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论文-张烨

芥子园画传论文-张烨

导读:本文包含了芥子园画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芥子园画传》,文人画

芥子园画传论文文献综述

张烨[1](2019)在《重识《芥子园画传》》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经典中国画教科书《芥子园画传》,以独特的"画学—画法—画技—画谱"结构,使对书自习成为可能。问世以来,《芥子园画传》被重印、重刻、增补多次,助益画坛300余年。近年来,随着对《芥子园画传》多种传世版本以及受其影响名家作品的不断展示,追求还原初貌的四色印刷本逐渐增多,新编本不断出版,美术界再掀"芥子园"热。热潮背后,是当下对(本文来源于《公关世界》期刊2019年16期)

王概[2](2019)在《《芥子园画传初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杨印民,林世田[3](2019)在《国家图书馆郑振铎旧藏《芥子园画传初集》版本辨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图书馆有两部《芥子园画传初集》被归入善本,皆为郑振铎旧藏,属同一版本,着录为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刻套印本。通过与日本藏陶湘旧藏本及上海图书馆顾炳旧藏本进行比较,发现郑本在文字刻写的正确性和行书运笔的规范性以及句读、绘画技法、套色等方面,皆相形见绌于陶本、顾本。在页码、钤印、纸张等方面,郑本亦有破绽可寻,暴露出翻刻特征。可断定国家图书馆两部郑振铎旧藏本为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刻套印本的翻刻本,翻刻的时间大致在清雍正、乾隆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翁晨[4](2019)在《《芥子园画传》的西行简史》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芥子园画传》成书以来的近两个世纪,它一直都是西方流传最广的中国画画谱。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研究员裘开明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整理的《〈芥子园画传〉北美刊集》中,借这本画谱的法语版翻译拉斐尔·帕德里奇的话,说出西方人对《芥子园画传》的基本认识——“中国绘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6-28)

章利国[5](2018)在《临《芥子园画传》需要警惕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子园画传》是顺应时势,构思精谨,具有跨时空涵盖功能的一部系统基础性技法又有一定画学深度的中国画教材。它并非“纯论技法”,而是包含有一部分画学理论,且亦有己见。编绘者“取法乎上”坚持高品位高眼光选择标准,从绘画经典图式及其构成元素的角度,向初学者提供了(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8-12-29)

毛建波,骆晓[6](2018)在《《芥子园画传》出版史上的几次高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子园画传》自1679年成书至今,对中国画的传承影响甚巨,尤其对于无法直接观摩原作的寒门学子来说,《芥子园画传》可以说是不二之选。作为中国画入门的重要画谱,叁百余年,《芥子园画传》代代相传,热度不减,成为一部经过了历史和时代检验、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8-12-29)

崔星[7](2018)在《《芥子园画传》康熙木刻版本与巢勋石印临本的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子园画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着名画谱,由清代王槩等辑摹,问世后出现了很多翻刻本,东西方学者也对《芥子园画传》展开了研究与传播。《芥子园画传》康熙木刻版本和巢勋石印临本是对西方传播有普及性影响的两部译着。对两种版本比较则可以发现,巢勋的重绘、增补加强了画传的实用性,石印技术降低成本、增加印数,使画传得以大量流传;康熙版《芥子园画传》有开创之功,而巢勋石印临本乃青出于蓝,实为康熙版本基础上的一种进步。(本文来源于《图书与情报》期刊2018年05期)

宋文文[8](2018)在《《芥子园画传初集》初版原貌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南京套印版画展现了中国彩色套印技艺的辉煌,尤以《芥子园画传》最为典型,其堪称绘画的启蒙教科书,很多画家受益于《画传初集》,它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更是享誉海外。有关《画传初集》的翻刻本更是数不胜数,以致今人看到的版本多是翻刻本。本文则以极尽于世的《画传初集》初印本为主体,通过篇幅数量、印章质量、套印色彩的准确性等几方面的比较,分析出其初印本的原貌概况。(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8年05期)

张恬祺[9](2017)在《论《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部权威性的绘画百科全书,但一直以来,学界对其关注点多集中在其作为画学入门教材的意义和价值上,几乎没有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的专文研究。事实上,《芥子园画传》的主要编刊者沈心友和王概叁兄弟等人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追求。本文试图系统地对《芥子园画传》中的文学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进行深层次的较为全面的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芥子园画传》的文学追求”。本章主要明确《芥子园画传》编刊者沈心友、王概等人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并将之自觉地融入到了《芥子园画传》的编刊中,重视并追求《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芥子园画传》从名称到内容都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第二章“《芥子园画传》文字的文学形式”。本章试图从《芥子园画传》丰富的序跋和题辞、散文体画论、诗歌体画论和评点体画论入手,细究其中的文学内涵。《芥子园画传》多样的文学形式都显示出了浓厚的文学意蕴,在文学性表达和技术性要求的调适中甚至出现了重视文学性而削弱技术性表达的情况,这也是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文学性追求的匠心所致。第叁章“《芥子园画传》的配画诗”。本章着重对《芥子园画传》中的配画诗进行了分析。先简要明确了配画诗的来源,再从配画诗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阐释入手具体分析。配画诗的情感态度主要有入画之想、卧游之乐、闲适之趣和隐居之思,《画传》在艺术上追求着配画诗与画作的和谐,利用诗作的想象、象征、通感和诗书画印意蕴的融合等多种审美路径,达到对《芥子园画作》文学性与美学性的结合,由此体现编刊者对《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性追求,彰显《画传》深厚的文学内涵。第四章“《芥子园画传》印章的文学史料价值”。本章旨在考辩《芥子园画传》中的印章,以增进对李渔事迹、沈心友事迹和“蕉园诗社”的了解。分析《芥子园画传》印章的考辩结果,可以将之作为以下几个论断的佐证:第一,“新亭客樵”是王概的别号而并非李渔的别号。第二,沈李龙是沈心友的父亲,沈泽民是其祖父。第叁,沈沆、沈潜、沈渭、沈清皆为沈心友之子,沈姒音为其女。第四,李淑昭很有可能是“蕉园七子”中的一员。(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震,朱万章[10](2017)在《彩色套印典范 古代画谱巅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书,是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最巨的画谱,是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典范,堪称我国古代画谱的巅峰之作。问世后不久,不光在中国引发文人及丹青大家收藏,更蜚声国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翻译研究,其中,江户时代的日本画家所(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7-03-01)

芥子园画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芥子园画传论文参考文献

[1].张烨.重识《芥子园画传》[J].公关世界.2019

[2].王概.《芥子园画传初集》[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

[3].杨印民,林世田.国家图书馆郑振铎旧藏《芥子园画传初集》版本辨正[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

[4].翁晨.《芥子园画传》的西行简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章利国.临《芥子园画传》需要警惕什么[N].美术报.2018

[6].毛建波,骆晓.《芥子园画传》出版史上的几次高峰[N].美术报.2018

[7].崔星.《芥子园画传》康熙木刻版本与巢勋石印临本的再评价[J].图书与情报.2018

[8].宋文文.《芥子园画传初集》初版原貌探索[J].艺术百家.2018

[9].张恬祺.论《芥子园画传》的文学意蕴[D].扬州大学.2017

[10].张震,朱万章.彩色套印典范古代画谱巅峰[N].中国艺术报.2017

标签:;  ;  

芥子园画传论文-张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