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解耦论文-黄燕,宋树森

模态解耦论文-黄燕,宋树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解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解耦,EXCEL

模态解耦论文文献综述

黄燕,宋树森[1](2019)在《基于EXCEL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的计算方法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的计算公式,利用EXCEL自带的有限的矩阵运算函数,计算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广义刚度矩阵K和广义质量矩阵M的逆矩阵M~(-1)的乘积M~(-1)×K(设其结果为矩阵A)。然后利用作者发明的一种特殊方法在EXCEL中求出该矩阵A的特征值,再利用逆冥法在EXCEL表中求出矩阵A的特征向量,最终计算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模态及解耦。整个计算过程庞大而复杂,但求解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是核心,因此将重点介绍。此外,将利用工程领域应用极广的计算软件MATLAB对基于EXCEL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的计算的准确性和精度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孙琪,刘杉,牛宁,侯力文,孙玲玲[2](2019)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解耦与复杂基础弹性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力总成等振源机器多维振动耦合问题,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运动力学模型,求解动力总成六自由度固有频率及主要振动模态解耦条件,并应用于工程某重型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针对工程中复杂基础弹性振动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复杂基础模态信息,代入振动能量传递方程,进而得到复杂弹性基础隔振系统振动能量传递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振动能量曲线在复杂基础共振频率附近出现显着且密集的共振峰,隔振效果在中高频段恶化,基础弹性特性在总体系统振动传输中起关键作用;基础刚性提高对系统隔振有利。所用方法对研究工程复杂弹性基础隔振系统振动问题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胡金芳,高东阳,朱冬东[3](2019)在《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及解耦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模态的影响,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液室刚度的幅变特性,推出了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表达式,并提出了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解耦度计算方法。接着,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幅值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和解耦度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模态类型的判据和垂向解耦度的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对系统的垂向模态、扭转模态和侧倾模态影响较大,其他模态基本不变,优化后的刚度满足隔振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卢炽华,刘永臣,刘志恩,周依帆,张磊[4](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总成悬置模态解耦及隔振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SUV模态解耦率以及隔振性能不达标问题开展优化研究。运用两个叁向刚度弹簧对后悬置独特结构进行简化并基此建立四点悬置六自由度多体动力学模型。以橡胶叁向静刚度为优化变量,以悬置模态解耦率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结合原悬置非线性刚度段的设计参数,对优化后的悬置进行通用28工况仿真以评判悬置限位作用。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悬置模态解耦率有大幅提升且悬置能够满足隔振以及限位要求。(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4期)

许恩永[5](2018)在《基于能量解耦法的轻型载货商用车振动系统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振动系统各个广义坐标所分属的固有频率以及耦合关系难以判断的难题,深入分析轻型载货汽车结构,并进行简化处理,建立五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软件根据能量解耦法理论,计算汽车振动系统的能量分布矩阵,获得前五阶模态所对应的广义坐标以及广义坐标耦合程度关系。并通过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模型,完成模态分析,验证计算结果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闫秀丽,李娜,杨佳婷,卫相润,贺西平[6](2017)在《弯振圆盘中相邻模态解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工作状态下,振动体在谐振频率附近会激发其他振动模态,这些模态会产生非线性效应,并干扰谐振模态。为了减弱模态耦合的影响,在阶梯圆盘以及平盘圆盘背面进行开槽,使谐振模态与相邻模态的间距增大;并研究了相邻模态之间距离较大时,所对应的开槽位置及几何参数。结果表明:开槽位置在位移方向的次最大位置附近时,谐振模态与其相邻模态的频率间距最大,并且圆盘的辐射声场的指向性不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陈亮亮,祝长生,王忠博[7](2017)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模态分离–状态反馈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动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问题,提出一种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算法。首先用模态分离对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的平动模态与转动模态进行解耦,再用状态反馈对两个转动模态进行解耦,从而将电磁轴承飞轮转子系统原来互相耦合的四个自由度变换为四个彼此独立的自由度,最后采用内模控制器对解耦后的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性能。对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目标跟踪性能及鲁棒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态分离–状态反馈内模控制系统既实现了平动模态和转动模态的解耦,也实现了两个转动模态的解耦,能够使飞轮转子系统稳定悬浮并有效的抑制其振动,具有抗干扰能力较强、鲁棒性好、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8期)

彭磊[8](2017)在《广义并联机构低耦合可重构机理与模态空间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的承载力高、运动精度高、机构刚度大、误差均化。在隔震、精密指向、运动模拟等诸多领域内并联机构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对并联机构的解耦研究至关重要。解耦研究可从结构解耦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两方面进行入手,本文研究机构构型由复合单叶双曲面描述的广义并联机构,对广义并联机构从解耦设计、结构优化、控制策略到实验验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广义并联机构构型分类、解耦定义及方法进行论述,基于解耦条件,给出广义并联机构复合解耦算法,该算法能求解广义并联机构沿Z轴平动及转动时构型调整方式,即下铰点调整轨迹,此时机构将保持解耦。据此提出机构可重构机理及全域低耦合思想,为设计全域低耦合广义并联机构提供依据。针对所提出全域低耦合广义并联机构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优化指标选择雅可比条件数,基于粒子群算法对全域低耦合广义并联机构进行了结构优化,所得到的机构构型在所限定的情况下条件数最小。进一步对广义并联机构进行全域耦合数值评价,论证可重构机理在设计全域低耦合广义并联机构的有效性。从控制策略上对广义并联机构的解耦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对广义并联机构进行模态分析,求解出其模态参数。通过仿真分析,探究机构构型、工作空间及模态控制对机构解耦的共同影响,分析模态控制改善机构解耦的程度。搭建了实验样机,在实验样机上进行了广义并联机构低耦合实验验证,实验分析广义并联机构在不同位置的时域和频域特性,以及比较重构和非重构情况对各自由度价交叉耦合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重构算法的有效性,证明了基于复合解耦算法的广义并联机构的全域低耦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罗晓媛,刘君[9](2016)在《结构摄动系统具有模态解耦的极点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摄动系统具有模态解耦的极点配置问题,对航空航天、动态电压调节等控制系统等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开环系统部分参数摄动设计闭环特征值灵敏度指标,经参数化特征向量,将具有模态解耦鲁棒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转化为带有解耦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通过推导梯度公式,确定设计参数,同时实现了解耦控制和极点配置,并设计了算法和算例,说明算法简单、有效。(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何欢,王陶,陈国平[10](2016)在《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实空间解耦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通常可变换到状态空间,利用解得的复模态可以将系统方程解耦,但解耦后的方程是复系数方程,必须在复数域内进行求解。根据所需要保留的复特征解对的特征,通过复特征向量矩阵的线性变换构造了一种新的模态变换关系,利用模态变换矩阵将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状态空间运动方程变换为解耦的实系数二阶常微分方程。随后,构造了一种与实变换矩阵关于系统矩阵加权正交的向量集,利用这种加权正交的向量集推导系统剩余柔度矩阵时可以避免对系统矩阵进行直接求逆,解决了含刚体模态时的系统剩余柔度矩阵的求解问题。然后,将实空间解耦和加权正交向量集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相结合,推导出了与常规振动微分方程具有相同形式的实系数系统综合方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模态解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动力总成等振源机器多维振动耦合问题,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运动力学模型,求解动力总成六自由度固有频率及主要振动模态解耦条件,并应用于工程某重型货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针对工程中复杂基础弹性振动问题,通过有限元仿真获得复杂基础模态信息,代入振动能量传递方程,进而得到复杂弹性基础隔振系统振动能量传递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振动能量曲线在复杂基础共振频率附近出现显着且密集的共振峰,隔振效果在中高频段恶化,基础弹性特性在总体系统振动传输中起关键作用;基础刚性提高对系统隔振有利。所用方法对研究工程复杂弹性基础隔振系统振动问题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解耦论文参考文献

[1].黄燕,宋树森.基于EXCEL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及解耦的计算方法与验证[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

[2].孙琪,刘杉,牛宁,侯力文,孙玲玲.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态解耦与复杂基础弹性振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3].胡金芳,高东阳,朱冬东.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及解耦度计算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19

[4].卢炽华,刘永臣,刘志恩,周依帆,张磊.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总成悬置模态解耦及隔振性能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8

[5].许恩永.基于能量解耦法的轻型载货商用车振动系统模态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8

[6].闫秀丽,李娜,杨佳婷,卫相润,贺西平.弯振圆盘中相邻模态解耦方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陈亮亮,祝长生,王忠博.电磁轴承高速飞轮转子模态分离–状态反馈解耦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8].彭磊.广义并联机构低耦合可重构机理与模态空间解耦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罗晓媛,刘君.结构摄动系统具有模态解耦的极点配置[J].黑河学院学报.2016

[10].何欢,王陶,陈国平.一般黏性阻尼振动系统的实空间解耦与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6

标签:;  ;  ;  ;  

模态解耦论文-黄燕,宋树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