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伤寒论》蓄血证相关理论的再认识

论文摘要

《伤寒论》蓄血证包括太阳蓄血证和阳明蓄血证,是全书辨治血证的重要部分,蓄血三方即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为后世医家治疗血证提供了清晰的辨证思路和有效的药物,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的全面回顾,发现古今医家对太阳蓄血证的病机、病位及证候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的认识。本文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力求体会仲景之原意,并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所言“膀胱”,或指代小腹、少腹部位;或是与肾相表里之膀胱腑本义;或泛指小腹部位,亦包括膀胱;(2)不可因小便自利而否定蓄血部位不在膀胱;(3)太阳蓄血证病位可在膀胱以外的少腹部位,“热结膀胱”强调外邪由表传里之途径;(4)太阳蓄血证的病位在膀胱和少腹部位;(5)桃核承气汤证小便自利或不利,大便可正常或燥结;(6)桃核承气汤证病机尚有气分之热,抵当汤(丸)证瘀热尽入血分;(7)伤寒病血分证和温病血分证的性质和预后不同,不可混淆。希望上述几方面的理论探讨,有利于深入理解仲景辨治血分证的规律,对蓄血三方的临床使用亦有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伤寒论》蓄血证文献综述
  • 1 古今医家对太阳蓄血证的认识
  • 1.1 对蓄血部位的不同认识
  • 1.1.1 古代医家
  • 1.1.2 现代医家
  • 1.2 对太阳蓄血证小便利否的不同看法
  • 1.2.1 古代医家
  • 1.2.2 现代医家
  • 2 古今医家对阳明蓄血证的认识
  • 3 古今医家对蓄血三方的应用与发展
  • 3.1 古代医家
  • 3.2 近代医家
  • 4 蓄血三方的实验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伤寒论》蓄血证相关理论的再认识
  • 1 太阳蓄血证的病位
  • 1.1 仲景所言“膀胱”多代表少腹部位(包括膀胱)
  • 1.2 太阳蓄血证的病位
  • 2 太阳蓄血证的二便问题
  • 3 蓄血证的病机
  • 3.1 太阳蓄血证的病机
  • 3.2 阳明蓄血证的病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蓄血证相关条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9045d1709aa2d3b9015f5a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