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

应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

论文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抗菌物质,包括非核糖体合成的脂肽类抗生素(lipopeptide antibiotics)和核糖体合成的细菌素(bacteriocin)以及Bacillus subtilis抗菌蛋白。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能够产生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包括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和芬荠素三大类,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和支原体的功能,在生物医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脂肽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食品、化妆品和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较高的生产和回收成本限制了脂肽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寻找能够提高脂肽产量、降低生产和回收成本的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本实验室保藏的两株产抗菌脂肽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手段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提高脂肽产量。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双亲菌株的培养条件,绘制了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条件:将菌株接到斜面培养基活化24h,挑一环接至液体培养基,37℃,180rpm,摇床培养14h,再按5%的接种量接至50mL菌体收集培养中,培养4-5h后收集。在确定了菌体培养条件基础上,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作了研究。fmbJ采用0.1mg/mL溶菌酶,在37℃下处理20min即可获得98.3%的原生质体,并且回复率达到10.6%;fmbR则采用37℃,1mg/mL处理40min后,破壁率达到了94.7%,回复率达到了14.0%。2.分别对fmbJ、fmbR进行热灭活、紫外灭活,对灭活条件进行研究。并对两菌的灭活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实验,并研究其融合条件,最终确定为:fmbJ采用热灭活20min;fmbR采用紫外灭活60min。灭活后的原生质体在40%PEG6000,在pH9.0下,37℃水浴10min,融合率达到6.97×10-7。3.取134株融合后菌株发酵筛选,将优良融合子传代10代,发酵后通过抑菌实验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产抗菌肽能力。最终得到一株融合子F22,发酵抗菌脂肽粗提物对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荧光假单孢菌较亲本菌株有明显提高,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F22较fmbJ, surfactin物质提高了约1.75倍,而Fengycin的两组分则分别提高了40%和26%。4.利用AFLP技术对融合子与双亲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比较,电泳结果表明融合子F22与亲本菌株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验证F22为融合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1.1.1 抗菌脂肽作用机制
  • 1.1.2 抗菌脂肽的产生菌株
  • 1.1.3 抗菌脂肽的结构及特性
  • 1.1.4 抗菌脂肽的应用研究
  • 1.2 原生质体融合
  • 1.2.1 原生质体融合的发展
  • 1.2.2 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1.3 AFLP标记
  • 1.3.1 AFLP技术原理
  • 1.3.2. AFLP技术的关键点
  • 1.3.3 AFLP技术的优缺点
  • 1.3.4 AFLP的应用研究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产抗菌脂肽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菌株
  • 2.1.2 培养基
  • 2.1.3 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1.5 原生质体的制备
  • 2.1.6 原生质体的灭活
  • 2.1.7 原生质体融合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长条件的选择
  • 2.2.2 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条件
  • 2.2.3 原生质体的灭活
  • 2.2.4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
  • 2.3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产抗菌脂肽枯草芽孢杆菌融合子的筛选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菌株
  • 3.1.2 仪器
  • 3.1.3 培养基及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培养方法
  • 3.2.2 抗菌脂肽的提取
  • 3.2.3 抑菌实验方法
  • 3.2.4 菌株的传代
  • 3.2.5 色谱条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融合子的初筛
  • 3.3.2 融合子的复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利用AFLP技术对融合子的初步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酶切
  • 4.2.2 DNA的PstI酶解
  • 4.2.3 DNA的预扩增
  • 4.2.4 DNA的选择性扩增
  • 4.3 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摘要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04)
    • [2].原生质体融合在微生物育种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2)
    • [3].聚乙二醇诱导金钗石斛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初步探索[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04)
    • [4].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智富时代 2017(09)
    • [5].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22)
    • [6].茯苓与灵芝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条件优化研究[J]. 食品科技 2020(09)
    • [7].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 2014(07)
    • [8].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04)
    • [9].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黑木耳育种上的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 2011(04)
    • [10].植物原生质体PEG-高Ca~(2+)-高pH融合法的研究[J]. 种子科技 2018(07)
    • [11].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12)
    • [12].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0(10)
    • [13].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J]. 浙江食用菌 2009(03)
    • [14].冬虫夏草与蛹虫草原生质体融合初探[J]. 食品科学 2010(01)
    • [15].芦荟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0)
    • [16].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 2009(03)
    • [17].聚乙二醇法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优化[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04)
    • [18].米曲霉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09(11)
    • [19].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L-谷氨酸菌株育种中的应用[J]. 发酵科技通讯 2008(01)
    • [20].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枣育种中的应用展望[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3)
    • [21].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融合及再生[J]. 食品科学 2011(01)
    • [22].不同灭活方法在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米曲霉菌株中应用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0(09)
    • [23].米曲霉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优化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09)
    • [24].原生质体融合构建水稻病害生防多功能工程菌株[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01)
    • [25].原生质体融合[J]. 生物学通报 2009(08)
    • [26].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1)
    • [27].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上的应用[J]. 大豆科技 2012(02)
    • [28].原生质体融合法构建γ-癸内酯高产菌株[J]. 中国酿造 2011(05)
    • [29].乳酸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J]. 中国酿造 2008(03)
    • [30].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豆鼓纤溶酶菌产酶量[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8)

    标签:;  ;  ;  

    应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法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