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应论分析网络会话中英语码转换

用顺应论分析网络会话中英语码转换

论文摘要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英特网在人们交际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凭借基于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下文称为CMC)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如聊天室、电子布告栏系统、博客或电子邮件,来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在国内,人们不仅仅局限于使用汉语,在交流过程中还夹杂着使用英语。这种中英语言夹杂使用的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为语码转换。具体来说,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的双语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汉英、英汉双语使用者在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汉英、英汉语码转换现象也日渐普遍,尤其是在网络交流中。迄今为止,很多国外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语码转换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验证。尽管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今后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这些研究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这些研究几乎都只从一个角度出发,比如单一从社会学角度,因而这些研究孤立的分析语码转换现象。中国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比较晚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类就是利用顺应论分析名著,比如傅雷家书,认为这些名著的语言特点就是语码间不停转换。另一类就是利用顺应论研究歌曲、杂志、二语课堂、广告和校园间的语码转换。中国学者于国栋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者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做出的语言运用策略,进而接近或实现期望的交际目的。从语用学角度得出的顺应性模式强调语码转换的动态过程,指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或心理动机这三大方面的顺应。于国栋对心理动机进行了细化,分为15小类,如创造幽默,标志身份等,并认为语言现实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以及他们各自的特征,比如语义特征。他并未对社会规约进行分类。这种模式之所以比其他的研究优越就在于,它不仅仅从单一方面进行研究,而是从文化、社会、心理和认知各个角度阐述了语码转换的动机和目的,是对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科学、具体、全面的解释。本文主要依据于国栋的顺应论分析CMC下语码转换现象,研究所用的素材收集于笔者的个人qq聊天室,论坛,朋友博客,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解读网络模式下的语码转换顺应现象,验证顺应理论是否适合或完全适合网络会话中的中英语码转换,并探究网络会话中英语码转换自身有些什么独特的特点。使用语码转化的人都是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人,都接受过正规的4年英语学习的中国大学生。本文针对CMC模式下收集到的素材,运用顺应论进行分析,发现网络会话中英语码转换现象适用于顺应论,但是其自身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在本文中笔者将语言现实又分了4小类,填补词汇空缺,避免含糊,引用正确和遵守经济原则;如此划分更加凸显了语言现实的特点。并将社会规约又分为2小类,避免脏话脏字,避免社会禁忌。避免脏话现象应该是世界上普遍的社会规约,约束人们要在交际中注意言语使用,而本文中的避免社会禁忌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的,也就是说社会禁忌指的是中国特色的禁忌。在CMC模式下心理动机只有6小类,这也是与于国栋研究不同的地方。这也说明了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在CMC环境下还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策略就是为了追求时髦和间接表达。原因就在于网络会话中的参与者是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同时为了避免因为直接表达而引起尴尬,他们更喜欢间接表达。归纳起来,网络会话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可以使用顺应论来解释,但是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论是涵盖面比较宽的,在CMC模式下,策略的使用和分类还是和他的研究有些细微的变化。研究最后发现笔者所提出的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在具体的语码转换中有时候不能划分的十分清楚,也许对于某个具体的语码转换的执行时是根据上述3个方面的某2个或者是全部因素的顺应。因此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局限性。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 2.1 Terminological Issues of Code Switching
  • 2.1.1 Code and Code Switching
  • 2.1.2 Code Switching and Borrowing
  • 2.2 Types of Code Switching
  • 2.3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Code Switching
  • 2.3.1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 2.3.2 Grammatical Approach
  • 2.3.3 Psycholinguistics Approach
  • 2.3.4 Conversational Approach
  • 2.3.5 Pragmatic Approach
  • 2.3.5.1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 2.3.5.2 YuGuodong's Adaptation Model
  • Chapter Ⅲ Data Analysis of Code Switching
  • 3.1 Chinese/English Code Switching in CMC as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Reality
  • 3.1.1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Fill Lexical Gaps
  • 3.1.2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Avoid Ambiguity
  • 3.1.3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Be Accurate in Quotation
  • 3.1.4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Abide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 3.2 Chinese/English CS in CMC as Adaptation to Social Conventions
  • 3.2.1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Avoid Bad Words
  • 3.2.2 Code Switching as a Strategy to Avoid Taboos
  • 3.3 Chinese/English Code Switching in CMC as Adaptation to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 3.3.1 Code Switching as Mitigation Device Strategy
  • 3.3.2 Code Switching as Authenticity-Keeping Strategy
  • 3.3.3 Code Switching as Humor-Creating Strategy
  • 3.3.4 Code Switching as In-the-fashion Strategy
  • 3.3.5 Code Switching as Indirect Strategy
  • 3.3.6 Code Switching as Language Skill Showing Strategy
  • Chapter Ⅳ Major Findings
  • Chapter Ⅴ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医患会话不同研究方法进展[J]. 医学与哲学 2020(03)
    • [2].跨文化交际中的会话方式选择及其差异性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7(02)
    • [3].流利会话[J]. 意林(少年版) 2020(03)
    • [4].儿童在“儿童—成人”会话与“儿童—同伴”会话中的会话修补行为研究[J]. 文教资料 2019(36)
    • [5].嘿咻过后还有精彩[J]. 家庭之友(佳人) 2013(05)
    • [6].《呼啸山庄》中人物会话的人际意义[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 [7].浅谈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日语会话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8)
    • [8].提高小学生蒙语会话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05)
    • [9].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护患会话对比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0].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堂会话能力现状和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04)
    • [11].违反合作原则在《纸牌屋》(第二季)会话谈判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2].会话修补研究述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 [13].ASP.NET应用中会话状态丢失及解决策略[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14].医患会话打断现象研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02)
    • [15].从语用预设角度解析会话幽默[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 [16].日语会话教学初探[J]. 文学教育(中) 2010(08)
    • [17].对医患会话中医生身份建构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20)
    • [18].医患会话国内外对比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20(20)
    • [19].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J]. 汉语学习 2016(06)
    • [20].小学英语创设课前会话秀环节的实践[J]. 校园英语 2020(31)
    • [21].浅谈韩国语会话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S2)
    • [22].从语用预设角度浅析会话幽默[J]. 文教资料 2012(13)
    • [23].国外儿童会话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 幼儿教育 2014(36)
    • [24].会话修补功能研究综述及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 科技信息 2010(17)
    • [25].会话修补的模式与手段[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6].当代国外医患会话研究综述[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04)
    • [27].微信会话的语体特征初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01)
    • [28].会话互动中的性别差异[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29].会话内容、语体和亲疏关系[J]. 文教资料 2010(16)
    • [30].调解类节目中的会话修正分析[J]. 学园 2016(02)

    标签:;  ;  ;  

    用顺应论分析网络会话中英语码转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