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初探

数学思想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初探

关键词:数学思想;二分法;数形结合;数学建模;古诗鉴赏

本文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关注高考古诗鉴赏教学实践,不希求能形成一种模式,但希望能丰富古诗鉴赏教学实践,有益于古诗鉴赏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数学思想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其中所发现、感悟到的问题,对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数学思想十分精深,本文不对数学思想本身作探究,只是借鉴数学思想探究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其次,数学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不对所有数学思想进行引用,其中的数学思想有涉及逻辑思想、数学方法的地方,在此一并归为数学思想;最后,交叉研究十分复杂,本文属于初步探究文章,问题源于实践,但仍需要回归实践进行检验、完善,因此难免有疏漏或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赐教。

一、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简要分析

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从分值角度看,全国课标卷、辽宁近三年分值稳定在11分,全国大纲卷及7套地方卷分值为8分,重庆、福建卷分值为6分,北京卷为17分,有些省份分值有浮动,基本在8分左右的区间。分值虽然不算太多,但却是失分的主阵地。

从诗歌选材看,高考诗歌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诗词、曲的选择和我们所熟知的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就是说不再是简单的诗选唐朝,词选宋朝,曲选元朝了,宋诗、明清诗词屡有选择,著名诗人的非著名作品,非著名诗人的重要作品也成为选材的重要来源,古代诗歌鉴赏愈发注重回归文本,回归文学。

从设题角度看,一是一般设两道主观题,主要考查对诗词中的景、情以及重要诗句的理解,二是出题紧扣《考试说明》“浅易”的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句来理解,基本上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为难考生,三是题目本身对考生答题不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还有比较明显的提示、引导作用,四是考题中的重点难点是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部分考生一是容易脱离诗句空答,二是容易断章取义胡答,三是容易以偏概全少答,造成不知不觉的严重失分。因此加强古诗鉴赏教学中的思路意识、要点意识、规范意识十分重要而迫切。

二、数学思想简要引述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或者说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其实,数学思想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个人不论他是否专门学过数学,但他通过实践会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教会他正确地思考问题,“在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点对于解读诗歌,鉴赏诗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引入数学思想,能使得分析诗歌清晰化,具体化,答案组织条理化,规范化,逐步提高鉴赏诗歌能力,答案组织能力。这里主要引入的数学思想有三种:二分法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接下来探讨一下在这些数学思想指导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

三、数学思想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

德国数学家魏尔施特拉斯曾说:“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这也说明数学思想与古诗鉴赏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

1.二分法与古代诗歌教学

数学中的二分法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应用。在诗歌鉴赏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先大致将一首诗歌或一联诗句分为考查的两个主要方面——景和情,景再分为乐景、悲景,情分为乐情、悲情,且对乐景悲情的写作技巧也有初步了解,这样就可以基本把握这首诗的方向,有了得分的基础。

如2012年山东卷,对“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的分析。从写景抒情角度看,此联是写景,从乐景悲景角度看,此联是悲景;从什么样的悲景来看,这写出了秋日,路上,叶落,雨萧的悲景,从晓路、江乡可看出抒发的是悲情,以悲景为悲情营造气氛。当然,对诗歌的具体分析还要结合诗中的意象,二分法主要是做一思路的引导,能迅速入诗分析。此外,春景分初、晚,秋景看悲、喜也是二分法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2.数形结合思想与古代诗歌教学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这不仅点出了数形之间的联系,而且对诗歌鉴赏也有指导意义。

在数学中,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在诗歌鉴赏中,其实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古诗词中的“数”可以说就是古诗词选取的意象,而“形”则是这些意象构成的画面,或者说是意境。在古诗词中也不乏似王维那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而且在高考中,对意象、意境的考查也时有出现,但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在对意象的作用、意境的特点的理解上还有概括不到位,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有时只是笼统地知道哪些意象,什么意境,但用准确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还不够,也就是文字—画面的转换能力还不够。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锻炼学生将抽象的诗歌图像化,图像的内容文字化,从直观、细微的角度对诗歌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分析,准确表述,不断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3.数学建模思想与古代诗歌教学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在古诗鉴赏中,教师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类型的题目分析解题的“模型”。

(1)分析写景内容的模型: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的,什么内容的,什么特点的,带给人什么感觉的景物。

如对“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的分析。即可分析出此景是秋季清晨,江南水乡(吴松道中),寒雨萧萧,落叶飘飘,萧瑟、清寒,带给人凄冷、感伤的景物。

(2)分析写景作用的模型: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有什么作用或效果。写了什么,主要是指景物内容;怎么写的,主要是指写景手法或角度;写得怎么样,主要是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作用或效果,主要是指,对表情达意起到诸如渲染、烘托、深化、升华等作用或效果。

(3)分析思想情感的模型: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概括诗歌主旨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可以看出,在分析或赏析诗歌的时候,意象、意境、手法、感情应该是一体的,而分析的源头应该是诗句的内容。

四、小结

古代诗歌是古人对时代的反映,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美和精神美。这既让教师感受到古诗词五彩缤纷的美感,也给教师鉴赏诗歌带来千头万绪的麻烦,数学思想虽不是解决这些麻烦的神药,却带给教师一种思考力,创造力,同时带给教师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让教师更好地做好古诗词的题目,理解感悟古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林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兵团.数学建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725000)

标签:;  ;  ;  

数学思想下的古代诗歌鉴赏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