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探析

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探析

修胜涛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教育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育教学研究专家的专利,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自主性增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者的地位以及研究与工作之间的“共生互补”的关系,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必然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64-0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教师自主性增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者的地位以及研究与工作之间的“共生互补”的关系,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目前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由来已久,早在1926年,国外就有学者在《教师的研究》一书中表达了理想:“教师有研究的机会,如果抓住了这种机会,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发展教学技术,而且将赋予教师的个人工作以生命和尊严。”

此后,不断有学者强调教师需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他们认为教师开展研究活动有两个理由:(1)这种研究具有训练的价值;(2)有助于提供大量的有关教育的科学信息。

1.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是沟通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在教育课教学活动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脱节成为阻碍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鸿沟。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教育研究过于脱离现实背景。许多教育研究者也逐渐接受哈贝马斯(JiirgenHabermas)的观点:科学概括出来的知识并不能直接指导社会实践,还必须有一个“启蒙过程”以使得处于特定情境中的实践者能够对自己所处的情景有所真正的理解,并做出明智而谨慎的决定。教师参与教育学术研究就包含了这个“启蒙”过程,只有教师主动研究和反省,主动地理解认识“官方课程”,根据具体情况把“官方课程”转变为自己的操作性的课程,教育改革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教师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将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丰富而生动地结合起来。

2.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经验性知识,注重对实践性问题的研究和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主动谋求发展,而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无疑是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文化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效展开的途径。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善,从而有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的、以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对象的研究是自我反省,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因此,它有利于教师主动构建自己对课程、教学等方面问题的理解,是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也就是说,教师将有能力通过较为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以及其他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同时这种研究也有可能带来关于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重要发现,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3.教育实践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

教育发生在极其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它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指向我们理想的未来;它既关系这个人发展的问题,也是一种产生社会性后果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些现实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控制活动,教师也不是“技术操作工”。教育本身及教育所处的复杂环境,使得从事教育的人必须基于对实践的反思而做出许多决定,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行为目标以及可能的后果进行思考和判断。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效率,教师必须学会做出实践决策,而不仅仅是某种抽象指令的简单执行者。

4.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基础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小学又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起步阶段。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对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科研的活动,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学研究带动教育研究,以教育研究促进教育改革,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有裨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也是他们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把学术研究看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做学术研究是为了解决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此外,教师从事学术研究有利于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形成强烈的教学科研意识。

二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性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时缺少教学与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加上平时教育教学任务重以及思想上的一些顾虑,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不敢迈出第一步。但从现在的教育教学实际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许多有利条件已经具备。

1.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现实基础

从宏观上说,在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供了时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改革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在改革的各个环节中,一线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的全程参与,改革才能取得成效,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已成为培训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校本教研的逐步展开,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也成为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科研中,他们的教学随笔、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虽然与传统的“科研论文”、“科研报告”相比略显幼稚,但是它们却饱含着教师对教学活动中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思考。它好比广袤草原上的星星之火,为教师将来的科研发展积累着能量。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教师和学校在课程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了现实基础

2.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的地位,为从事科研活动者提供了客观可能

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的问题及概念体系和规律都必须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被发现归纳和总结,广大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科学的具体实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小学教师比大学研究人员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中外教育史也表明,大凡著名的教育家首先都是教育实践者,然后才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自己的理论,成为著名的学者、专家。

3.教研结合,教研相长

中小学教师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和管理中。有人认为,教育科研挤占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这种错误的假设源于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将教育科研与教育工作截然分开,没有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共生互补”的关系。

事实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研究,其目的不是给教育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育教学活动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尽管在教育科研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熟练掌握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就演变成研究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当教师从自己的教育研究中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策略时,就可能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各种“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因此,从长远来看,教育教学研究不仅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反而会由于教师能力的提高、有效策略和方法的掌握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Corey,S.ActionResearchtoImproveSchoolPractice.TeachersCollege,ColumbiaUniversity,1953(20)

[2]徐斌艳、吴刚.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课程改革教师新思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B/OL],2001.6.8

[4]刘文甫、李国元.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7)

标签:;  ;  ;  

中小学教师学术研究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