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血管生长抑制剂对膀胱肿瘤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 术前短期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通过术前与术后的膀胱肿瘤的标本的对照,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剂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 1.选取一组共30例膀胱肿瘤患者,结合CT和膀胱镜检查活检的病理资料,判断患者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2.对本组30例膀胱肿瘤患者术前给予血管生长抑制剂(参一胶囊)口服10~14天,按20mg,每日两次,饭前口服。3.10~14天后手术,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判断术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与术前对照,观察血管生长抑制剂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4.观察指标:(1)单位面积膀胱肿瘤组织的血管计数一微血管密度(MVD)(服药前后对照)。(2)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服药前后对照)。术前的和术后的肿瘤组织送病理做组织切片,给予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抗体。利用Leica Qwin V3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片分析,在切片上随机选取3个区域,计数单个区域内的血管个数和该区域的面积(um~2),取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血管密度(/um~2),术前与术后的值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肿瘤细胞凋亡率的染色只进行了定性检验,未能进行定量检验。 结果 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术前与术后对照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的阳性率(100%)明显比术前为高(术前40%,12/30)。 结论 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与临床治疗有密切关系,微血管密度越高,肿瘤临床预后越差(包括原发肿瘤的增值、浸润以及转移率和复发率)。术前短期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参一胶囊)在临床上对膀胱肿瘤患者有明显的降低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的作用,对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根据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多者,肿瘤病人预后较好;相反,细胞凋亡减少,则病人预后较差。术前短期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对膀胱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有明显的提高效果,对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407d77a035e3683ff86b982a.html