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条件下桩板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分析

地震条件下桩板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分析

论文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是中国大陆内强震活动频率最高的地区。玉蒙铁路全线位于高烈度地震区(8度),该线大量使用了桩板墙结构。桩板式挡土墙是由抗滑桩发展而来的,桩板式挡土墙可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区的路堑和路堤支挡,也可用于滑坡等特殊路基的支挡。本文结合《高烈度地震区膨胀岩(土)路堑支护结构试验研究》科研项目,对地震力作用下的桩板墙结构进行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归纳整理了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桩板结构的理论研究概况以及结构形式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另外,还对国内外在滑坡推力分布图形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桩板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以玉蒙铁路DK125+020处双排桩板墙工点为参考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核动力设计研究院的大型地震模拟试验台,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来研究分析不同结构形式(单排桩板结构、双排桩板结构)在不同加载状态下(静力、0.1gx、0.2gx、0.3gxz、0.4gxz、0.5gxz、0.7gxz、0.9gxz)的桩身受力、土体加速度、桩身变位变化情况,并比较单排桩、双排桩板结构对边坡的不同支护效果。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对试验值进行计算,分析单排桩、双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在静力、0.1gx、0.2gx、0.3gxz、0.4gxz、0.5gxz几种工况中桩体对于边坡的支护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双排桩试验模型中上排桩的桩后受力占滑坡推力的比值,提出了本文的双排桩板结构模型中上、下排桩对于滑坡推力的不同分担比。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了静力状态和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力作用下桩前、后土压力分布、桩后土体加速度分布和桩体位移的一些规律。另外对于双排桩板结构,作者通过对比理论计算和试验值计算结果,得出了上、下排桩对于滑坡推力的不同分担比,可为桩板墙的抗震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 1.3 桩板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1 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
  • 1.3.2 结构形式的发展概况
  • 1.3.3 桩板结构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抗滑桩板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
  • 2.1 概述
  • 2.2 滑坡推力分布与计算
  • 2.3 抗滑桩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计算步骤
  • 2.3.1 抗滑桩设计的一般要求
  • 2.3.2 抗滑桩设计的计算步骤
  • 2.4 抗滑桩的内力计算方法
  • 2.4.1 弹性桩内力计算
  • 2.4.2 刚性桩内力计算
  • 2.5 挡土板设计理论
  • 2.5.1 挡土板上荷载分布及计算
  • 2.5.2 挡土板的验算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
  • 3.1 振动台试验概述
  • 3.1.1 振动台试验机理
  • 3.1.2 试验地点和设备技术指标
  • 3.2 试验研究背景
  • 3.3 试验研究内容
  • 3.4 试验方案
  • 3.4.1 模型设计
  • 3.4.2 试验过程
  • 3.4.3 试验加载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试验结果分析
  • 4.1 试验时程曲线
  • 4.1.1 单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
  • 4.1.2 双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
  • 4.2 单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数据分析
  • 4.2.1 桩后和桩前总土压力、动土压力
  • 4.2.2 桩后土体加速度
  • 4.2.3 桩顶位移
  • 4.3 双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数据分析
  • 4.3.1 桩后和桩前总土压力、动土压力
  • 4.3.2 桩后土体加速度
  • 4.3.3 桩顶位移
  • 4.4 单排桩、双排桩板结构试验模型数据对比分析
  • 4.4.1 桩后和桩前总土压力、动土压力对比
  • 4.4.2 桩后土体加速度对比
  • 4.4.3 桩顶位移对比
  •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试验模型理论计算分析
  • 5.1 传递系数法简介
  • 5.2 土体参数和计算断面图选取
  • 5.3 桩体桩后受力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5.4 桩体桩后受力试验值计算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排桩结构尺寸效应对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分析[J]. 建筑结构 2019(S2)
    • [2].地基土预加固对双排桩结构内力和位移影响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8)
    • [3].门架式双排桩结构模型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J]. 公路 2017(04)
    • [4].H型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J]. 城市建筑 2020(02)
    • [5].H型双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J]. 大众标准化 2019(18)
    • [6].拉锚式双排桩围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7(03)
    • [7].非常规双排桩在山地建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 2016(06)
    • [8].双排桩在淤泥质土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5(02)
    • [9].锚索双排桩与刚架双排桩的对比研究[J]. 岩土力学 2011(06)
    • [10].h型双排桩悬臂长度有限元分析与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7(01)
    • [11].门架式双排桩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边坡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 铁道建筑 2009(06)
    • [12].门架式双排桩受力位移特性分析[J]. 铁道工程学报 2009(06)
    • [13].双排桩复合锚固支护体系的数理模拟分析研究[J]. 陕西水利 2019(02)
    • [14].静动力作用下的双排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J]. 防灾减灾学报 2017(02)
    • [15].铁路振动作用下双排桩屏障隔振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11)
    • [16].隧道深基坑双排桩防护结构的应用研究[J]. 湖南交通科技 2019(02)
    • [17].双排桩与竖向锚杆结合的基坑新型支护方法探讨[J]. 土工基础 2017(06)
    • [18].深基坑双排桩围护变形与受力特征分析[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6(S1)
    • [19].悬臂双排桩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应用[J]. 建筑技术开发 2008(08)
    • [20].株洲二线船闸深基坑双排桩结构的受力特性[J]. 水运工程 2019(03)
    • [21].双排桩支护体系在诺展星座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18(14)
    • [22].基于有限元的分析与配筋法在双排桩-锚杆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8(04)
    • [23].运营煤矿槽仓高低双排桩的边桩内力计算[J]. 煤炭技术 2015(03)
    • [24].软土地区拱形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监测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19(06)
    • [25].软土基坑双排桩加固有限元计算分析[J]. 土工基础 2018(02)
    • [26].浅析双排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 2018(05)
    • [27].软土基坑采用双排桩-锚索复合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测试与模拟[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06)
    • [28].软土深基坑双排桩-锚耦合支护技术研究[J]. 水力发电 2016(05)
    • [29].双排桩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中华建设 2012(07)
    • [30].矩形双排桩深基坑支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建设科技 2009(03)

    标签:;  ;  ;  ;  ;  

    地震条件下桩板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