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种类繁多,常严重影响小儿的学习、身心发育,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分为非神经源性和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单一症状原发夜遗尿、瓣膜膀胱综合征、梨状腹综合征和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目前,遗尿的确切原因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多种膀胱尿道功能紊乱与遗尿的发生有关,深入研究尿动力学改变对此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灌注和人工灌注尿动力学检查测定的结果是否一致和哪种方法更加适用于临床尿动力学检查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排尿后收缩这一尿动力学改变早在1933年就有描述,但是其发生机制和意义,尤其在遗尿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后尿道瓣膜是男性患儿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原因,其后果严重,甚可致患儿夭折。即使及时发现瓣膜而行切除术后,仍有部分患儿膀胱功能异常不改善,致使上尿路扩张进展和尿失禁,有学者对此提出“瓣膜膀胱综合征”的概念。此综合征在国外已有较深认识,但国内有所欠缺,甚至在处理时,由于其也有膀胱形态失常,憩室形成等改变,所以与神经源性膀胱相混淆。梨状腹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3.5~5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腹壁肌肉发育缺陷、尿路系统扩张和双侧睾丸未降。梨状腹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下尿路畸形多样,排尿异常也不尽相同。由于下尿路可有狭窄,部分患儿常表现为残余尿量增多并引起上尿路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存活,所以评估此综合征的尿动力学改变,

论文目录

  • 论文部分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结论
  • 附: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尿动力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和科学研究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5d952038fe0d7d2b3e7c25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