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其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以及史学思想、心理学思想等进行了探讨和评论。但对他的心理卫生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是第一次尝试。本文通过对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进行挖掘、整理,从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个人养生与心理健康,心理测量思想,心理咨询与治疗思想,教师心理卫生思想七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通过研究发现,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孔子以“仁”作为心理卫生的哲学起点;二、孔子以“礼”作为促进心理健康的行为规范;三、孔子以“中庸”作为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四、孔子以“和”作为心理卫生的目标。通过比较孔子与同时代人(尤其是孟子)的心理卫生思想,可以发现孔子心理卫生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同时代其他任何一名思想家或哲学家。虽然孔子的心理卫生思想形成于2500多年之前,但对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个人养生以及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40cdc7efb33a0b284b6c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