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朱砾

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朱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1医院15000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消化内科在临床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并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收诊的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50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临床治疗。采用一级护理,即胃肠减压,进而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使胰酶的活性降低,并保证患者摄取营养的均衡性,防止患者感染等。结果:随机抽取的50例患者经过一级护理,有30例患者治愈,17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3例患者治疗无效。结论:消化内科在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应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缩短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并且通过该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乌司他丁;生长抑素;临床疗效。

一、急性胰腺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的压力有所增加,致使各种疾病的发作率有所上升。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起病急、变化快的临床急诊,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有该病的患者,大多数可经过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愈。该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急性胰腺炎发病时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主要是因为胰腺中胰蛋白酶消化不良,使得胰腺肿胀、充血、坏死。以往在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时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手术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并且术后伤口的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使伤口受到感染,并引发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所接诊的,患有急性胰腺炎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目标,该5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临段诊断的标准。并且告知患者和家属本次实验,并在家属和患者同意且签署相应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展本次实验。包含27例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年龄在49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6.7岁。根据该50例患者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有21列发病诱因为暴饮暴食,9例患者发病诱因为嗜酒,8例患者发病诱因为胆石症,3例患者发病诱因为肠梗阻所致,3例患者为重度贫血所致,剩余6名患者的发病诱因尚不明确。

2.方法

通过消化内科的治疗方法对这50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禁食(常规为3-5d)、留置鼻胃管和胃肠减压,减轻胰腺负担,从而更有效的缓解患者腹痛、腹胀不适症状;液体复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禁食患者提供静脉及肠内营养支持,保证其代谢循环;当该病症得到缓解后,根据患者患病严重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吸氧疗法,对其症状反应等进行观察,并治疗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参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出血的症状,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有效控制患者的消化液分泌的情况,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通过胰酶抑制剂对患者胰酶、胰液的分泌进行有效的控制,缓解疼痛症状。用药情况为:质量为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10万U乌司他丁,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间隔8h,2w为1个疗程;生长抑素首次静注250ug/h,连续72-120h。可通过甲硝唑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应用丹参注射液,改善微循环,从而利于患者的康复。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保持营养的均衡性,避免过于侧重某项食物,应进行均衡搭配,从而保障患者自身机能的恢复。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并普及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知识,从而缓解患者不安的情绪,促进病情的好转。

3.疗效判定

通过消化内科治疗的方法进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患者治愈时其以往发病时所具有的临床病状将全部消失。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数、体温等指标也将恢复正常,胰腺出血的情况也消失。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通常表现为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白细胞数等指标趋近于正常数值,部分患者仍会存在胰腺水肿、出血的状况。当治疗对患者无效时,通常表现为临床病状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胰腺水肿、出血的状况仍存在,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应用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是软件SPSS1.80,记录相关的计量资料通过()的形式。利用t法对相关性进行检验,P<0.05,数据的比较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三、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50例患者中,经过消化内科治疗法后,有30例患者治愈,17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3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4%,其中包含治愈率和病情好转率。通过APACHE—II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其白细胞数、白蛋白等指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因多种病因(暴饮暴食,酗酒,或者自身病理性发病)导致自身胰腺水肿充血,出血甚至坏死,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胰腺炎的消化内科诊中,乌司他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胰酶分泌,舒缓腹胀;生长抑素控制消化液的分泌,缓解红肿充血症状;使用药物注射来解缓由于疼痛造成的能量消耗;吸取新鲜氧气来维持体内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补充血容量避免体内器官的衰竭;质子泵抑制剂的运用可以避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各指标达到正常标准,肠鸣音正常后,逐渐开始正常的饮食,促进人体内胃肠粘膜的恢复。种种措施可以切实有效的改善患者微循环,加速身体康复。

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症患者病情表现为胰腺水肿,无充血、出血现象,自身具有较强自愈能力,尤其适合内科治疗。病情严重程度较高的患者,通过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也可控制病情,抑制病情恶化。

通过该方法进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与以往的手术方法相比,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经济压力,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对机体产生的伤害,而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五、结语

通过对随机选取的患有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患者中治愈30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4%,通过消化内科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经过该方法治疗后,患者胰腺水肿、出血的情况均在不同程度上好转,并且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可得出通过消化内科治疗法进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不适临床症状,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谢桂芝.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50):105-106.

[2]李艳秋.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2016(12):00198-00198.

[3]姜云.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103-103.

[4]许颖莉,杨改霞,王新芳.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73-73.

标签:;  ;  ;  

消化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朱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