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对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沙坪坝401331)

摘要: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涉及语言、视觉、声觉等多种符号的研究。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从运动画面和言语、音乐及色彩层面,对电影《傲慢与偏见》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该影片如何通过语言、视觉和声觉建构多模态语篇,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

一、引言

影视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作为现代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媒体,电影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模态欣赏空间,给人们日常生活增添了极强的娱乐性,也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傲慢与偏见》充分利用了多模态话语,将影片中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者从运动画面和言语、音乐及色彩层面,对电影《傲慢与偏见》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语篇分析的一个新的领域。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是人类各种感知通道在交际过程中综合使用的结果,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电影海报、小说插图、商业广告等。

三、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由乔·赖特执导,凯拉·奈特利、马修·麦克费登、吉娜·马隆等主演的剧情、爱情电影,于2005年9月16日在英国上映。2006年,乔·赖特凭借该片获得第5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卡尔·弗雷曼奖。

该片主要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纳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影片中以恬静怡人的乡村风光,热情洋溢的舞会场景,以及明快的色彩和张弛有度的音乐,再现了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乡村的风光。电影中主人公极具感染力的精湛演技更是把人与人之间互相误解、妒忌及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的结尾,男女主人公突破阶级和身份的差异,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升华了真爱至上的主旨。

四、《傲慢与偏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影片《傲慢与偏见》根据剧情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模态,当一种模态不足以表达清楚交际者的意义时,充分利用其它模态进行强化、补充、调节、协同,以求实现特定的语篇效果。整部作品里,音乐、舞蹈、语言、表情等多模态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一)运动画面和言语分析

运动画面是电影主要的展现方式之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是以运动画面为主的。可以根据运动画面的相对位置,或不同运动画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向观众传达不同的信息,以此来确认想要传达信息的起点和终点。这也是多模态信息传递的一个显著方面。在图像与字幕处理上kress&Leeuwen认为图象和文字说明是相互联系的,但并不完全依赖于文字说明,因为它本身既有组织又有结构。1、运动画面分析

在《傲慢与偏见》10分钟处,宾利跳完舞后和达西交谈,镜头首先拍摄宾利和达西从舞会人群中间走过的场景。当达西说舞场上唯一漂亮的姑娘在和宾利跳舞时,镜头突然转向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其朋友交谈的场景,伊丽莎白静观着达西。此处的镜头从伊丽莎白旁边的座椅的缝隙中拍摄了宾利和达西驻足交谈的画面,当达西说伊丽莎白并没有漂亮到打动他的心的时候,镜头再次转向伊丽莎白,特写镜头展现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话感到失落的心情。

此处的画面在短暂的30秒内运动了4次,此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话感到失望,由此开始产生对达西的偏见,认为达西是一个傲慢且冷漠的人。此处运用了运动画面(通过运动摄像拍摄到的画面)来传达目的信息,充分表现了运动画面这一多模态话语在语义传达中的作用。

2、言语分析

运动画面在电影中处于主导地位,但言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方式在电影艺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画面中起辅助作用的语言,要精练准确地表达与画面相应的主题,不能过分冗长而弱化了画面的运动性的一面。

在影片98分钟处,当班纳特夫人和女儿们在街上听说宾利先生重回尼日斐花园时,班纳特夫人极力掩饰住内心的欣喜,说不关心宾利的事情,然而转身却说要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班纳特老爷。影片100分钟处,得知宾利和达西马上到自己家的消息的时候,班纳特夫人立刻从梦中醒来,慌乱地招呼女儿们一起收拾原本乱七八糟的客厅,还告诉女儿们不要傲慢。

此处班纳特夫人前后的言语明显相互矛盾,表面上看似对宾利的到来漠不关心,实则透露出内心想把女儿嫁给富人宾利的强烈的愿望,彰显出班纳特夫人爱慕虚荣、举止粗俗、愚蠢势利的小市民心理的形象。此片段充分利用了言语和动作等多模态交际方式,直观且形象地向观众传达了班纳特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信息,帮助观众加深对该人物的了解。

(二)音乐分析

1、背景音乐

在影片6分钟处,舞会上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男士女士们激情热舞,所有人都在开心地聊天。然而,在影片6分30秒处,音乐戛然而止,男主人公宾利和达西出场,舞会上的所有人都立刻把目光转向这两位突然出现的男士。在影片7分27秒处,音乐再次响起,所有人继续歌舞。此处音乐的开始、暂停、继续,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暂停的音乐展现了舞会对男主人公的极其重视,从侧面暗示了宾利和达西的地位。

2、插曲

在电影结尾处,伊丽莎白彻夜难眠,于是到田野之中散步,此时的背景音乐是淡淡的鸟鸣伴随着和缓的轻音乐。然而,当她看见男主人公达西时,随着达西步伐的加快,音乐节奏逐渐紧凑,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看见达西时内心既紧张又喜悦的心情。此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修饰,仅凭插曲的变化就可深切地感觉到伊丽莎白内心的种种感受。影片此处巧妙运用了插曲的变化,直接且形象地展现了伊丽莎白由低沉转向喜悦的心情变化历程,刻画了她见到达西时既兴奋又紧张的内心世界。

(三)色彩分析

在《傲慢与偏见》整部影片中,整体色彩较鲜艳、明丽,颜色丰富,总体上体现了轻松愉悦的主题。然而,在女主人公拒绝男主人公的追求时,画面以较浓重的黑灰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将主色调改为黑灰色,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有助于表达影片不同的基调和情节的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重点更多地强调了非语言交际模式对交际的重要影响,而不是仅仅集中在研究交际语言本身。它强调通过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通过画面成像、声音呈现等多种手段进行交际,是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理论。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中,不同模态交际手段综合使用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总体来说,电影语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运动画面和言语,音乐作为辅助的表达方式之一,多种交际模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实现了多模态作用远远大于单模态作用之和的艺术效果,高效地传递了原著的主旨,增加了电影的张力和艺术表达力,从而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nold.2004.

[2]Kress,Leeuwen.ReadingImagine[M].Taylor&Francise-Library,2006.

[3]杜金榜.语篇分析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34.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1-10.

标签:;  ;  ;  

对电影语篇《傲慢与偏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