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座

多功能水座

一、多功能坐水点种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19)在《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当中有着重要的主导地位。水稻旱直播就是省去育秧、移栽、扣棚等工序,是一种省工省时、节约成本的轻简种植方式,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但该技术在辽宁等北方地区,水稻旱直播在灌溉不及时或干旱缺水时出现缺苗断垄和出苗率低的问题。为实现流体播种可以在水稻旱直播缺水的条件下保证水稻的出苗率,本研究在调查分析流体播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了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运用水泵为动力,进行排种和种液的搅拌,在保证能排种均匀的同时,利用Solidworks进行了整机建模分析,优化了整体结构,省略了机械搅拌,简化了播种结构。2)设计了折射式分流装置,实现对各行混合种液均匀分配,通过对三种折射板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折射板。3)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排种和种液搅拌的调节阀开口面积、搅拌器出口面积。通过搅拌,使种子均匀悬浮在含有保水剂的种液中,以利水稻种子均匀的输送到分流装置中,避免了种子沉淀排不不均的问题。4)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种液输送量、种箱内种液量、作业速度、种子与种液配比、排种管直径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较优范围。5)以作业速度、种子与种液配比和种液输送量为试验变量,以播种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对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播种情况较均匀,在0.7m/s的作业速度牵下,种子和种液的配比在1:15,种液输送量为2.5m3/h的条件下,播种变异系数为18.7%。达到了设计要求。

马波涛[2](2019)在《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控制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河北省又属于极度缺水地区,而我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4.1%,缺水和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华北地区玉米播种后为保证出苗率通常在播后一周内进行浇水作业,但有些地区仍采用传统地表漫灌方式,严重浪费水资源,同时存在农民浇水排队耽误农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台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在播种同时进行施水作业,依据作业速度自主调节施水量以保证施水均匀性。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符合现代农业环保集约型理念,并有利于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节省农时。施水播种机以机械式居多,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分析了多种施水播种机结构后,确定了采用电控式施水方案。电控式施水相比机械式施水优点在于播种速度变化时,通过改变舵机开闭角度就能改变施水量,不会出现由于速度变大导致泵腔蓄水不充分的情况,若要改变基础施水量只需要在程序中更改相应数值即可,不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棘轮、泵腔等机械结构。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机械部分主要对播种单体进行了改进,使出水结构更为合理,将出水口设计在落种口前,有利于避免水对种子的冲击。设计了水箱支架并对支架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支架可承受压强远大于其最大形变时的压强。为避免地轮打滑导致计数不准确设计了一款测速轮,并使用EDEM软件对不同角度的防滑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防滑齿角度为45度时,测速轮受力更为平衡,扬尘更少。在多次试验中,测速轮均未出现滑移现象,后又应用于小麦播种机上。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编码器、大扭矩舵机、水位监测和报警模块。旋转编码器是主要测速器件,与测速轮同轴安装。单片机根据编码器发送的脉冲频率,计算出作业速度,并进一步控制舵机打开角度,从而改变出水量。除对播种机机械部分及控制系统设计外,还对水箱容积、安装位置及整机横向、纵向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水箱容积为1立方米,采用背负式安装方式,背负式相比拖车承载式,作业效率更高,在田间试验中,实测作业速度达到5.4km/h。通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出水量与舵机打开角度关系曲线进行拟合,找出了最佳拟合关系表达式为三次项形式。通过对田间试验数据的测量与统计,施水作业的种子发芽率较无施水作业的大大提高,出芽更快,且播深一致性有所提高。施水前土壤含水率为9.8%,施水播种作业23天后土壤含水率降为15.6%,此时仍处于适合苗期生长的含水率阶段。当施水量分别为670ml/m、300ml/m和240ml/m时,播后6天发芽率分别达到95.00%、88.77%、85.91%,而传统无施水播种的种子发芽率仅为63.38%。电控式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施水作业,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率,缓解了浇水排队耽误农时的问题,对于节约水资源意义重大。

丛锦玲[3](2014)在《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小麦、油菜是中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油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2012年播种面积约为700万公顷,但机械化播种水平仅为14.51%;小麦种植面积呈逐年增高趋势,2012年达2427万公顷,机械化播种水平为86.52%,但多以机械化条播为主。油菜、冬小麦均为秋冬种作物,特别是长江流域油菜与小麦播种期相邻、种植工序相似。为提高播种机具的利用率,实现一机兼播油菜小麦两类作物,研制了一种新型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本文基于负压气流吸种、正压气流投种的工作原理,集成气力式精密排种技术,针对油菜小麦物料特性差异大,创新性提出一种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式的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装置,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油菜与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及其机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开展了油菜、小麦的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的测试与分析,得出种子基本外形尺寸、种子千粒质量、自然休止角、种子内摩擦系数等,为排种器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负压吸种、正压投种的正负气压组合式原理,研制开发一种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兼用型排种器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2)分析研究了油菜小麦兼用型排种器的排种过程,利用力学解析方法,构建排种器主要工作过程的吸种、携种、投种过程中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分析确定了种子运移过程中不出现滑动、滚动时的条件及其结构参数、运行参数对种子运移过程的影响规律。由分析得知:充种区种子充填角γ与排种盘转速ω、排种盘半径,、导种条倾角900-θ及种子与导种条间和种子间的摩擦系数f1、f2相关;吸种与携种负压值与种子质量m、种子外形尺寸、排种盘直径d、型孔直径dx、吸种角度α及排种器转速ω相关;投种正压值与种子质量m、排种盘直径d、型孔直径dx、及排种器转速ω相关。(3)系统开展了油麦兼用型排种器台架预试验。初步确定排种盘型孔直圆柱形通孔,油菜排种盘型孔直径为1.2mm,小麦排种盘型孔直径为1.5mmm;小麦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为矩形并且呈I形排列。试验表明该排种器的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等性能指标受排种盘转速、正负压大小影响显着。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器转速、吸种区负压、投种区正压分别为18r/min、-2200Pa、400Pa时,油菜精量播种合格指数为90.02%,漏播指数为2.59%;当排种器转速、吸种区负压分别为15r/min、-2300Pa时,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时,小麦精量播种合格指数为90.62%,漏播指数为2.96%。(4)在分析研究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共性技术与公用主体结构特征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种兼用型内嵌入导种条式排种盘及其型孔结构,以实现油菜小麦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兼用。研究表明:吸种负压为-2900Pa、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可使小麦排种的平均合格指数相对提高30.76%,漏播指数相对降低38.61%;吸种负压为-900Pa、投种正压为500Pa时,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可使油菜排种的平均合格指数相对提高3.72%,漏播指数相对降低8.58%;在转速为20~30r/min时,排种性能均能满足油菜小麦兼用精量播种的要求,且排种器内嵌入导种条时对种子无机械损伤。(5)开展了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内嵌入导种条式排种器的充种、吸种、携种、投种四个工作过程在线观察与分析。研究得出:转速范围为10~45r/min时,排种器充种区种子充填角与转速线性相关,排种器内嵌入导种条时,其充种性能明显提高;吸种高度与种子进种口高度相关,进种口高度为47mm时,吸种高度与转速线性相关且拟合度最好;携种路径与转速相关,转速越高,其携种弧长越短;种子投种轨迹及投种过程中种子的位移与排种盘转速、排种盘半径及种子下落时间相关。转速越高时,投种轨迹拟合度越好,越接近平抛运动形成的抛物线,由此优化投种口宽度值为40mm。(6)开展了基于EDEM的种子流迁移规律的仿真分析,探索性开展了种子颗粒体及颗粒体群的速度、位移、合力与时间的作用机理:当排种器转速一定时,充种区颗粒体群生成后,充种区种子群位移随时间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种子群所受合力随时间趋于稳定,其运动速度在颗粒生成后呈小幅度波动变化,总体上趋于平稳,仿真结果与高速摄像得出分析结果一致;同时开展了基于ANSYS软件流体模块ANSYS/CFX和FLUENT的排种器负压气室气流速度场模拟研究,明确了不同型孔结构形状处的气流速度场的分布,得出当型孔为直圆柱孔形时,其气流速度场变化均匀,符合排种器对负压气流速度均匀稳定的要求。(7)开展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的田间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各行间排量一致性较好,播种油菜、小麦,其各行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同时开展了田间成苗率的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油菜基本苗为2.92万株/亩;小麦基本苗为3.92万株/亩,分蘖数约为3-10株,分蘖后约为25.48万株/亩。符合油菜、小麦种植农艺要求。利用测点法所开展的田间测产试验表明:油菜每亩预测产量为202kg;小麦每亩预测产量为480kg。创新点1:利用正、负气压组合式的基本原理,研制开发一种适合两种不同粒径的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创新点2:创新性提出一种兼用型内嵌入导种条式排种盘及其型孔结构,以实现油菜小麦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兼用。

王业成[4](2012)在《摩擦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排种器是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是保证精密播种机工作质量的前提。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播种机已成为实现高效、优质、低耗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本论文针对机械式排种器存在排种频率低、种子损伤率高等问题,结合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51043),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农业机械设计学、计算机仿真、高速摄影等理论和方法,对摩擦式排种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大豆种子物理力学特性研究为排种器的分析、设计提供了基本参数和设计依据。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部分大豆种子的长轴、短轴、中轴直径及单粒质量等数据,计算获得了大豆种子的算数平均径、几何平均径、单粒大豆体积、球形率、密度等基本物理参数;采用倾斜法测试了大豆与聚氯乙烯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有机玻璃的静摩擦系数;采用直接剪切法测试了大豆籽粒的内摩擦角;采用注入法测试了大豆籽粒的休止角;通过对整粒大豆的挤压试验,获得了大豆籽粒的最大挤压力、名义抗压极限、弹性模量。提出了摩擦充种原理,基于该原理设计了新型排种器。通过可行性试验研究表明:依靠摩擦元件、型孔轮对种子的摩擦力使种子流动、受压,来提高排种频率是可行的;立式圆盘结构在充种空间、清种形式等方面优于外窝眼式结构。设计了摩擦型立式圆盘排种器总体结构及壳体、摩擦式排种盘、充种结构、清种钢丝、型孔防堵机构、投种装置等关键部件。通过对充种力理论分析,获得充种区内种子群各横截面及纵向截面的压力。选用电测法采用全桥单片组桥方案测试了压板对种子的正压力,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排种器参数对种子正压力的影响。通过高速影像研究发现,种子充填可以分为直接滑入型孔、慢速挤入型孔、高线速度滑入型孔三种情况;型孔与种子之间的适应性对排种均匀性有较大影响。研究了排种盘转速对充种空间内流出种子粒数及每转流出种子粒数的影响。基于滑出、滚出型孔的清种原理,设计了新型清种结构。通过对常用的刚性清种板、弹性清种板、旋转清种轮清种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把种子受力分为滑出型孔可清种、保持在型孔内不可清种、自锁运动清种三种受力状态,并对种子自锁时运动清种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清种轮容易使种子滚出型孔的清种机理。设计了新型钢丝机械清种结构,对其清种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及运动仿真分析,探索钢丝清种机理。针对摩擦型立式圆盘排种器提出了采用重力、机械(钢丝)联合清种的方式,通过高速影像观察该方式清种效果良好。为了提高摩擦型立式圆盘排种器投种的精确性,减小投种过程中种子与土壤接触时种子滑移、弹跳对播种均匀性的影响,在直接投种排种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二次投种装置,来降低投种口高度,减小种子相对种沟的水平速度及下落速度,提高播种均匀性。对投种过程中的种子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及高速影像研究,研究了各因素对种子轨迹、速度、加速度及种子受力的影响,研究了排种盘转速对一次投种口位置、宽度及投种管长度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方法,对排种器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摩擦型立式圆盘排种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排种质量高,可以满足大豆作物高速精密播种的要求。

杨有刚[5](2010)在《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免耕地施水播种是春旱严重时夏粮抢种保苗的重要手段,对西部旱区农业增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传统的施水播种灌水后,土壤湿润区的水平方向尺寸是垂直方向的1.5~2.5倍。提高灌水下渗深度,减少水分蒸发,是施水播种技术进一步节水增效的新途径。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本文首先对施(坐)水播种灌水下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能加速灌水下渗的两种土壤状态,以及切块式和铲式两种土壤松耕方法。然后,探讨了切块式浅松法有利于灌水下渗的土壤结构体形状和大小,在陕西杨凌试验地(塿土)试验分析了切块式和铲式浅松法的松土灌水入渗效果,并与旋耕和免耕土壤施水效果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切块式浅松条件下的土壤湿润区数学模型。设计了具有切块式浅松功能、模拟人工挖穴作业的施水播种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结构更简单紧凑,具有铲式浅松和铲式开沟施水功能的施水播种联合作业机进行了田间试验。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中孔隙率的增加,是提高施水播种灌水下渗速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因此,首先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切块式浅松法,该方法产生的土壤结构体互相支撑,形成了有利于灌水下渗的大孔隙,并可以人为控制所切土块的大小,松土效果好,但刀具运动较复杂。其次,根据免耕地土壤较密实的特点,只在玉米种床部位灌水下渗的路径上铲式浅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微孔隙,这种方法对应的施水播种联合作业机,结构简单紧凑,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上,更具应用前景。2、当切块式浅松法产生的土壤结构体,最大尺寸范围为10~40mm时,灌水湿润峰下移速率大,遇水即散,含水率高,干容重小。使用的“Y”型刀具,自洁性好,切下的土块均匀度高,并分布于土层中上部,而碎土则基本位于土层中下部,灌水下渗快,无积水现象,土壤湿润区总体位置比免耕地和旋耕地对应的湿润区位置低13mm,总的水入渗深度比免耕地对应值提高约19.6mm,比旋松土壤对应值提高约24.6mm,灌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入渗深度的比值由1.27降低到0.8。合适的切土距离为10~30mm。3、针对切块式浅松法,建立了一种求解方便,由代数方程表示的灌水入渗数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可知,两者湿润区剖面面积的重合度达90%。松耕作业形成的土壤结构体尺寸,种穴或种沟深度等参数,对土壤湿润区宽度的减少,深度的增加有很大影响。4、针对铲式和切块式浅松法,建立并验证了施水播种穴施水量和开沟间歇施水每次施水量的理论计算模型。5、通过对种床下铲式浅松,开沟间歇施水播种机进行的田间试验表明:铲式浅松法松土施水后,水入渗平均深度为76.1mm,比免耕地对应值大4.8mm,比旋松土壤对应值大5.2mm,在地表下50mm处土壤含水率由施水前的6.5%,提高到施水作业后的15.7%,玉米出苗率和苗高等相关指标均合格。机具其他性能参数如:点播距合格率94.7%,变异率4.6%,重播指数1.82%,漏播指数2.19%,种子离水湿润中心距的合格率96%,种水同穴率99.7%等,均满足农艺要求。研究的创新之处:1、提出了通过合理的松耕方法,增加土壤的孔隙率,增加施(坐)水播种灌水下渗速度和深度的方法。2、提出了一种能在土壤中形成大孔隙的切块式浅松法,该松耕方法形成的土壤结构体集中于松土层上部,有利于灌水下渗。3、提出了两侧土壤保持免耕状态下的带状铲式浅松法,增加灌水下渗路径上土壤的微孔隙率,提高灌水下渗速度和深度的方法。

牟楠,刘洪祥,陈凤[6](2008)在《2BQMS-2型免耕坐水精密播种施肥机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免耕坐水精密播种施肥机的主要关键部件基础上,对免耕坐水精密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了设计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张桂华,聂鹏,连永利,曾玲玲,胡继芳[7](2008)在《半干旱地区抗旱保苗综合技术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齐齐哈尔市春季大部分农区处于干旱、重干旱状况,出现播期干旱、底墒严重缺乏,153万hm2耕地受影响。针对春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提出积极预防、主动出击、科学谋划、合理耕作、高效栽培综合技术措施。

金诚谦[8](2006)在《坐水播种机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国家“863”节水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行走式多功能抗旱灌溉机具与成套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开发”中的子项目“新型坐水播种机研究与开发”项目,完成坐水播种机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建立了坐水播种机仿行机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阐明了开沟深度稳定性与结构参数、土壤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2.建立了坐水播种机双圆盘开沟器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沟形与圆盘开沟器结构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参数下的沟底形状。3.建立了排种器离散元法分析模型,种子的运动数学模型和力学数学模型。介绍了种子的生成、邻居搜索与接触判定算法。仿真分析了排种器工作过程。4.建立了坐水播种机粒距动态分布模型.并对玉米的粒距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对种子在输种管内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描述。5.建立了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关键部件设计参数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了穴灌溅水范围与喷水口内径、喷水口安装高度、机组作业速度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编制程序,绘制了曲线。

陈志刚[9](2006)在《机械夹持式番茄排种器排种机理研究及计算机分析》文中认为精密播种技术有省工、省时、增产的优点,是当今播种作业的发展方向。精密排种器是影响精密播种质量的关键部件,提高作业效率是精密播种机发展的重要一环,精密排种器以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当前,气力式精密排种器的排种频率已能基本满足高速作业的要求,然而由于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在我国农村普及,机械式精密排种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其排种频率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高速作业的要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由于精密播种可以保证种子在田间最合理分布,播种量精确,株距均匀,播深一致,为种子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最佳条件,可以大量节省种子,减少田间间苗用工,保证作物稳产高产,但是对种子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为发展新疆番茄产业,番茄精密播种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迫切。目前使用番茄点播器大都是在原有的其他类型播种机械上改进而来的,存在播种量大,播种量不稳,断行多,播深难以控制等缺点。番茄精量点播器的开发和研制符合当前新疆农业的发展要求,精少量播种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内容,采用此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番茄的种植效益,增强新疆番茄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外引进的机型虽然可以实现精量播种,但不适应新疆的种植现状,因此,本次设计的目的是根据新疆番茄种植面积的发展趋势,设计目前比较理想的机型用于生产。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机械式番茄精密排种器,通过分析以往的排种器及文献资料,确定了本次设计的方案。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对番茄排种器结构设计和排种工作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充种、清种、护种和投种的工作过程)建立了该排种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2、建立了番茄排种器的虚拟样机,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对番茄排种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3、通过试验进一步证明本次设计的排种器的合理性,找出最佳排种速度,并确定本次所设计排种器的技术性能指标。本研究为进一步的试验优化设计打下基础,同时为设计新的精密排种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利强[10](2006)在《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水资源短缺、旱灾频繁,特别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十分紧缺,各种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受到普遍重视。其中抗旱播种技术是旱作农业技术的关键,而坐水播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旱播种技术。近年来,在国家科研资金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加大了坐水播种技术的研究力度,相继研制出多种坐水播种机械。但是,截至目前,在机械化坐水播种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穴灌水量不确定、种-水难同位,坐水过程灌溉水飞溅,播深、粒距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连续近三年时间结合国家“863”节水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行走式多功能抗旱灌溉机具与成套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开发”与坐水播种示范地的生产实际,针对机械化坐水播种技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概括如下: 1.通过玉米种植试验,测定了试验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能够保证玉米种子发芽出土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临界土壤含水量)、供试土壤的玉米凋萎系数、以及玉米坐水播种时合理的穴灌水量。试验得出结论:要满足玉米的出苗需要,播种时种层土壤的重量含水量不得低于的临界土壤含水量14%;供试土壤的玉米凋萎系数为7.3%;当穴灌水量为80ml时,种穴土壤含水量、发芽出土率、苗的长势等基本能够满足坐水播种对水分的需要,为了保险起见,确定100ml水量为坐水播种的设计穴灌水量。 2.针对当前坐水播种机具存在的种、水播施难同位等问题,提出了“开沟-种、水同时播施-覆土-镇压”的机械作业新工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地轮泵与同步信号控制两种水路组成的新型穴播穴灌坐水播种机,并对同步信号控制水路系统关键部件建立了其设计参数的数学模型,利用惩罚函数法和Matlab提供的优化函数对模型参数进行求解、优化,并研制了样机,通过样机室内试验测得该关键部件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为水路系统其他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 3.利用地轮泵水路穴灌坐水播种机样机单体,对穴灌水溅水范围进行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穴灌水溅水范围主要受喷水口内径、喷水口安装高度和机组作业速度三个因素的影响,并得出了三个因素对溅水范围影响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响应曲面法分析,确定影响溅水范围的因素重要性顺序为:机组作业速度>喷水口安装高度>喷水口内径;且随着喷水口内径的增大,穴灌水溅水范围呈先略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喷水口安装高度对穴灌水溅水范围的影响趋势与喷水口内径相似;随着机组作业速度的增加,穴灌水溅水范围明显增大。利用有约束非线性优化理论对回归方程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一组最优的参数组合。 4.建立了坐水播种过程灌水冲击种沟沟底的灌溉水柱冲击模型,并对该模型的自

二、多功能坐水点种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功能坐水点种器(论文提纲范文)

(1)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水稻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1.3 水稻流体播种技术的提出
    1.4 流体播种机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的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设计
    2.1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2.2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的关键零部件设计
    2.3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虚拟装配与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稻种子在种液中的动力学分析
    3.1 水稻种子在混合种液中受力分析
    3.2 输种管内种液的压力损失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的参数确定
    4.1 节流阀的流量确定
    4.2 搅拌器的推力确定
    4.3 取种器进出口流量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的试验研究
    5.1 分流器分流性能试验
    5.2 种液输送量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5.3 种箱内种液量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5.4 作业速度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5.5 种子与种液配比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5.6 排种管直径对播种均匀度的影响
    5.7 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正交试验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控制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玉米需水特性研究现状
    1.4 玉米施水播种技术研究现状
        1.4.1 坐水播种技术产生背景
        1.4.2 坐水播种技术水分运动相关理论的研究
        1.4.3 坐水播种施水量方面的研究
    1.5 国内坐水播种机械研究现状
        1.5.1 国内条灌坐水播种机械研究现状
        1.5.2 国内穴灌坐水播种机械研究现状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文献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
        1.6.2 模拟法
        1.6.3 试验研究法
        1.6.4 技术路线
2 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控制系统设计
    2.1 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控制系统方案
    2.2 STC15W408S单片机
        2.2.1 单片机指令执行过程
        2.2.2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2.3 测速模块设计
        2.3.1 编码器的选择
        2.3.2 数码管显示模块
    2.4 施水控制模块
        2.4.1 水管口径参数的确定
        2.4.2 舵机扭矩参数的确定
        2.4.3 DH-03X舵机控制方式
    2.5 水位监测模块
    2.6 声光报警模块
        2.6.1 蜂鸣器报警
        2.6.2 发光二极管报警
    2.7 基于Keil软件的编程
    2.8 基于Protues的仿真调试
    2.9 基于STC-ISP的程序烧录
    2.10 程序流程图
3 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主要机械部分设计
    3.1 播种单体及排种器的选用
    3.2 水箱支架设计及其应力分析
    3.3 测速轮设计与仿真分析
        3.3.1 测速轮安装方式
        3.3.2 基于EDEM的仿真分析
    3.4 分水器的设计
    3.5 水箱设计容量及安放
        3.5.1 .水箱安放位置
        3.5.2 水箱容积的确定
        3.5.3 机组横向稳定稳定性计算
        3.5.4 机组纵向稳定性计算
    3.6 出水口位置
4 室内试验与田间试验
    4.1 室内流速数据
    4.2 SPSS拟合曲线分析
    4.3 田间试验
        4.3.1 实验条件
        4.3.2 实验方法及结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排种器研究现状
        1.3.1 排种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1.3.2 国外排种器研究现状
        1.3.3 国内排种器研究现状
        1.3.4 ANSYS与EDEM在排种器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1.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设计
    2.1 引言
    2.2 油菜、小麦机械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与分析
        2.2.4 结果与分析
    2.3 油菜小麦兼用型精量排种器设计方案
    2.4 排种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5 排种器主要参数分析
        2.5.1 排种器基本结构参数
        2.5.2 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
        2.5.3 排种器工作参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排种机理解析
    3.1 引言
    3.2 充种机理解析
        3.2.1 充种区种子力学解析
        3.2.2 充种区种子充填角
    3.3 吸种机理解析
        3.3.1 吸种无滑动的力学解析
        3.3.2 吸种无滚动的力学解析
    3.4 携种机理解析
        3.4.1 携种无滑动的力学解析
        3.4.2 携种无滚动的力学解析
    3.5 投种机理解析
        3.5.1 正压投种力学解析
        3.5.2 自重投种力学解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性能预试验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设备
        4.2.1 JPS-12型计算机视觉排种器试验台
        4.2.2 试验材料
    4.3 排种盘结构参数对排种性能指标的试验与分析
        4.3.1 排种盘型孔
        4.3.2 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
    4.4 运行参数对排种性能指标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4.4.1 排种器转速
        4.4.2 吸种负压
        4.4.3 投种正压
    4.5 种子机械损伤试验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器仿真研究
    5.1 引言
    5.2 EDEM对充种过程的仿真分析
        5.2.1 颗粒模型
        5.2.2 力学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5.2.3 EDEM仿真
        5.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ANSYS对排种器气室的仿真
        5.3.1 排种器负压区气室结构
        5.3.2 气室流场模型的建立及其前处理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排种过程解析与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高速摄像技术简介
    6.3 排种盘结构优化
    6.4 排种器排种过程的高速摄像试验与分析
    6.5 充种性能解析
        6.5.1 充种区种子群形态
        6.5.2 充种角与充种弧长
    6.6 吸种性能解析
        6.6.1 转速与吸种性能
        6.6.2 进种口高度与吸种性能
    6.7 携种过程解析
        6.7.1 携种角
        6.7.2 携种弧长
    6.8 投种性能解析
        6.8.1 正压投种性能解析
        6.8.2 自重投种性能解析
    6.9 油菜小麦兼用型排种盘的排种器排种性能测试与分析
    6.10 田间试验
        6.10.1 田间播种试验
        6.10.2 田间预测产量
    6.11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注释说明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与专利

(4)摩擦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 精密排种器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豆种子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大豆基础物理参数测试
        2.1.3 大豆摩擦特性测试
        2.1.4 大豆种子挤压试验
    2.2 测试结果分析
        2.2.1 大豆基础物理特性
        2.2.2 大豆摩擦特性
        2.2.3 大豆抗压特性
    2.3 小结
第三章 摩擦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
    3.1 排种器技术要求
    3.2 排种器研究方案
        3.2.1 摩擦型外窝眼式排种器研究方案
        3.2.2 摩擦型圆盘排种器研究方案
    3.3 摩擦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
        3.3.1 总体结构
        3.3.2 工作原理
        3.3.3 排种器的特征结构
    3.4 小结
第四章 摩擦式排种器充种过程研究
    4.1 充种力理论分析
        4.1.1 横向面充种力分析
        4.1.2 纵向面充种力分析
    4.2 压板压力的测试方法
        4.2.1 测试原理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测试方案
    4.3 试验方法
        4.3.1 响应函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
        4.3.2 试验设计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4.4.2 压板压力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摩擦式排种器清种过程研究
    5.1 常用清种器清种过程分析
        5.1.1 清种过程种子受力分析
        5.1.2 清种过程种子运动分析
    5.2 钢丝清种原理
        5.2.1 静力学分析
        5.2.2 运动学分析
        5.2.3 运动仿真分析
    5.3 清种方案
    5.4 清种装置的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摩擦式排种器投种过程研究
    6.1 投种方案
    6.2 投种初始位置的确定
    6.3 投种过程种子运动分析
    6.4 仿真分析
    6.5 投种管的设计
    6.6 小结
第七章 摩擦式精密排种器性能试验研究
    7.1 试验材料与设备
        7.1.1 试验材料
        7.1.2 精密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
    7.2 试验方法
        7.2.1 排种器性能评价方法
        7.2.2 响应函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
        7.2.3 试验设计
    7.3 试验结果与分析
        7.3.1 试验结果回归分析
        7.3.2 各因素对响应函数影响分析
        7.3.3 优化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摩擦式排种器试验研究
    8.1 充种机理
    8.2 清种机理
    8.3 投种机理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5)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性耕作及其土壤松耕技术
        1.1.1 保护性耕作的意义
        1.1.2 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松耕技术
    1.2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施水播种技术
        1.2.1 施水播种的背景
        1.2.2 施水播种技术研究现状
        1.2.3 保护性耕作与施水播种技术的集成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影响灌水下渗的因素分析和土壤结构体的水入渗试验
        1.4.2 切块式和铲式浅松方法的松土效果
        1.4.3 切块式和铲式浅松土壤的田间灌水入渗试验
        1.4.4 切块式浅松条件下土壤湿润区数学模型的建立
        1.4.5 具有切块式浅松功能的坐水播种机设计和机组稳定性分析
        1.4.6 铲式浅松开沟施水播种机的田间试验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影响灌水下渗的因素分析和适宜的土壤松耕方法
    2.1 灌水下渗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回土量的影响
        2.1.2 施水量的影响
        2.1.3 种穴直径或种沟宽度的影响
        2.1.4 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2.1.5 种床下土壤孔隙率的影响
    2.2 增加灌水下渗速率和深度的土壤状态
    2.3 土壤松耕方式的适应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切块后土壤结构体的容重和灌水入渗结果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装置
        3.1.3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灌水湿润峰在结构体中的移动速率
        3.2.2 结构体孔隙率与湿润峰下移速率的关系
        3.2.3 结构体水入渗后的含水率
        3.2.4 土块容重的试验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切块式和铲式浅松方法的松土效果
    4.1 试验机具和方法
        4.1.1 松土刀具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切块式浅松法试验结果
        4.2.2 铲式浅松法试验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切块式和铲式浅松土壤的田间灌水入渗试验
    5.1 试验机具与方法
        5.1.1 试验机具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铲式浅松、免耕和旋耕土壤的开沟间歇施水深度
        5.2.2 切块式浅松、免耕和旋耕土壤的穴灌水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切块式浅松条件下土壤湿润区数学模型的建立
    6.1 土壤湿润区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6.1.1 土壤湿润区的形成过程
        6.1.2 土壤湿润区的深度分析
    6.2 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和湿润区尺寸计算
        6.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6.2.2 灌水累积入渗量的变化规律
        6.2.3 湿润区的尺寸计算
    6.3 土壤湿润区常规方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尺寸计算
    6.4 影响土壤湿润区形状和尺寸的因数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切块式浅松施水播种机的设计
    7.1 播种机组总体设计
        7.1.1 国内外穴播机械特点
        7.1.2 整机设计原则
        7.1.3 整机设计思路
        7.1.4 玉米穴播穴灌播种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7.2 浅松作业工艺和浅松运动的机构实现方法
        7.2.1 浅松作业工艺特点
        7.2.2 浅松机构设计要求
        7.2.3 浅松机构的工作原理
        7.2.4 浅松机构主要技术参数的研究
    7.3 挖穴铲部件设计
        7.3.1 挖穴铲部件总成
        7.3.2 挖穴铲主要工作参数
        7.3.3 挖穴铲工作过程
    7.4 施水播种穴灌水量的确定
        7.4.1 穴施水量的一般数学模型
        7.4.2 灌水量的确定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铲式浅松开沟施水播种机的特点和田间试验
    8.1 表土作业工艺和浅松机构的设计要求
        8.1.1 播种前表土铲式浅松作业工艺特点
        8.1.2 浅松机构设计要求
    8.2 2BSSF-3 型浅松开沟间歇施水播种机的参数分析和特点
        8.2.1 施水播种灌水量的确定
        8.2.2 播种机的功率确定
        8.2.3 播种机的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
    8.3 2BSSF-3 型浅松间歇施水播种机的田间试验
        8.3.1 试验材料、机具与方法
        8.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坐水播种机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1.1 项目的背景
        1.1.2 课题的主要任务
        1.1.3 本论文的目标及意义
    1.2 仿真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运用
    1.3 系统仿真方法在播种机上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思路和实现技术路线
    1.5 系统设计的过程和软件开发步骤
        1.5.1 系统设计的过程
        1.5.2 仿真软件的开发步骤
        1.5.3 硬件和软件平台的选择
2. 2BSF-4型坐水播种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概述
    2.2 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坐水播种机挂接仿行机构仿真分析
    3.1 概述
    3.2 坐水播种机挂接仿行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坐水播种机双圆盘开沟器仿真分析
    4.1 概述
    4.2 坐水播种机双圆盘开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4.2.1 双圆盘开沟器的运动方程
        4.2.2 沟底形状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仿真分析
        4.3.1 双圆盘开沟器运动轨迹的仿真
        4.3.2 双圆盘开沟器沟底形状的仿真
    4.4 结论
5. 坐水播种机排种器仿真分析
    5.1 概述
    5.2 几个定义
    5.3 排种器边界离散元法分析模型的建立
        5.3.1 AutoCAD第三代开发工具简介
        5.3.2 图形边界模型的建立步骤
        5.3.2.1 CAD模型的获取、基本图元的识别和分解
        5.3.2.2 运动属性添加及图元合并
        5.3.2.3 数据存储及数据库设计
        5.3.2.4 确定坐标原点及视图范围
    5.4 散粒体和边界模型的生成
        5.4.1 散粒体的生成
        5.4.2 边界模型的生成及数据结构
    5.5 邻居搜索及接触判断
    5.6 离散元法计算
    5.7 动态显示和仿真
    5.8 数据传递及数据结构
    5.9 内窝孔中种子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5.10 仿真分析
    5.11 本章小结
6. 坐水播种机粒距分布仿真分析
    6.1 概述
    6.2 播种机田间植株分布数学模型
        6.2.1 单粒充填时实际粒距分布
        6.2.2 考虑排种器充填性能时粒距分布
        6.2.3 考虑弹跳滚动位移后粒距分布
        6.2.4 覆土对粒距的影响
        6.2.5 输种管对粒距的影响
    6.3 田间植株分布计算机仿真
        6.3.1 充种阶段仿真
        6.3.2 投种阶段仿真
        6.3.2.1 投种角
        6.3.2.2 排种轮角速度
        6.3.2.3 种子弹跳滚动位移和覆土距离
        6.3.3 种子倒位处理
    6.4 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仿真分析
    7.1 概述
    7.2 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7.2.1 水路系统基本参数确定
        7.2.2 穴灌溅水范围数学模型的建立
    7.3 水路系统仿真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系统试验验证
    8.1 试验条件
    8.2 单体性能试验测试
    8.3 试验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机械夹持式番茄排种器排种机理研究及计算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播种机具发展简史及其种类
    1.2 国内外排种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目前我国排种器概况
        1.2.2 排种器的新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番茄的产业状况
        1.3.2 番茄排种器的研究的可行性及市场调查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主要研究目标
    1.6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番茄排种器的结构设计基础
    2.1 番茄种子的物理特性和种植特性
    2.2 番茄排种器排种器的设计方案
    2.3 番茄排种器的结构参数设计
        2.3.1 结构组成及特点
        2.3.2 主要参数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夹持式点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机理研究
    3.1 机械夹持式点播器的工作原理
    3.2 机械夹持式点播器的充种过程分析
        3.2.1 充种过程及运动分析
        3.2.2 充种过程中种子受力分析
    3.3 机械夹持式点播器的清种和护种过程分析
    3.4 机械夹持式点播器的投种过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ROE 及ADAMS 的番茄精密排种器的建模及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4.1 概述
        4.1.1 虚拟样机技术
        4.1.2 虚拟样机技术在农机产品开发中的实现
    4.2 基于 ADAMS 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软件的基本算法
        4.2.1 ADAMS 建模基础
        4.2.2 ADAMS运动学分析
        4.2.3 ADAMS动力学分析
    4.3 番茄精密排种器的三维实体建模及虚拟装配
    4.4 番茄精密排种器的动力学仿真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
    5.1 台架试验
        5.1.1 设备简介
    5.2 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5.2.1 排种器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5.2.2 排种器正脚试验设计
        5.2.3 正交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
        5.2.4 试验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结论
    6.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资源与节水早作农业概况
        1.1.1 全球水资源现状
        1.1.2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1.3 我国农业用水与干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4 旱作节水农业概况
        1.1.5 发展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2 坐水播种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 坐水播种技术的特点与意义
        1.2.2 坐水播种机的发展概况
        1.2.3 我国坐水播种机需重点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坐水播种土壤临界含水量与穴灌水量的确定
    2.1 概述
    2.2 坐水播种临界土壤含水量的确定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2 分析与结论
    2.3 穴灌坐水播种穴灌水量的确定
        2.3.1 实验条件
        2.3.2 试验方案
        2.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玉米穴灌节水效率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种水同位坐水播种机及其水路系统的设计与参数优化
    3.1 概述
    3.2 地轮泵注水方案
        3.2.1 地轮泵穴灌坐水播种机总体结构与布置
        3.2.2 地轮泵穴灌坐水播种机工作原理
        3.2.3 地轮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
        3.2.4 地轮泵工作原理及参数设计
        3.2.5 地轮泵水路系统排种-喷水口的结构设计
        3.2.6 排种-喷水口活门开闭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3.2.7 排种-喷水口活门开闭系统凸轮轮廓线的结构设计
        3.2.8 种水入穴原理
    3.3 同步信号控制系统注水方案
        3.3.1 概述
        3.3.2 同步信号控制系统穴灌坐水播种机总体结构与布置
        3.3.3 同步信号控制系统穴灌坐水播种机工作原理
        3.3.4 同步信号注水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电路
        3.3.5 注水、播种过程在时间轴上的相位关系
        3.3.6 时间分度轮的结构与技术参数
        3.3.7 水阀结构参数的确定优化
        3.3.8 喷水口结构设计
        3.3.9 输水管管长与管径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穴灌溅水范围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穴灌过程影响溅水范围主要参数研究
        4.2.1 喷水口内径对溅水范围的影响
        4.2.2 喷水口安装高度对溅水范围的影响
        4.2.3 机组作业速度对溅水范围的影响
    4.3 穴灌溅水试验方案设计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拟合不足与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4.4.2 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
        4.4.3 因素重要性分析
        4.4.4 单因素效应分析
        4.4.5 双因素效应分析
        4.4.6 影响穴灌溅水范围试验参数的优化求解
    4.5 试验结论
第五章 灌水水柱在种沟内的动态规律
    5.1 概述
    5.2 灌溉冲击水柱灌水水柱在种沟内的水力特征
        5.2.1 灌水水柱冲击模型
        5.2.2 灌溉水柱自由下落与冲击沟底段
        5.2.3 灌溉水柱贴沟底流动段
    5.3 沟底冲击面上的压强
第六章 穴灌水柱对沟底冲击压力试验研究
    6.1 概述
    6.2 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6.2.1 随机信号时域分析的统计特征
        6.2.2 随机信号的频域特征分析
        6.2.3 自相关函数R(τ)约和功率谱G(f)的快速傅立叶变换估计
    6.3 穴灌水柱对沟底冲击压力的测定
        6.3.1 冲击力的测量与试验系统
        6.3.2 穴冲击力测试试验方案与冲击压力信号采样参数的确定
        6.3.3 灌水水柱冲击压力统计特征的试验研究
第七章 穴灌坐水播种机整机结构及性能试验
    7.1 穴灌坐水播种机行车路线与水箱容积的确定
    7.2 牵引机组操纵稳定性分析
    7.3 整机结构设计过程
        7.3.1 地轮泵水路型第一代样机
        7.3.2 地轮泵水路型第二代样机
        7.3.3 同步信号水路型样机
    7.4 整机性能试验
        7.4.1 地轮泵穴灌坐水播种机田间试验
        7.4.2 同步控制系统穴灌坐水播种机室内单体试验
        7.4.3 地轮泵与同步控制系统穴灌坐水播种机试验效果对比分析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多功能坐水点种器(论文参考文献)

  • [1]泵流式水稻流体播种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 张宇.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2]玉米精准施水播种机控制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研制[D]. 马波涛.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3]油菜小麦兼用型气力式精量排种系统及其机理研究[D]. 丛锦玲.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4]摩擦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业成. 沈阳农业大学, 2012(01)
  • [5]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D]. 杨有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8)
  • [6]2BQMS-2型免耕坐水精密播种施肥机的设计研究[J]. 牟楠,刘洪祥,陈凤.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04)
  • [7]半干旱地区抗旱保苗综合技术对策[J]. 刘玉涛,王宇先,张桂华,聂鹏,连永利,曾玲玲,胡继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4)
  • [8]坐水播种机系统仿真分析与设计[D]. 金诚谦.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9]机械夹持式番茄排种器排种机理研究及计算机分析[D]. 陈志刚. 石河子大学, 2006(11)
  • [10]穴灌坐水播种机水路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利强. 沈阳农业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多功能水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