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的预测

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的预测

论文摘要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体位的改变引起重力对器官功能影响的改变,从而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通常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体位改变来满足临床的需求。被动直腿抬高(Passive Leg Raising, PLR)是将患者由平卧位或半卧位转换为躯干平卧同时双下肢抬高(30°、45°或60°)的体位改变。这种体位的改变可以将下肢以及腹腔脏器的静脉储存血回流入胸腔,通过增加心脏前负荷而引起心输出量的增加。PLR作为循环衰竭抢救时的一种紧急处理措施已经在临床应用很多年。近几年,有文献报道[2,3,4],被动直腿抬高作为一种简单的增加心脏前负荷的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提示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指导液体治疗。这些文献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每一个在临床工作的麻醉医生都知道在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心率会有明显的下降,而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与诱导前患者的容量状态有密切关系。那么如果在麻醉诱导前可以评估到患者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对液体治疗有反应,就可以避免盲目输注液体引起的相关副作用。同时,若患者表现为容量欠缺,则可以提前补充足够液体,或者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麻醉方案,避免麻醉诱导期低血压、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术前PLR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丙泊酚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有无一定的关联性及其关联程度如何,进而评估术前PLR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否作为麻醉诱导前药物选择及液体管理的依据。目的评价术前PLR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丙泊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65例,年龄18-55岁, ASA I-II级。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使用BeneView T8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有创血压(IBP)及ICG模块中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待患者于45°半卧位(基础体位)静息5min后,记录PLR前的血压(B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的基础值。之后将患者转变为躯干平卧下肢抬高45°位即PLR位,体位改变后每30s记录1次BP、HR、SV、CO,共记录2min。麻醉诱导前,患者转为平卧位并休息5min后,记录患者的BP、HR、SV、CO作为丙泊酚诱导前基础值。然后在面罩吸氧(6L/min)条件下,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浓度为4ug/ml,从诱导开始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每30s记录BP、HR、CO、SV 1次。丙泊酚诱导期,以MAP下降>30%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低血压组与非低血压组,分析两组患者PLR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的预测效能。结果PLR后SV、CO较基础值升高,SV增加了16%±2% (P<0.05),CO增加了15%±3%(P<0.05),HR无显著性变化(P>0.05)。SBP、DBP、MAP与PLR前相比均下降(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7%±2%、7%±1%、6%±1%。丙泊酚全麻诱导期,所有患者的BP、HR、CO、SV较诱导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PLR引起的SV的改变(PLR-ΔSV)及PLR引起的CO的改变(PLR-ΔCO)与丙泊酚诱导期间BP(包括SBP、DBP、MAP)的变化之间有相关性,且均与MAP的变化相关性最高。PLR-ΔSV与MAP变化的相关系数为r=-0.84, PLR-ΔCO与MAP变化的相关系数为r=-0.83。PLR-ΔSV及PLR-ΔCO在丙泊酚诱导期低血压组与非低血压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ΔSV≧16%作为预测丙泊酚诱导期低血压的界值,灵敏度为0.89,特异性为0.95。PLR-ΔCO≧15%时,其预测丙泊酚诱导期低血压的灵敏度为0.88,特异性为0.92。结论1、术前PLR引起的SV、CO的改变与丙泊酚全麻诱导期MAP的改变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PLR-ΔSV≧16%或PLR-ΔCO≧15%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论文目录

  • 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对丙泊酚诱导所致低血压的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