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扎特的歌剧《狄托的仁慈》中塞斯托的形象塑造 ——以该角色的咏叹调为研究载体
论文摘要
本文对莫扎特的歌剧《狄托的仁慈》中的塞斯托这一人物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首先解读了歌剧脚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而对塞斯托的两首咏叹调进行了音乐本体上的分析,梳理一度创作中体现的塞斯托的形象特征。最后通过对贝尔甘莎、卡莎洛娃两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地分析,展现了二度创作后所塑造的塞斯托形象上的差异并加以归纳总结。本课题的研究对国内该歌剧稀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对声乐教学和声乐表演都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唱作品提供帮助。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一、选题缘由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一) 国内研究现状(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一章 关于莫扎特歌剧《狄托的仁慈》的概述第一节 莫扎特歌剧《狄托的仁慈》的创作背景第二节 莫扎特歌剧《狄托的仁慈》剧情以及人物关系介绍第二章 二位歌唱家及相关演唱版本简介第一节 泰蕾莎·贝尔甘莎及演唱版本简介第二节 韦瑟莲娜·卡莎洛娃及演唱版本简介第三章 塞斯托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一节 戏剧形象——从歌剧脚本解读塞斯托的人物形象第二节 音乐形象——分析作曲家诠释塞斯托的人物形象(以两首咏叹调为研究载体)一、关于塞斯托人物的性别二、两首咏叹调的音乐本体分析第三节 声音形象——例举二位歌唱家对塞斯托人物的二度创作一 《我走,我走》"Parto,parto"二 《啊,仅仅是那一刻》"Deh per questo istante"结语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附件
相关论文文献
- [1].莫扎特歌剧《狄托的仁慈》中咏叹调《呵,即使在此刻》的艺术风格[J]. 北方音乐 2017(05)
- [2].论莫扎特音乐的戏剧性——以《狄托的仁慈》中《我走我走》为例[J]. 黄河之声 2017(24)
- [3].被围困的耶路撒冷(公元70年)[J]. 文史月刊 2008(05)
- [4].电影中的时光之旅可行吗?[J]. 科学与文化 2008(09)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db6fb60501bee450c8f40a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