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歧视法的立法思考

反歧视法的立法思考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歧视现象。歧视问题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事实上的不平等涵盖了从制度性的不平等到个体的不平等观念等几乎全部的社会领域。这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本文认为歧视是指没有正当的理由,对符合某种行为或事件所要求的必要条件的两方做出有区别的看待,使本应得到同样利益的一方没有得到利益或者使本应不该得到利益的一方得到不应得到的利益,对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平等造成损害的行为。歧视有诸多的危害性:歧视打击了个体积极性的发挥,损害了人格尊严,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歧视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歧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造成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的无效率性;歧视有损于国家宪法、法律的权威。歧视从本质上说是资源占有与分配不均衡的产物,资源的有限和匮乏以及分配制度是歧视产生的经济根源;有差异就会有歧视,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也是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我国长期以来推崇的儒家“无讼是求”的以义务为导向的价值观是歧视产生的文化根源;我国反歧视法立法的缺失是歧视产生的法律根源。歧视问题影响了公民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应对歧视。而目前我国反歧视领域立法还处于缺失阶段,中国现有立法不健全,缺乏可执行性,法律原则多,实施细则少,可操作性差。《宪法》与《劳动法》对歧视规定的条文太少,而且已有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而《妇女权益保障法》与《残疾人保障法》只规定了对某一类人的就业权保护,而且内容也不够具体明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我国香港地区反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它们或者有反歧视的基本法,或者有反歧视的单行法,或者针对主要的歧视问题制订了专门的反歧视法律。总的说来,它们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反歧视法律体系,而且法律体系内部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将社会中存在的绝大多数歧视问题纳入其调整范围。而且制定的法律内容比较完备,包括歧视行为的法律判断规则、歧视的分类、歧视者的法律责任认定、对被歧视者的救济途径、赔偿制度以及例外性规定,从而使制定之法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具体执行。实践证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目的之所以得到了切实的实现,反歧视专门机构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因此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我国香港地区的反歧视立法以及反歧视专门机构,并试图从中找到对制定我国反歧视法以及建立中国的平等机会委员会有益的东西。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具体建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歧视问题的分析及反歧视的必要性
  • (一) 歧视的概念
  • (二) 歧视的危害
  • (三) 歧视的产成原因
  • (四) 反歧视的必要性
  • 二、中国的歧视问题以及反歧视立法现状
  • (一) 中国社会存在的歧视问题
  • (二) 中国反歧视领域立法的现状
  • 三、外国及我国香港特区反歧视立法及经验
  • (一) 美国的反歧视立法介绍
  • (二) 英国的反歧视立法介绍
  • (三) 澳大利亚的反歧视立法介绍
  • (四) 香港特区的反歧视立法介绍
  • (五) 中国应该学习的经验
  • 1、反歧视法律体系完备
  • 2、反歧视法律内容完备、可操作性强
  • 四、外国及香港特区反歧视专门机构及经验
  • (一) 美国的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 (二) 英国的反歧视机构
  • (三) 澳大利亚的反歧视机构
  • (四) 香港特区的反歧视专门机构
  • (五) 我国应该借鉴的经验
  • 五、对我国反歧视立法的建议
  • (一) 对反歧视立法的建议
  • 1、反歧视法的立法宗旨
  • 2、反歧视法的适用范围
  • 3、歧视的定义与种类
  • 4、权利人和责任人的认定
  • 5、举证责任与抗辩理由的规定
  • 6、明确法律责任,完善法律救济措施
  • (二) 建立中国特色平等机会委员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重歧视与交叉性:平等和自由问题[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9(04)
    • [2].平等原则在反歧视法中的适用和发展——兼谈我国的反歧视立法[J]. 政法论坛 2009(01)
    • [3].反歧视法双边学术理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2)
    • [4].海外消息[J]. 天风 2017(01)
    • [5].隐性歧视为何在立法中难以立足[J]. 法律和社会科学 2017(02)
    • [6].论反就业歧视法中的合理便利[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7].宗教信仰自由与《反歧视法》的冲突及调谐——杰作蛋糕店诉科罗拉多州民权委员会案[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04)
    • [8].论我国劳动法域外效力[J]. 法制与社会 2017(19)
    • [9].反歧法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探析[J]. 知识经济 2008(09)
    • [10].试论法律歧视——从“同命不同价”案说起[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01)
    • [11].美国反歧视法治实践中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兼论反歧视诉讼中的统计证据规则[J]. 反歧视评论 2019(00)
    • [12].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中的政府责任[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10)
    • [13].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对女性就业的影响[J]. 中国市场 2016(34)
    • [14].论美国反歧视法之域外适用[J]. 反歧视评论 2015(00)
    • [15].美国、英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0)
    • [16].中国反歧视立法的路径选择[J]. 法制与社会 2010(14)
    • [17].不受歧视权及其实施[J]. 理论与改革 2014(03)
    • [18].反歧视抑或尊严:性骚扰概念全球移植下的困境与共识[J]. 中德法学论坛 2019(02)
    • [19].论就业歧视的治理[J]. 东岳论丛 2010(06)
    • [20].李薇薇 教授[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1].平等观念是空洞的吗?——一页学术史的回思[J]. 政治与法律评论 2012(01)
    • [22].反歧视的理论基础:基于批判法学和后批判法学的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3].关于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的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
    • [24].和谐视野下的基因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5].劳动者的隐私权初探——以美国为例[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05)
    • [26].刍议美国《2008年遗传信息反歧视法》及其启示[J]. 医学与哲学(A) 2015(03)
    • [27].论中国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 新乡学院学报 2014(11)
    • [28].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下的反歧视审查及启示[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 [29].禁止艾滋歧视的全球经验:概念、法律、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反歧视评论 2020(00)
    • [30].德国法上就业歧视的抗辩事由——兼论对我国的启示[J]. 清华法学 2014(04)

    标签:;  ;  ;  ;  ;  

    反歧视法的立法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