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范有论文-陈克俭

陈范有论文-陈克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范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立夫,台湾,克宽,陈范

陈范有论文文献综述

陈克俭[1](2014)在《陈范有与陈立夫的“金兰”之交》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范有与陈立夫,一位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先驱,爱国实业家,一位是叱咤风云于中国政界的国民党要员,两位如此迥异的人物,怎么会走到一起,并发展成为"金兰"之交呢?他们的故事要从大学生涯说起。1916年9月,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的陈范有考入北洋大学预科,两年后1918年夏被该校土木工学门桥梁科录取,平时住校。巧合的是,当时考入采矿专业的陈立夫与陈范有住在同一间宿舍,接触时间(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14年05期)

周醉天,韩长凯[2](2011)在《中国水泥史话(6)——袁克桓、陈范有与江南水泥厂》一文中研究指出1袁世凯的儿子执掌"启新"、创建"江南"袁世凯对于中国水泥工业的创建是有功绩的,而在其后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袁氏后人的身影,他就是袁克桓,又名袁心武,上世纪30年代"启新"的掌门人、江南水泥厂的创始人。(本文来源于《水泥技术》期刊2011年06期)

吴熙祥[3](2007)在《爱国实业家陈范有》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张謇、周学熙就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众多的近代民族工业,成为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南张北周”,他们倡导的实业救国理念也一直激励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实业救国的大潮中,陈范有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本文来源于《江淮文史》期刊2007年02期)

邓小文[4](1998)在《南京水泥第一人──陈范有》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作为新型胶凝建筑材料,是1824年由英国工匠阿斯普丁发明的,很快就被世界建筑界推广使用。19世纪末叶传入中国,成为我国继粘土、石灰、糯米浆等胶凝材料之后的当家品种。本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水泥公司、江南水泥公司等制灰企业相继竣工投产,南京开始了自...(本文来源于《南京史志》期刊1998年04期)

陈范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袁世凯的儿子执掌"启新"、创建"江南"袁世凯对于中国水泥工业的创建是有功绩的,而在其后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袁氏后人的身影,他就是袁克桓,又名袁心武,上世纪30年代"启新"的掌门人、江南水泥厂的创始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范有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克俭.陈范有与陈立夫的“金兰”之交[J].钟山风雨.2014

[2].周醉天,韩长凯.中国水泥史话(6)——袁克桓、陈范有与江南水泥厂[J].水泥技术.2011

[3].吴熙祥.爱国实业家陈范有[J].江淮文史.2007

[4].邓小文.南京水泥第一人──陈范有[J].南京史志.1998

标签:;  ;  ;  ;  

陈范有论文-陈克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