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和碳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碳化硅和碳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论文摘要

在对碳化硅、碳化钛纳米材料的合成、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高温裂解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及还原法制备出了:β-SiC纳米线和TiC纳米空心球。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文献报道,分别对它们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测试了TiC空心球的比表面积(78.30m2/g)及球壁的孔径尺寸(0.04 cm3/g)。论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500℃条件下利用金属钠在高压釜中分别还原四氯化硅和高温裂解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铁制备出了SiC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显示制得的样品为面心立方相的碳化硅(β-SiC),经计算其晶格常数a=4.36(?),与JCPDS卡片值(No.75-0254,a=4.358(?))接近;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得β-SiC纳米线的直径主要分布在15-50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几十个微米,其生长方向为[111]。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的文献报道,该实验中SiC纳米线可能的形成机制为气-液-固(VLS)生长机理。作为原料的二茂铁在该反应中,既是碳源,又因为它含有铁元素,可能对纳米线生长起到催化作用,而且这种制备方法可以作为合成碳化物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2.发展了共还原路线,以金属钠为还原剂,在240-400℃条件下,在不锈钢高压釜中共还原四氯化钛和四氯乙烯,成功制备出了碳化钛纳米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显示制得的样品为面心立方相的碳化钛,经计算其晶格常数a=4.32(?),与JCPDS卡片值(No.65-0242,a=4.327(?))接近;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样品为空心球结构,其外径为70-110 nm,壁厚为10-20 nm,选区电子衍射表明样品为多晶TiC;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除了少量不规则颗粒外,TiC空心球的产率约为70%;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样品的高度结晶性,晶格条纹清晰可辩,相邻的晶格条纹间距约为2.50(?),与面心立方相TiC的(111)面间距相一致: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所制得样品为相对较纯的TiC材料。我们还对TiC纳米空心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另外,通过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煅烧氧化所制得的碳化钛纳米空心球可以控制合成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碳化硅的研究进展概述
  • §1.2.1 碳化硅的结构及分类
  • §1.2.2 碳化硅材料的基本性能
  • §1.2.3 碳化硅材料的用途
  • §1.2.4 一维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 碳化钛的研究进展概述
  • §1.3.1 碳化钛材料简介
  • §1.3.2 碳化钛材料的用途
  • §1.3.3 碳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反应路线设计
  • §2.3 实验部分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样品的物相和纯度分析
  • §2.4.2 样品的形貌和微结构分析
  • §2.4.3 一维SiC结构可能的生长过程及形成机理探讨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碳化钛纳米空心球的制备与表征
  • §3.1 引言
  • §3.2 反应路线设计
  • §3.3 实验部分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样品的物相和纯度分析
  • §3.4.2 样品的形貌和微结构分析
  • §3.4.3 氮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测定
  • §3.4.4 TiC空心球可能的生长过程及形成机理探讨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High-yield 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ne 3C-SiC Nanowires by a Facile Autoclave Route
  • Synthesis of uniform TiC hollow spheres by a co-reduction route at low temperature
  • Sulfur-assisted approach for the low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3C-SiC nanowire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碳化硅和碳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