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蒙古族“兀格”体裁作品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形式,“兀格”作品在十九世纪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选取贴近蒙古民众现实生活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物质,对它们进行拟人化,并通过它们的话语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是“兀格”体裁作品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征。本文意在通过对“兀格”体裁作品的宏观研究,揭示其结构形态、思想倾向、成因、特点,进而评价“兀格”作品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本文由序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五个部分构成。在序言中,简要说明了研究对象、研究概况、选题原因及研究目的等;第一部分,论述了“兀格”体裁作品的结构形态;第二部分,从批判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与提倡宗教悲悯之心两个方面,探讨了“兀格”体裁作品的思想内容倾向;第三部分,从口头文学传统、印藏文学的影响及现实生活背景等三个方面,探寻了“兀格”这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形式的成因;第四部分,总结了“兀格”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的独特之处,评价了其在蒙古族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最后,概括了全文的基本观点。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99a0cdc829f789437b9be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