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张青松(邵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邵阳422001)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间断光疗法与持续光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按照排除纳入标准纳入的确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接受蓝光照射方案为8h/次,2次/d,中间间隔4h;对照组则接受蓝光持续照射12h/次,1次/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血中胆红素浓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5.12%(28/43),有效率30.23%(13/43),无效4.65%(2/43);对照组治愈率39.53%(17/43),有效率为44.19%(19/43),无效率16.28%(7/43);治疗组疗效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光疗法可提高患儿每日蓝光照射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持续照射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增强患儿依从性。

【关键词】光疗法;间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09-02

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的转运功能不足、肝脏酶系发育不完善及肠道环境等因素故可出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一般在出生2~3天出现,4~5天血中胆红素浓度达到高峰并在7~14天消退。病理性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高于正常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且发展快持续时间长,可进行性加重,甚至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临床予以重视。我院改进光疗法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纳入标准:生后24h出现黄疸,胆红素>102μmol/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进行性加重[1]。排除标准:新生儿溶血、缺氧、酸中毒、低血糖、头颅血肿、胆道疾病、感染等原因明确的高血胆红素症。共纳入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孕32.5~42.2周,体重2350~4250g;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孕32.0~42.2周,体重2550~4550g。两组性别、孕周、体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光疗婴儿培养箱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蓝光的波长设置在425~475nm之间。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消毒清洁机胃肠道护理等,在光疗期间给予相应的眼睛护理、肛周护理等。治疗组照射时间为8h/次,2次/d,中间间隔4h;对照组则接受蓝光持续照射12h/次,1次/d。

1.3胆红素测定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5d为研究终点,测定治疗前及研究终点时患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胆红素试剂盒由宁波塞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718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复查<90μmol/L;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皮肤黄疸消退,小便颜色正常,血清总胆红素较前有所下降但仍>100μmol/L;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变,皮肤黄痕没有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150μmol/L,或是没有下降则视为无效[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中胆红素浓度值分别为278.32±36.67、76.55±11.6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胆红素浓度值分别为272.54±34.31、116.58±23.49。两组患儿血中胆红素浓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5.12%(28/43),有效率30.23%(13/43),无效4.65%(2/43);对照组治愈率39.53%(17/43),有效率为44.19%(19/43),无效率16.28%(7/43);治疗组疗效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记录:治疗组中皮疹3例,腹泻4例,脱水0例,烦躁哭闹2例,对照组中皮疹6例,腹泻3例,脱水2例,烦躁哭闹10例,因上述症状发生重叠故未进行统计学分析。

3讨论

无法用溶血、感染等原因解释的新生儿黄疸占新生儿黄疸总数一半以上,近年来研究可能与断脐时间、催产素产前孕妇使用剂量及其他药物等有关。预防上述情况常不符合实际,故光疗法在该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但传统的蓝光照射模式为持续12h或持续24h[3]。持续24h的不良反应大故一般不宜采取,而持续12h的疗效常不理想。本研究采用的“8h/次,2次/d,中间间隔4h”的模式,增加了每天光疗法时间,结果显示其有更好的疗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但实际上患儿体质不一、症状重叠,受样本量限制故未作统计学处理。总之,间断光疗法可提高患儿每日蓝光照射时间从而提高疗效,减少持续照射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增强患儿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龙华.4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3):274.

[2]巫小金.应用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05-106.

[3]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标签:;  ;  ;  

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