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新课程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河南省罗山县莽张高中周鹏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那么如何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创设宽松、和蔼的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程度。课堂教学环境愈宽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想法时,教师应积极评价,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解释,当学生一时还理不清思路时,教师应耐心地给予点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主动地进行观察、想象、猜测、推理、讨论交流,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用师爱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激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思维灵活,记忆迅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易拉罐饮料盒为什么做成圆柱状?屋梁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如何不过河知河宽?不上山知山高?等一系列趣题,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幽默激趣。幽默的教学艺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三、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取得不错的成绩,教学也迎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与培养创造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最基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同时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梯阶问题情境,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具有启发性,做到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

四、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建立丰富的想象力。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研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要让学生先准备好自己设计的一个可以折叠成正方体的平面图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索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哪几种。然后由各组代表把讨论成果分别展示和分类,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探索问题解决的途经,寻找求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做中学,完成了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变,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建立了空间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美国伊克中学的校训是:“要我听,我记不住,要我看,我会忘记,要我做,我会理解。”这就说明了在做中学的重要性。在做中学,是真正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法,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个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现。

标签:;  ;  ;  

浅谈新课程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