮食、运动、睡眠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时因用力排便导致手术刀口裂开,伤口愈合不佳,并加重出血和疼痛[2],结合我科临床工作调查显示,90%以上的在院患者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解便困难,舒适度普遍较低。笔者采用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预防混合痔术后患者的便秘,与单纯的中药灌肠效果相比,有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例病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行混合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40.5±16.1)岁。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41.1±1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肛肠科混合痔术后住院患者,自愿接受中药敷贴,无中药过敏史,有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1.3排除标准:有中药过敏史、依从性差的患者。

2.方法

2.1实验组

患者术后第2天至第8天,使用我中药汤剂200ml,每日早晨为患者进行保留灌肠1次;中药灌肠方剂(颗粒剂)为:大黄3g、枳实6g、木香6g、黄芪10g、黄柏6g,以上颗粒剂加温水兑至200ml。灌肠治疗完毕后取患者双侧天枢穴、神阙穴,使用我科自拟中药制剂进行贴敷4~6h,以局部发红为佳。

2.2对照组

患者术后第2天至第8天,使用上述中药颗粒剂汤药200ml,每日早晨为患者进行保留灌肠1次。

3.治疗结果

3.1评价标准

疼痛的评估,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法[4]的标准: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剧痛。记录两组7天得分情况。

排便困难程度计分[5],采用《中医病症诊断--肛肠病观察指南》中的标准:0分:排便无困难;1分:排便费力,用力可排出;2分:排便呈硬块样,非常用力才能排出;3分:排便不净,排便时感到肛门阻塞;4分:无法自主排出,需要外力协助。记录两组排便时的积分。

便秘诊断标准[3]:大便量少,干硬,排出困难;1周内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排出肿瘤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便秘,观察两组7天发生便秘的人次。

3.2结果

3.2.1两组疼痛得分对比情况:见表1

4.讨论

混合痔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肛肠疾病,约占肛肠疾病的85%[6],而便秘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7],其会导致患者肛门周围局部水肿、淤血,延误伤口愈合,严重时会导致创面血管端血栓脱落而出现出血[8],因此在混合痔术后对患者采用预防便秘的治疗及护理十分必要。现临床上针对混合痔术后便秘,大多采取心理、饮食、排便及活动量的护理干预[7]。肛肠手术后便秘隶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9],其病因包括:气血耗伤、脾胃运化失司、热伤津液等,其总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10]。因此,可从中医的补益气血、行气导滞方面入手,预防和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

神阙穴为任脉经穴,是生命生命之根蒂,真气之所在,生命之源,通百脉而为诸经气之纲要。神阙穴与督脉命门相对,具有培补元气、调节脏腑的作用。相关研究[11]表明,取神阙穴进行敷贴,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天枢穴位于脐旁2寸,属足阳明胃经,是大肠之募穴,具有通调肠道的功能。另有研究[12]表明,对天枢穴进行穴位敷贴,能有效缓解痔疮术后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敷贴联合联合中药灌肠能明显缓解混合痔患者解便时的疼痛,同时在排便次数及排便困难程度及便秘发生人次上,均优于单纯使用中药灌肠的患者,是一种预防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惠球,谢文钦,苏仙玲,莫兰凤,孙小冬.痔疮术后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160-161.

[2]张健,高玉宝,韩轲,董荣坤,汪启斌,张征,王佩,陈亮,汪彪.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肛肠手术后便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1):90-91.

[3]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便秘诊疗暂行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491

[4]袁睆,肖水源.疼痛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05):331-33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肛肠病观察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23

[6]朱小梅.混合痔手术前后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10

[7]曹苗苗.混合痔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3):382-383.

[8]邵长彪.痔疮术后并发症及预防[J].中国使用医药,2014,9(13):87-88.

[9]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2-269

[10]杨昌琨.穴位敷贴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11]陈睿.神阙穴贴敷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0-541

[12]洪顺垣.天枢穴药物敷贴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对痔疮术后疼痛患者VAS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2):54-56.

标签:;  ;  ;  

穴位敷贴联合中药灌肠在混合痔术后预防便秘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